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功利性

人活于世,突然发现人与人交往是多么的功利性,而这个道理在我10岁那年就已悟出。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一天,窗外鸟雀叽叽喳喳地歌唱着,花儿经过了一夜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鲜艳。屋里亲戚朋友欢聚于一堂,围坐在饭桌旁,庆祝着新的一年的到来。饭后,叔叔阿姨们邀请我8岁的妹妹来一个才艺表演,妹妹欣然答应。她演出了她最拿手的儿歌,叔叔阿姨们听后都赞不绝口。

都说人在8岁时最令大人们关注。因为8岁,是开始有思想,并且思想最单纯的时候。一旦超过八岁,则会处于一种思想开始成熟的状态。所以对于10岁的我,面对着我8岁的妹妹广受大人们的喜爱,而自己被冷落于一旁,心里不觉感受到十分的失落难受。回想起自己8岁的时候,在大人们面前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才艺,看着大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心里别提有多开心。这一落差感使我开始思考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渐渐我悟出了: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人会永久地为你鼓掌,只有你符合大众的利益时,大家才会注意到你。而你所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只有:让自己变强,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的确,这一社会准则灵验于我五年级毕业之时,那时的我考完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次与亲戚朋友相聚之时,他们都恭恭敬敬地来到我的身边,为我考入了知名高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与此同时,他们也面对着我,对自己的孩子说着:“看姐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这所重点高中,你要向她学习。”我看着这一场景,尴尬地笑了。

当我领悟到这一社会准则之时,我多么希望有一片不知名的岛屿供我住一辈子,让我远离这红尘人世。我开始羡慕陶渊明,可以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可是,现实社会中却没有一片“桃花源”,自从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世界早已连成一个整体,不存在哪一处存在着不知名的岛屿。我不禁伤心起来,人活于世,为什么没有一件事不是存在功利性的吗?

或许没有功利性,我们的世界就不可能发展了吧。毕竟,人都是在竞争中,都是在比谁对社会贡献最大。如此想来,我便释怀了。也渐渐悟出了更深层次的道理:人与人之间交往,倘若对彼此的效益相持平时,我们会成为朋友闺蜜哥们;人与人之间交往,倘若A对B的效益大于B对A的效益,那么B会觉得A对B存在功利性。我们所普遍认为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存在功利性,正是由于彼此的效益相持平,而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