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加速转换,标志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人们面前展现。高铁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大数据下的共享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和新奇;商业运行新模式送给我们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多的生活乐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的很多弊端,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国家充分认识到了国力的提升、国富民强与发展高端技术,生产高端产品密不可分。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向着国际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驱动引擎,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民族复兴的显著标识。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思维固化严重,实践能力趋弱。面对市场竞争、面对产业升级、面对创新驱动,很多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即将走上社会之际,仍感到无所适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倡议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过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却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应不断加强创新教育的开展与融入。必须明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内涵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教育目标,它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本书为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教材。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阐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大量的我国古今成功创新发明案例和辉煌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家国情怀,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创新精神,传播创新文化,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创造中,充分展示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和路径研究”(批准号:DIA170372)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立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现状,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思维和方法两个层面系统地介绍创新的知识,力图使学生通过创新课程的学习,在思维提升和方法把握方面有所收获。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从最基本的概念及学生耳熟能详的词汇着眼阐述创新及创新思维的概念。在介绍过程中,注重结合国家发展形势,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创新内容融入课程学习中。

(2)从技术创新的概念过渡到创新方法的章节。本书强调思维与方法并重知识面的广博而不追求深度。力图将思维与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讲清讲透。

(3)注重实践引导。在论述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束缚严重的现状,通过社会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实例从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方法论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全书由王浩程、冯志友共同负责组织编写,王浩程编写第1章、第2章、第8章、第11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2节;冯志友编写第6章、第7章;刘健编写第4章、第5章、第15章第4节;涂丽平编写第3章、第12章、第15章第3节;赵地编写第9章、第10章、第15章第5节。王浩程负责全书的策划和统稿工作。

尽管主观上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