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崇拜】
说起来我还被一些泰国人崇拜过,包括我的导师阿赞马纳。而被崇拜的原因竟然是我会攒钱(◎_◎;)。
我在泰国读研之前曾在泰缅边境鸟不拉屎的乡下支教了三年,那是物资匮乏、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地方,水电住宿学校包圆,吃学校免费饭堂还一度把我饿到了80斤。就算豁出去市场上大鱼大肉大手大脚花天酒地,最奢侈的也只有约合人民币15元的盖浇饭和地摊上合60元的衣服,晚上8点以后街道静悄悄毫无夜生活。偶尔工作不忙想去曼谷花钱,还得步行好几公里去找汽车站。
说实话,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这样的老光棍连支教学校给的微薄工资其实都花不完。而当时国内派出单位的补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算可观,因此支教三年过后,我也就稍稍有了20来万的存款。之后靠这存款,花了一半读研,另一半本想找个靠谱的泰国合伙人在海边置办一套带地皮的一户建,结果我妈生怕我不回去,硬是强征了我的存款给我在老家说偏僻不偏僻的城中村付了个首付。
虽然我读研毕业又是穷光蛋一枚,却因为我读研没有靠家里被不少泰国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我的导师阿赞马纳。后来一边读研一边打工,教中文当翻译做接待主持双语晚会,在学院各种骗吃混喝打零工,不知不觉又存了一两万。觉得在国外只要不偷懒、不谈恋爱、生活自律,就很容易攒到钱,就算工作上再死皮赖脸再不讲武德,身上自动携带的异国风情也能盖了那股流氓味( ̄(エ) ̄)。
其实我一直是很景仰阿赞马纳的,先不说他的国际学术造诣,就凭他年轻时在大皇宫当过差还亲眼见过访泰的小平同志的人生阅历,我就得尊称一声阿赞。然而他就是觉得自己没钱,就羡慕我这种有存款的人,就算他工资高得离谱,却凭借着他那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实力,时常身无分文。于是四处跟人宣扬我钱多,说中国人了不得都是百万富翁之类……当时作为资深老光棍,我也奇怪导师这个老光棍还能把钱花去哪里,可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大概很多泰国人都持有跟他一样的消费观,确实没什么存款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买车买房买出国,潇洒。
突然想起支教学校的校长。每个月签领工资时,发现他的工资是全校最高的,但工资条后面订的还贷款凭条也是最厚的,什么房屋贷款、车子贷款、保险、水电费……名目琳琅,最后一看到手工资,才550泰铢(约合人民币110元),我们大家都笑了。
********************
849.【咖啡】
泰国不光咖啡馆很多,地摊咖啡也很多,泰国人喝咖啡绝不是为了格调,而是真正的生活所需,不太注重品牌,只是想喝那个东西,甚至还有我支教学校的办公室主任这种大清早用咖啡当代餐的。
我是个懒人,平时喝咖啡常喝三合一,但那些平日里喝店里咖啡的泰国人也并不觉得喝三合一怎么地,就说那个太甜,拼命给我介绍泰国的地摊古式咖啡。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在泰国到底有没有咖啡的鄙视链,就觉得他们的逻辑挺奇怪的。
在泰国唯一见过被鄙视的咖啡品牌居然是我的导师阿赞马纳各种吐槽☆⑧克,说这个连锁店的咖啡都很假,咖啡味都没有,淡出鸟来之类的云云。我就很奇怪,因为这个品牌在国内有一阵子就是格调的象征,很多人趋之若鹜。但是我没喝过不好评说,没喝过不是因为有个性,确实是因为自己没钱、土气、不配,可是听到导师左右吐槽这个品牌,心里居然还稍微有点小得意是怎么回事?
不过泰国的咖啡确实好喝,随便一个街边小店或是地摊,都是味道香浓,价格平易近人,似乎他们开咖啡店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根本不是为了赚钱。就连我读研的同班同学他信也说毕业以后想要去开一家咖啡店,我说不读研也可以去开嘛,读研岂不浪费?他说读研也是一种梦想,开咖啡店也是一种梦想,有梦想就去做,不冲突。艾玛只能说不卷的社会实在太舒服了。
我在乡下支教的时候,学校旁边也开了个小咖啡店,挺神奇的,就在兔子不拉屎的荒草连天中搭了个铁皮小窝棚,里面都是各种废旧木板手工做成的桌椅吧台,摆放上花花草草和各类玻璃制品、设计类书籍,门前两棵大树,竟然颇有欧式田园风情,下班了没事就喜欢过去吹吹风喝咖啡。店主是镇上火车站打钟员青蛙哥的妹妹,我们称为“虾姐”(这兄妹俩小名起得真有意思)。这虾姐传说是在国外读的书,然后在曼谷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社会太卷人生无趣,三十多岁也不结婚,竟然跑回乡下老家开咖啡店去了。她手工制作的咖啡特别细腻,还会时不时赠送个把小点心之类,有种浓浓的热爱生活的味道。我也不知道我喜欢的到底是泰国咖啡的味道,还是这种毫无商业气息的田园生活味。
********************
850.【道听途说的潜规则】
泰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红灯区的规则,怕过不了审一直没敢写,突然想起就随意提两句。
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大概是从芭提雅开始,逐渐蔓延到全泰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从事第五产业的失足妇女,一旦发现与其交易的对方是童子身,不但不能收钱,而且是需要倒贴钱给对方的。
这个规矩听起来就好女权啊,只是不知真假,也没有真正见过,如果有被倒贴钱的男同胞看到了,麻烦告知一声这信息是否确凿,有酬谢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