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忠臣藏

丹彤

在《菊与刀》一书、乃至接下来的几部书中,均多次提及《四十七士》的故事,亦即《忠臣藏》,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详细地来龙去脉,以更加明确为何这四十七名武士成为了世世代代的“英雄”。

1703年的一天,正值日本德川幕府早期。一个武士横行的天下。如果你脑子里没概念,别急慢慢就有了。当时,各地大名们都要定期到幕府所在地江户(今东京)去朝见将军。朝见礼仪自然非常讲究,我们的主人公(被害人)浅野长矩侯爵就是“命好”和另一位大名同被指派为一项荣誉工作——礼宾主持。但谁也不是天生就懂礼仪,需要学习。他俩就向幕府中“德高望重”的吉良侯进行咨询。一个重要问题浮现了,向这样有地位的人咨询是否还要付费?两位大名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交上丰厚礼金,浅野侯却什么没给。结果人家吉良侯大度的把两人都教会了,只不过内容……

到举行仪式那天就热闹了,将军殿上两位司礼大名在全国各地赶来的大小领主面前竟然穿着不同服装出场!人家交过学费的衣着得体,符合规定。再看浅野侯,穿的虽不是泳装但也跟典礼格格不入,顿时成为台下笑柄。受到深度侮辱的浅野羞愧难忍,他知道这只能怪“师傅”。当即抽刀就砍向吉良,力量足可以把他劈成两半,无奈有旁边人拉扯,刀锋只划开了吉良的前额而已。

016-01

浮世绘《忠臣藏》

武士道精神代表了日本民族最重要的特性,尤其是其中的“忠”与“义”,更驱使着日本民众为自己的君主而不惜一切。

就这样浅野侯昏昏沉沉回到家,越想越不是事!他知道在将军殿上弄刀是死罪一条,为表忠心唯有切腹。于是就在家里找了块干净地方,做好准备。只等一个人回来,他手下最得力的武士:大石良雄。说来也巧,大石在当天夜里赶回来了。两人相对而坐,凝目而视,许久无语。浅野心中默念:“你小子要早点回来帮我料理,怎会发生这种事。如今就指望你替我复仇了!”大石心有所感:“老大,我错了,都怪回来得太晚,早替您打点一下,也不至如此!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不过放心,一定给您报仇!”两人心语交换完毕。浅野侯抽刀拔出肋差刺向自己腹部,用一字形横拉的方式,亲手结束了自己光辉但不灿烂的生命。

浅野走了,他的家人却无一个愿继承家业,封地也被没收。剩下的就是浪人们。浪人就是武士,当时是一个有身份没地位的职业。幕府明确规定:武士不能务农,不能经商,不能从事手工业。就是说不允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怎么生活?靠人来养,武士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像浅野这样的主人提供。平常武士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虽然主君给的只是最低生活保障,但武士则要完全遵行武士道:随时思念养育之恩,愿为主人尽忠致死。应当说衣着华丽的武士,终究不过是卖命的狗而已。浅野家有多少呢?三百多个。如今主人死了,大家成了无主浪人。

大石主动担当责任!把武士们全都召集起来商议。关于复仇之事一字不提,主要讨论财产分配!当然了,直接说分财产多俗气,先得表态。大石最先开口:“主人已经切了,我们怎么办?”大家众口同声赞成切腹。报答主人养育之恩一同归去!大石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这帮人绝大数都在扯淡。于是提议,就如何分光浅野家产问题展开讨论。

一提分钱,大家顿时来了精神。分成两派争吵起来,一派以家老为首,主张按照原先的俸禄高低进行分配,原先挣得多则多分,少则少分。另一派人主张不按原先俸禄,一律平均分配。在大石看来,都快要死的人了还惦记多分钱!真到死的时候他敢去吗?所以大石立即表态赞同按俸禄高低分配的意见,让他们拿钱赶紧走人,留下的这些才是可以生死相托的弟兄。一清点人数还剩四十七个。大石就把复仇打算和他们说了,四十七人刺血为盟。相约为给主人复仇,愿抛弃爱情、事业、家庭,乃至生命!

盟约结完了,大石让四十七个人迅速化整为零。大家分头行动?不!分头不务正业。因为当时江户早已盛传浅野的武士可能复仇。心中有愧的吉良时刻提防着这群“流浪狗”呢。所以他们必须隐蔽。要说隐蔽是有水平的,大石整日与妓女混在一起里,游龙戏凤,乐不思归,为此老婆跟他离婚。有一次,一个至交好友碰见大石又在搂着妓女喝花酒,就上前劝阻并提醒他勿忘复仇之事。大石却说:“什么报仇,真愚蠢透顶!人生就该尽情行乐,哪有比饮酒更好的事!”朋友不信,抽出他的佩刀,一看上面全生锈了!这才信以为真,大骂他无情义,还连打带踢,大石并不反抗。就用这种方法骗过吉良的耳目。

大石的团队确实都是精英,一个比一个讲情义。有的武士为筹集资金,甘心把自己老婆卖到妓院换钱。有的听说自己妹妹知道了复仇计划,怕泄露秘密竟要杀掉妹妹。还有个武士也把自己妹妹卖了,不是弄到妓院,而是送给吉良侯当仆人兼二奶,目的是从内部通风报信。不过,这种方法最终瞒过了吉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1703年12月24日,天降瑞雪。吉良大摆酒宴。府内上下一片狂欢。连原先看家护院的武士也喝得酩酊大醉。就在此刻,早已等待多时的浅野四十七名武士在大石率领下突然杀进府内!卫士们毫无反抗能力。武士们到处找寻吉良,冲进他的卧室发现他不在,被子却还是温的,知道一定没跑远,就在府里搜。果然,在堆放木炭的小屋内发现一人。一个武士从墙缝里把长矛刺进去,感觉刺中了,但矛拔出来时枪头却没有血,原来里面的人竟在拔矛的瞬间用衣服拭去了血迹。能有如此机敏者也绝非一般。但这样并不能保命,他被武士们团团围住,但此人不承认自己是吉良。他心想:你们平常哪有机会认识我的尊容。这时,一个聪明的武士突然想起当时浅野曾划开吉良的前额,在那人脸上一找,果然有疤痕。武士要求他当场切腹!

016-01

浮世绘《忠臣藏》

《四十七士》的故事之所以长久不衰,就在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武士道精神的最重要特性。如今,武士阶层早已消亡,但这种精神流传了下来,并鼓舞着日本民众为其国家而奋斗。日本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迅速崛起,这种精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吉良怕了,不敢切。不肯切腹?武士们除了嘲笑没有别的。既然怕死就用当初浅野切腹的那把刀砍下他的头吧!吉良就这样被砍下脑袋放在木盒里,再把木盒装进袋子,拎着走了。

四十七名武士来到街头,他们排成队列,提着吉良的头向浅野的墓地行进。震动了整个江户!人们奔走呼号,万人空巷。原先骂他们无情义,不理解他们的亲人,都上前与他们拥抱,表达敬意。诸侯们则沿途热情款待。所有人都在传颂四十七士复仇的壮举!  

当武士们来到浅野坟前时,看到荒冢上杂草丛生,不觉潸然泪下。但是,人头毕竟带来了!武士全部跪地并宣读祷文,此文见于日本1937年版《小学国语读本》现部分摘录如下:

“四十七士谨拜于主君灵前。主君复仇事业未竟之前,实无颜为主君扫墓。心神焦虑,一日三秋……今将吉良首级供上。此短刀乃主君去岁所珍用,嘱吾等保管者。愿主君执此刀再击怨敌首级,永雪遗恨。谨祷。”

仇已经报了,但还有一件事未了。就是他们的违法犯罪问题。按当时的规矩复仇必须事先通报将军,获得批准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期限内完不成就得放弃。像吉良侯这样的幕府近臣,报仇计划是不会被批准的,所以他们没有报告就行动了。接下来的情况富有戏剧性,幕府的处理看上去很讲“德行”:一面大力表彰他们为主人尽忠尽孝的凛然义举,一面以违法之名令他们全体切腹,好维护纲纪。

浅野坟前,只见四十七名武士集体切腹。切腹是勇者之举,一人切腹就能震碎人心,四十七人同时切腹又何等壮烈。日本人形容他们像樱花般瞬间绽放又同时凋谢!他们没有违背誓言,都随主君去了。

后来,他们被人传颂,墓地被人瞻仰,名片在山坡上插得像白雪。他们的事迹被演绎为《忠臣藏》,成为日本歌舞伎中的经典。

再后来,日军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期间,曾有外国记者问一士兵,你们为何这样惨无人道的杀戮。士兵说,中国人在上海、江阴、无锡、常州一路抵抗,我们死了很多人,我们要报仇!同样,当时的日本民众也热情支持他们的子弟兵,理解他们,拥抱他们,鼓励他们就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