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饮食与营养

什么是初乳

宝宝刚出生后,妈妈的乳房不产生乳汁,而产生一种稀薄的、黄色的液体,称为“初乳”。初乳由水、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当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妈妈还没有

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初乳也含有非常宝贵的抗体,能帮助宝宝抵御诸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初乳还附带有一种轻泻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胎粪排出,所以一定要给宝宝喂初乳。如果宝宝是放在医院育婴室的,就应该告诉医务人员,请她们把宝宝抱来喂养,不要用奶粉喂养,一定要喂宝宝初乳。

及早开始给宝宝喂奶有什么好处

妈妈第一次给新生儿喂奶叫“开奶”。在过去,人们大多强调妈妈产后非常疲劳,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所以一般应在新生儿出生后6~12小时才开始喂奶,好像这样才有利于妈妈恢复健康。

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小时是敏感期,而且出生后20~30分钟内,宝宝的吸吮反射最强,因此母乳喂养的新观点是提倡产后1小时内即开奶,最晚也不要超过6小时。

早开奶有许多好处:

(1)妈妈产后泌乳必须依靠新生儿对乳头的吸吮刺激。新生儿尽早吮吸乳头,能促使妈妈早下奶,下奶快。

(2)加快妈妈子宫复旧,早止血。新生儿吸吮乳头引起催产素的分泌,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复旧加快,有助于产后出血尽早停止。

(3)使新生儿早获免疫能力。早喂奶,新生儿可以获得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物质,加强新生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4)早日增进母子感情。新生儿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子间感情联系的最佳时期,新生儿出生后母子接触的时间越早,母子间感情越深,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就越好。

(5)能够及时补充新生儿从母腹到人间的生理断层,使新生儿尽快获得生理需要,特别是水分、营养的及时补充,有利于新生儿成长的连续性。

如何掌握宝宝需要的乳量

从解剖学上来看,所有妈妈都适合喂养她们的宝宝,妈妈的乳汁最适合宝宝。乳房产生的乳汁是宝宝的天然食物,宝宝不会拒绝食用。就身体而言,妈妈是完全能够喂养她的宝宝的,乳房的大小与产生的乳量无关。乳量取决于宝宝的摄食量多少,因此,供给和要求也是如此。宝宝摄食的乳量越多,妈妈的乳房产生的乳量也越多。

新生儿需要的乳量为(参考值):每450克体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一个3千克的宝宝每日需要400~625毫升。妈妈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时后产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生成720~950毫升乳汁是正常的。

如何培养宝宝的觅乳反射

妈妈头几次抱着宝宝靠近乳房的时候,应该帮助和鼓励宝宝寻找乳头。用双手抱宝宝并在靠近乳房处轻轻抚摩他的脸颊,这样做会诱发宝宝的“觅食反射”。宝宝将会立刻转向乳头,张开口准备觅食。此时如把乳头放入宝宝嘴里,宝宝便会用双唇含住乳晕并安静地吮吸。许多宝宝都是先用嘴唇舐乳头,然后再把乳头含入口中。有时,这种舐乳头的动作是一种刺激,往往有助于挤出一些初乳。几天后宝宝就无须人工刺激了,只要一被抱着靠近妈妈身体,他就会高兴地转向乳头并含在嘴里。

怎样正确抱持宝宝哺乳

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将乳头正确地放入他的口内,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只有宝宝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口内,才能顺利地从乳房吸吮出乳汁。宝宝以吸和啜两种活动方式从乳晕周围形成一个密封环,当吸食时,宝宝的舌将乳头推向口腔顶部(上腭),乳汁是在有节奏地一吸一挤的情况下被吸出来的。只有当宝宝对乳晕后方的输乳管施加压力,乳汁才能顺利地流出来。第二,如果乳头能正确地放入宝宝的口腔内,那么,乳头酸痛或皲裂就可以降低至最低限度。

宝宝有很强的吸吮能力,如果他没有含着乳晕而只有乳头在宝宝的口内,这样可能切断输乳管的通道,使得乳汁无法正常流出。同时乳头就变得酸痛异常,乳汁的供应也会由于乳汁没有被吸出而减少,宝宝就会由于吃不饱而哭闹。

坚持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母乳喂养已被列为国际挽救宝宝健康生存的四大战略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全世界极力推崇的科学喂养宝宝的方法。

母乳喂养的益处:

(1)母乳中特有的蛋白质,是宝宝天然的理想食品。

(2)母乳含有新生儿健康生存必需的免疫抗体物质。

(3)没有任何新生儿食品比母乳更清洁方便。

(4)母乳喂养可增强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心理健康。

(5)吸吮母乳有利于新生儿面部和全身器官正常发育。

(6)哺乳期期长与增高智商系数成正比。

(7)母乳喂养可促使产妇子宫复原。

母乳中含有与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大脑迅速成长必不可少的不

饱和脂肪酸、人体活性免疫抗体以及为新生儿适

应宫外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瘦素”等重要生命物质,而牛奶和婴儿配方奶粉永远无法提供这些物质。

乳头平坦或内陷,如何做好哺乳宝宝的准备

母乳喂养有许多优点,但有的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宝宝无法吸吮,所以在产前就要做好准备。

首先做乳头伸展练习,也就是说用两拇指放在乳头两侧,然后拇指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外方位拉开,同时也应上下向外拉开,这样每日练习2次,每次5分钟。将皮下组织与内陷及平坦的乳头粘连一起的纤维拉开,这样乳头就可向外突出。

当乳头逐渐突出后,应做乳头牵拉练习,这时可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指抓住乳头向外牵拉,每日练2次,每次重复10~20下。

产前、产后均应按摩乳房,以增加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房发育,按摩要用手掌侧面轻按乳房,露出乳头,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1次。

妈妈奶量不足怎么办

(1)做心理调整: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宝宝,有这种信心才能坚持母乳喂养。其次,要放松自己,休息好,思想愉快,这样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最后,多与自己的宝宝接触,宝宝的皮肤、动作、表情和气味等都是催乳素分泌的促进剂。

(2)满足营养:对乳母来讲,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因此要保证水的摄入量,多喝汤,多喝开水,都是保证水摄入的有效方法。对经济状况较好、膳食结构合理的家庭来讲,不必刻意去增加产妇的食物摄入,因为过多的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往往会增加妈妈的体重,而不是增加泌乳量。但对经济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的家庭来讲,就应当注意调整乳母的膳食结构。

(3)多多吸吮:将宝宝放在妈妈身边,一旦需要就给宝宝喂奶,夜间间隔时间可长一些,但不可不喂奶。另外,还应适当延长每侧乳房的喂奶时间。

乳汁的排空对乳汁的分泌也极有帮助。乳房排空越充分,下次分泌的奶量也就越多。而且,乳房排空可以减少因乳汁淤积而发生乳腺炎的可能性。所以,喂奶时,应该让小宝宝先把一侧乳房吸空,再吸另一侧,而不要两侧都吸一点,又都留下一点。如果连一侧乳房都未吸空,也可以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尽,以刺激乳汁的分泌。

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1)妈妈营养良好,热量充足,各种营养素充足,其乳汁的分泌质量高且量也多。反之,则质劣量少。

(2)乳母的精神情绪因素起一定作用,如焦虑、悲伤、紧张、不安都可使乳汁分泌减少。因此,乳母应该有一个宁静、愉快的生活环境。

(3)乳母要有充分的休息,保证睡眠。过度的疲劳和睡眠不足,可使乳汁分泌减少。

(4)乳母不及时排空乳房也会使乳汁减少。每次哺乳不能完全排空或每日的哺乳次数过少,使乳房内乳汁淤积,会抑制乳汁分泌。

产后少乳的原因

(1)精神的因素。乳汁的分泌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紧张、忧虑等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从而减少乳汁分泌,而愉快的情绪和充分的休息可使乳汁增多。

(2)乳房发育不良。有些少女进入青春发育期后,怕乳房隆起难看,因而长期穿紧身内衣或束胸,使乳房发育不良,乳房小了,乳汁储存少,分泌也就少了。

(3)健康因素。如果产前身体虚弱、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产后大出血、气血耗损过度,这些不良状况均可使乳汁分泌减少。

(4)补充营养缺乏科学依据。许多人以为麦乳精是营养补品,不少亲朋好友也将麦乳精作为馈赠给产妇的礼品。其实,麦乳精有回乳作用,饮用后反而会使乳汁分泌减少。

(5)药物影响。有些药物会减少乳汁分泌,如:具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的阿托品、颠茄片、乙芪酚等。

(6)乳腺管阻塞。衣服和乳罩里的纤维会塞住乳腺管使其阻塞,从而引起乳汁分泌减少。

催乳食谱

鲫鱼炖猪蹄

【材料】活鲫鱼1条,猪蹄1只。

【做法】

①将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猪蹄洗净后纵向切成两半,每片切成4块。

② 猪蹄和鲫鱼一起加水750毫升,用旺火隔水炖至猪蹄熟透,吃猪蹄、鲫鱼,喝汤。适用于乳汁减少者。

通草鲫鱼汤

【材料】通草3克,鲫鱼1条。

【做法】

①将通草、鲫鱼洗净。

②鲫鱼与通草同入锅内煮,不放油、盐,吃鱼喝汤。适用于乳汁缺少者。

妈妈奶水过多怎么办

有的妈妈奶水过多,宝宝吃不了,憋得乳母乳房胀痛,该怎么办呢?

(1)可以用手或吸乳器挤出或吸出多余奶汁,并用湿毛巾热敷乳房,如此胀痛即可消失。手挤的方式很重要,要沿着乳晕按挤,直到感觉乳房内没有硬块为止。

(2)挤出的乳汁可以给宝宝洗脸或洗澡时擦身用。

(3)可以将挤出的乳汁冷藏起来加以保存,但要使用密闭性能好的容器。方法是:3~5天要食用的母乳可放入冷藏室。

另外,母乳不能用微波炉加热,最好是使用温奶器加温。重新加温后的母乳营养损失非常小,妈妈不必担心宝宝会营养不良。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1)看精神状态。如果宝宝已吃饱喝足,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有的安静地躺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发声,一逗,咧嘴便笑或者安稳地入睡,醒后很有精神。若宝宝饥饿或没有吃饱,吸完奶后会含着奶头不放松。若是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一阵或者表现急躁,睡眠时间短而易醒,说明乳汁不足,宝宝未吃饱。

(2)做个试探。喂完奶后,再用乳头去触宝宝的口唇,若宝宝置之不理,说明已经吃饱;如果宝宝仍然追寻奶头,说明没有吃饱。此外,喂奶后抽出奶头时,宝宝仍咬住不放或追寻奶头,也说明乳汁不足,没有吃饱。

(3)观察大便。哺喂母乳的宝宝,若大便呈金黄色,像稠粥一样,每日2~4次,表示奶量充足,宝宝吃得饱;若大便呈绿色,黏液状,量少,次数多,则为奶量不足,是宝宝没有吃饱的表现。因为饥饿使肠蠕动加快,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胆汁不能在肠道内完全分解,所以大便呈绿色。

(4)数吸吞比例。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若能留意倾听宝宝的吞咽声音,听听宝宝吸多少次咽一口,也能判断出奶量是否充足,宝宝能否吃饱。一般来说,宝宝每吸3~5次就应咽一口。如果宝宝吸得多而咽得少,说明奶不够吃。

此外,宝宝经常吃不饱,体重便不能正常发育。一般来说,正常发育的宝宝,前半年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来算:

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600克

若明显低于这个体重,说明有可能是妈妈乳量不足。

乳母乳量不足,导致宝宝吃不饱,日久会影响宝宝发育,应及时添加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什么情况下妈妈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哺乳对母体来说,要消耗相当多的能量。当妈妈有比较明显的病变时,哺乳常使疾病恶化甚至发生危险,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哮喘、肺结核、肝硬化等,应停止哺乳。一般来说,能否继续哺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疾病的种类,而是决定于妈妈的病情和身体的状况。

当妈妈患有流感、细菌性痢疾、开放性肺结核等,如果哺乳可直接感染宝宝,应停止哺乳。至于妈妈有肝炎的,一般不一定要强行停止哺乳,因为甲型肝炎是经口感染的,宝宝感染的危险性较少,必要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可以经胎盘直接感染胎儿。如果妈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需要咨询专科医师后,再决定是否母乳喂养。

如何尽量减少妈妈用药对宝宝的影响

哺乳期妈妈患病必须用药时,为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禁用或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改用疗效相仿而毒性较小的药物,且应在用药4小时后哺乳。

(2)若必须服用毒副作用大的药品时,可在服药期间暂停哺乳,待病好后再哺乳。在停止哺乳期间,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倒掉,以免乳汁淤积及“回奶”。用药时间越短越好。

(3)需长期服用对宝宝毒副作用大的药物时,应考虑断奶,改为人工喂养。

此外,对乳母应做好一些职业病防范,以防止妈妈金属中毒及农药中毒而危害宝宝。

用药对母乳有何影响

哺乳妈妈用药后,大多数药物在乳汁中含量极微,对宝宝的危害不大。但由于药物的分子量、酸碱度、水溶性或脂溶性等情况不同,在乳汁中的含量也不大相同。如麻黄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脂激素等,在乳汁中几乎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而四环素、磺胺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基本与母体血液中的含量相等。也有些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比母体血浆中的含量还高,如硫氧嘧啶类抗甲状腺药物,乳汁中的含量竟达母体血浆中含量的3~12倍。这些由乳汁中排出的药物进入宝宝体内可产生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有些药物还可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含药乳汁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程度,一般取决于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的长短及宝宝抵抗能力的强弱。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宝宝的肝、肾解毒排毒能力较差,所以对宝宝的健康是不利的。

月经恢复与坚持母乳喂养有何关系

产妇在产后月经的恢复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恢复的时间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满月后即来月经,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不论月经在什么时候恢复,都不是断奶的理由。

一般来说,产后月经的恢复与妈妈是否坚持母乳喂养有一定关系。哺乳时期越长,吸吮乳头的次数越多或宝宝越大,刺激乳头的吸吮力越强,都有利于血浆内催乳激素的水平增高,这对抑制月经恢复最能起作用。

月经来潮时,一般乳量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这种乳汁有时可引起宝宝消化不良,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都无须停止喂哺,还应坚持一定阶段的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母乳中含有适合宝宝需要的各种元素。母乳中钙含量虽然不如牛奶多,但母乳中钙和磷的比例十分恰当,母乳中的钙可以被宝宝很好地吸收利用,牛奶中的钙就不可能这样被吸收与利用。由于这个原因,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患佝偻病。母乳中钙磷含量相对少一些,这对宝宝尤其是小宝宝很适宜,小宝宝的肾脏功能在吃母乳时几乎没有多少负担,如果喝牛奶就不一样了,小宝宝的肾脏对牛奶中含量过多的钙磷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母乳中的铁约70%可以为宝宝所吸收,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有10%~30%,故人工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后容易患贫血。初乳中的锌含量是正常妈妈血清中的2~4倍,成熟乳的锌含量也非常高,母乳中的其他微量元素,都很适合宝宝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除早产儿之外,在宝宝4~6个月以内,均不必另外补充微量元素。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足够4~6个月的宝宝需要,除了维生素K,几乎不要考虑维生素的缺乏问题。特别提醒父母:如果要为宝宝补充维生素K,应与保健医师取得联系。

母乳喂养是否能预防肥胖

有人认为成人单纯性肥胖可能与宝宝期肥胖有关,而宝宝期肥胖又与母乳喂养有关,因此要预防成人单纯性肥胖必须从宝宝期开始。

在一般情况下,脂肪细胞从宝宝时期开始逐渐增加,到了成年,细胞数不再增加,由于脂肪的量不断蓄积,就可能形成肥胖。因此在理论上,宝宝期就应当阻止脂肪细胞数过度增加,以预防成年期发胖。国外有人经过50年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凡是在宝宝期由母乳喂养2个月以上,成年后不受脂肪摄入量的影响,其血清胆固醇不高。有人统计发现,宝宝经母乳喂养者肥胖的发生率为3%,经人工喂养者肥胖发生率为18%。

以上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母乳成分和乳量基本衡定,使乳儿不致吸奶过量。而人工喂养的乳儿,往往有奶便吃,容易过量而引起肥胖。另外,母乳喂养儿处理胆固醇的酶系统功能较强,并使他到成年后仍能保持这种较强的功能。

乳汁的味道对宝宝的影响

乳汁的味道能影响宝宝的“胃口”,而饮食又会影响母乳味道。妈妈饮用过含酒精的饮料后,她们乳汁的味道也会带点酒精味,宝宝不爱吃,体重也会减轻。虽然乳汁中的酒精极微,但宝宝吃后会有“醉”的反应:宝宝的睡眠时间会变得短而频密,跟平日不一样。

如何喂养双胞胎

双胞胎宝宝的特点是早产者居多,据统计,大约有80%的双胞胎宝宝是早产儿;双胞胎宝宝各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不是十分健全,生活能力弱,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素。

尽管如此,母乳仍是双胞胎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双胞胎宝宝胃容量小,胃肠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来说,只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充分休息,妈妈的乳汁是能够满足双胞胎宝宝需要的。如果乳汁不足,应保证两个宝宝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体质较弱的宝宝,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万一产妇无乳汁,就要采取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宝宝大多体重较轻,体内储备的营养素少,生长发育又特快,奶量需要量大,因此辅食的添加应早于单胎足月宝宝,宜从出生后2周起逐渐加鱼肝油、菜汁、鲜橘汁,第8周可加蛋黄、肝泥、鱼肉泥等。否则,双胞胎宝宝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

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当母乳缺乏而改用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叫人工喂养。当母乳不足时并用牛、羊奶或其他黄豆蛋白为基础的植物性代乳品喂养叫混合喂养。一般应在母乳喂养后再给其他食品(牛乳等)。也可每天喂哺数次代替母乳,其余喂母乳。但每日喂哺母乳不宜少于3次。否则母乳分泌有迅速减退的可能。所以一般应力争母乳喂养到4个月后才改为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须注意的问题

(1)奶具消毒。宝宝所用的奶瓶、奶头、汤匙、碗、奶锅等必须每次消毒,并放在固定盛器内,最好是带盖的锅内,以保证清洁和消毒质量。

(2)奶液调配。婴儿配方奶成分最接近母奶,因此适合于无母乳的宝宝喂养。奶液宜新鲜配置,防止变质。冲奶时不能用沸水,宜用冷却到50~60℃的开水冲调,以免破坏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剩余奶液不宜放置后供下一次喂养,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严格执行,极易导致腹泻等疾病。

(3)奶量的掌握。1岁以内的宝宝宜以母乳化奶粉—配方奶粉喂养。奶量按说明书介绍的量冲服,并按宝宝服后体重增减的情况及时增减。

(4)试温。喂奶前需先试温。试温只需倒几滴奶于手背,切勿由成人直接吸奶嘴试温,以免受成人口腔内细菌的污染。

(5)喂奶的姿势。宝宝最好斜坐在妈妈怀里,妈妈扶好奶瓶,慢慢喂哺。从开始至结束,都要使奶液充满奶头和瓶颈,以免宝宝将空气吸进。喂奶后需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使空气排出,避免回奶。

人工喂养为什么一定要补充水分

人体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年龄越小,体内水分比例越高。满1个月的宝宝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75%,早产儿占80%左右。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每分钟呼吸次数多,使水分蒸发量较多,而他们的肾脏为排泄代谢产物所需的水液量也较多。因此,宝宝按每千克体重计算,所需液体较多,在第1周以后,新生儿每天需要液体量为每千克体重120~150毫升。

人工喂养大多数是用牛奶,从牛奶的成分来说,所含矿物质即钙、磷、钾、氯等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这些矿物质吸收到体内后,为了保证体内矿物质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肾脏排泄多余的矿物质。而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换句话说,要让肾脏排出多余矿物质,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水分不足,肾脏就完不成任务,如果勉强完成,就会使肾脏受损。

所以,除了喂奶,千万不要忘记喂水,用牛奶喂养者或炎热夏季出生的新生儿,尤其要注意喂水,但喂水也不要过量,以免使宝宝心脏、肾脏增加负担。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内只需少量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则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而在炎热的夏季,宝宝最容易口渴,除了喂奶外,还应多喂宝宝一些水喝,使新生儿获得充足的水分。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旺盛,肾脏对水的保存功能又较差,所以需要的水分也较成人明显得多,每天消耗水分约占体重的10%~15%。人工喂养的宝宝更要注意喂水。

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是酪蛋白,分子量大,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含量较人乳少,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因素,给宝宝补充水分有利于缓解便秘。

此外,宝宝期是身体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组织细胞增长时要蓄积水分。宝宝期也是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排出废物较多,而肾脏的浓缩能力差,所以尿量和排泄次数都多,需要的水分也多。

牛奶喂养发生腹泻时应如何处理

以牛奶为主食的宝宝患腹泻时,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饮食治疗方案。如果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现象,应暂时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禁食时可用胡萝卜汤或米汤来代替喂养,间隔时间和每次用量均与喂牛奶时相同。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道负担。腹泻如果有好转可逐渐改用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最后恢复原来的饮食。如宝宝腹泻情况并不严重,每天腹泻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此时可暂喂1~2天米汤,以后用冲淡的牛奶,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的浓度喂养。如果宝宝偶然出现腹泻,而且病情也轻,则只需用冲淡的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复正常牛奶饮食。冲淡牛奶时最好用米汤,因为米汤能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腹泻时期,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应全部停止添加。如果宝宝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浓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增加,并在每2次喂奶之间喂少许温开水以缓解大便的干燥程度,及时清洁口腔以减少鹅口疮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母乳为什么比牛奶(奶粉)好

(1)人乳含有优质蛋白质,且比例适当。牛奶中的蛋白质总量虽高于人乳的3倍,但其质量和比例不如人乳适宜。因为牛奶中多是酪蛋白,约占78%,人乳中只占40%。牛奶中优质乳清蛋白仅占22%,而人乳占60%。人乳中蛋白质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而牛奶的酪蛋白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大,不易消化。

(2)人乳中含有优质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人乳中脂肪滴细小,且与钙和脂肪酸含量比例适宜。牛奶不饱和脂肪酸低于人乳,特别是亚油酸含量低,仅为人乳的1/7。亚油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脂肪酸。亚油酸缺乏,易使宝宝产生湿疹,易使宝宝虚胖。牛奶中脂肪颗粒粗,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脂肪性腹泻。

(3)人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减少宝宝腹泻。而牛奶中乳糖的含量少。

(4)人乳中维生素充足,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含量均高于牛奶。牛奶中的维生素C虽多,但在煮沸消毒过程中多被破坏。

(5)人乳中矿物质比例适宜,可满足宝宝的需要,如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吃母乳的宝宝,很少发生低血钙。而牛奶中钙磷比例为5∶4,不太适当。人乳中含有宝宝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这些含量也高于牛奶。

(6)人乳不会过敏,有少数宝宝对牛奶有过敏现象,出现皮疹、腹泻等。

(7)人乳基本无菌,温度适中且经济方便,这些都是牛奶无可比拟的。

不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

尽管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仍然有一部分妈妈不适宜母乳喂养:

(1)患结核病的妈妈,尤其是结核活动期,不宜自己照看宝宝和喂奶,否则既有害宝宝健康,又不利于自身的康复。

(2)患心脏病的妈妈,喂奶会加重心脏负担。

(3)患慢性肾炎的妈妈,喂奶和照顾宝宝会使病情加重。

(4)患癫痫的妈妈,喂奶时发病会伤害宝宝。而且在服药期间,妈妈乳汁中含有鲁米那、安定、苯妥英钠等药物成分,可引起宝宝虚脱、嗜睡、全身淤斑等不良反应。

(5)患病毒性肝炎的妈妈,肝炎病毒可通过乳汁传染给宝宝,这不利于妈妈自身的康复。患者切忌亲吻宝宝,不可用嘴嚼食物喂宝宝。

(6)患糖尿病的妈妈,应在病情稳定后,方可给宝宝喂奶。

(7)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妈妈,在

服药期间不宜喂奶,以免引起宝宝甲状腺病变。

(8)患乳腺炎的妈妈,应就医,待乳腺变软、肿胀消退方可喂奶。

(9)患急性疾病的妈妈,在服用抗菌素类药物,如红霉素、磺胺药等时,应暂停母乳喂养。

哺乳期间辅食的添加

无论母乳或牛乳含维生素D均少。为满足宝宝需要,从出生后第3周起,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

宝宝每日即可添加维生素D10微克。采用复合维生素D制剂为宜。按配方中维生素D的含量,

每日服3~5滴即可,不宜过量,以避免发生维生素D中毒。如服用普通鱼肝油,每日1~2次,每次1~2滴,1~3个月宝宝渐次增至6滴,以供给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人工喂养的宝宝,应从第2周开始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菜汁,或将维生素C片剂20~30毫克溶化于水中立即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