第三节 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制,以深衣形制为最正规(图2-16、图2-17)。《后汉书·舆服志》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衣襟绕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位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尖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长沙马王堆汉墓女主人在帛画中的着装形象是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图2-18、图2-19)。


图2-16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
(陕西西安红庆村出土加彩陶俑)


图2-17 穿深衣的女子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图2-18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图2-19 绕襟深衣示意图

袿衣 为女子常服,服式似深衣,但下摆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垂于两侧。《释名·释衣服》载:“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图2-20、图2-21)。

禅衣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一件素纱衣,身长1.6m,袖通长1.95m,重量只有48g。作为女主人随葬的这件衣服,说明妇女也穿素纱衣,并在领与袖边镶沿绢边,再绣饰花纹。《周礼·天官》中记,“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辨外内命妇之服”中即有素纱衣。《后汉书·舆服志》也记有“皂缘领袖中衣”,指的好像就是这类内穿的衬衣(图2-22)。


图2-20 女子袿衣示意图


图2-21 穿与文字记载袿衣形接近服式的女子
(江苏徐州铜山出土陶俑)


图2-22 素纱衣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

襦裙 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这种穿着方式在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文物中已经见到,几个小玉人穿的是上短襦下方格裙的服式。汉裙多以素绢四幅,连接拼合,上窄下宽,一般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后汉书·舆服志》中:“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戴良家玉女,皆衣裙,无缘裙”等记载基本上可信,也就是说基本上描绘了东汉末年的妇女装束。汉乐府诗《陌上桑》中写罗敷女“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焦仲卿妻》中“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等描述,无疑是当时较为真实的女子装束的写照。另有女子袍服等,可参考当代出土文物(图2-23~图2-26)。


图2-23 穿直裾袍服的妇女
(陕西西安任家坡汉陵从葬坑出土陶俑)


图2-24 印花敷彩绛红纱曲裾锦袍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


图2-25 红地“万世如意”纹锦女服
(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


图2-26 “信期绣”绢手套(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

汉代妇女发式考究,首饰华丽(图2-27)。《毛诗传》载:“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后汉书》称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艺文类聚》云:“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琼。”汉乐府诗中也有“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句,《后汉书·舆服志》记:“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下有白珠。”这一类为士庶女子头饰。劳动妇女头上一般只以巾裹扎,不戴或戴少量首饰。


图2-27 簪花的女子
(四川成都永丰东汉墓出土陶俑)

妇女履式与男子大同小异,一般多施纹绣,木屐上也绘彩画,再以五彩丝带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