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劣质心理

荣格在《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中写道:“让一个人面对自身的阴暗就等于向他展示自身光明的一面。有过几番站在两者对立之间做出抉择的体验之后,人就开始理解自身的意义。”

败了就败了,不是什么大事。然而,有的人死不认败,有的人自哀自怜。其实,越不认败,越会接着败,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失败后的劣质心理。

我们都不是“唯一失败的那个人”,有太多同样经历失败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他们看上去风轻云淡,全无败象,因为这些人有两样独特的心理武器:一是敢于认败,二是决不服败。

2019年春节后,我想约一位创业好友聊聊,兴致勃勃地发微信邀请她。

她回复得很快,内容却令人失望,“我刚创业失败,都是辛酸泪,需要一段时间平复心情,还是暂时别聊了……”刹那间想起她创业第一年公司热火朝天的景象,不胜嘘唏。还有一次通过中间人约了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他在得知要聊创业失败后便离开了——当然他很给我面子,聊了10分钟不痛不痒的话后才借故走了。

失败是一种刻在精神里的伤疤。面对失败,大多数创业者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当然不同创业者的“逃相”各不相同。总结一下,大致有6种。

·鸵鸟型:失败了就躲起来,不愿见人,更不愿谈创业;

·瞎忙型:不顾上一次失败,紧接着干下一件事;

·蒙眼型:刻意忽略失败,假装根本没失败;

·错觉型:不觉得自己失败了,反倒认为成功了;

·遗忘型:慢慢总结,但总结总结就忘了;

·怨妇型:没意识到失败是自己的问题,只会埋怨他人和外界环境。

其实,创业者最大的失败不是失败本身,而是逃避失败。

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唯有面对,方能赢得转机。认败不仅是承认失败,更是敬畏失败。我曾跟一位科技创业公司合伙人连聊三个小时,他金句连连,但最后来了一句,“我没觉得自己败啊!是小伙伴不行,我才主动离开另起炉灶的。”实际情况是,他担任产品经理的几个项目一败再败,公司不得不关门,清算时一地鸡毛。

逃避:自己都嫌弃自己

没错,站在哲学层面,我们可以大声宣称“创业者没有失败!”我深知这位创业者有一颗奋斗的心,但他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创业,更谈不上积累反败资本了。

认败是一种对自己的理性判断,是反败的起点。

输赢不是一次博弈,创业更要连续做出判断。只有在一次次试错中,我们才能对预判不断做确认、调整和优化,然后继续博弈。不直面失败,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连续判断和重复修正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业的连续判断和重复修正必须是长期的,这只能源于多次试错和与之相伴的失败。

毫无疑问,创业是长期主义的产物。什么是“长期”?《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个1万小时就是“长期”的一把尺子。

然而,对创业者来说,1万小时还不够。创业者每天的24小时,包括睡觉在内,都是在锤炼和进化自己。《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在书中写道:“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在这8年中,霍洛维茨这个被称为“互联网传奇”的人物,整天在逆境中挣扎,面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面临资金告罄、合约告吹,面临客户吐槽给出改进产品的最后期限,面临对手疯狂的竞争和审计公司不合作的生硬态度,面临持续裁员的窘境……他经历的无数个生不如死的夜晚,反复捶打远超1万小时,最终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CEO,在8年后以16亿美元的高价将其创立的Opsware公司出售给惠普。

敢于认败的人,都要经历内心的巨大挣扎和说服自己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熟和进步,也是积累反败资本要闯的第一道难关。

有一位叫罗勇林的“90后”,是千万普通创业者中的一个。他在大一时就开始创业,第一个学期先后失败了3个项目。2015年,他又和小伙伴做了一款名叫“聘爱”的校园恋爱App。在上线4个月、约见30多个投资人但都遭到无情打击后,罗勇林团队陷入绝境。经过痛苦挣扎,罗勇林选择放弃这个创业项目。

随后,他反思数周,写了一篇名为《“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或许有人认为创业失败很丢人,但是如果我不敢说出来,我会觉得更丢人。这些年看了那么多失败案例,这回终于轮到我们了……哈哈!”

这真是一种乐观主动的认败,一种放得下的人生哲学。

认败也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最低的是心里认败,嘴上死硬;中间的是心里认败,嘴上也认;最高的是主动向他人谈自己的失败。

主动寻找错误和认败,是一种至高境界。

有一年的巴菲特年会上,有人问芒格,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芒格回答:失败。他总是拼命地要搞清楚失败在哪里,然后努力躲开它。

芒格做到了认败的最高境界,主动寻找失败。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2018年真格学院成立一周年仪式上坦陈,真格基金成立7年的时间中犯过很多错误,“错误很多,我都不好意思说”。当天在座的李一帆(禾赛科技CEO)就是他自己的“错误”之一。徐小平这样回忆道:“当时我们和李一帆在斯坦福就见面了,一群斯坦福才华横溢的博士,但是他们当时的模式确实不行……但强调‘投人’的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个团队是最值得投资的对象,而过度计较他们的模式。结果经过这几个合伙人的执着努力、反复探索,禾赛科技现在成了自动驾驶领域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最后我们等到2015年才投了进去。”

徐小平为什么会主动公开分享这个错误呢?在他看来,再优秀的投资人也会被许多东西蒙蔽——不仅创业者,投资人更要认败,因为投资成功和创业成功一样罕见。

当然,光认败不足以反败,创业者还要不服败。认败,你就不会偏执;但只有不服败,你才有那股劲儿去翻盘。

是否敢再战,核心是看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完成某项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工作,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你认为能力不足以完成某项工作,自我效能感就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你做这件事的动机。

为什么创业失败这么惨,仍有人不信邪想从头再来?就因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一直保持在高位,有一种输得起、敢重来的人生哲学。被称为“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便是其中的代表。

马斯克在2008年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他遭到媒体和前妻狠狠的羞辱,而且,“猎鹰1号”火箭连续三次发射失败。此时,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马斯克个人破产,不得不靠向亲戚朋友借钱、卖房卖车、卖出二级市场股票等方式勉强维持公司运转,借给他钱的包括做电影制片人的亲姐姐、Google的创始人、eBay的CEO等。这笔钱帮SpaceX渡过了难关,成功进行了第四次发射。

不服败绝不是情绪亢奋的盲目猛冲,而是理性思考和再次创业冲动恰到好处的结合。仅有理性思考而缺乏激情和勇气,你很可能不敢再创业;只想再次创业证明自己而不善于反思,只会让你在冲动中再次跌入谷底。

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是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他在以失败者兼学长的身份在湖畔大学第三期开学典礼上发言时说,“失败就是创业的一种宿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东西,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学习失败的目的首先是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我们咀嚼过去、舔舐伤口的目的是对世界、商业、人生有一个重新理解”。说了这话后几天,周航离开易到加盟顺为资本。2017年8月,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周航说不会再回到易到,未来会在一个热爱的领域再次创业。

周航在失败后,不仅冷静反思自己,而且仍保有一颗继续创业的心,自我效能感在反思和激情中持续升级。所以,不服败就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再次创业的冲动

·理性反思的自信

·愈挫愈勇的坚持

没有失败的创业,才是真正的失败;没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更是失败中的失败,因为你放弃了反败的唯一机会。打掉劣质心理,你就能看清反败充满生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