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积极防范和化解企业高杠杆债务风险

杠杆率是衡量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采取的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全球债务水平高企,近年来去杠杆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进入新常态,面临结构调整、防风险的挑战,更要坚定不移地去杠杆。近年来,中国企业债务风险上升显著,企业债务违约主体由民营企业扩展至央企,企业债务风险确实存在累计和扩大的可能,应采综合措施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并避免与其他因素交织形成更大的风险。

一、全球债务水平高企

国际金融危机8年来,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导致各国债务不断累积,加上美元升值影响,全球债务状况愈加严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全球债务总额高达144.97万亿美元,相比2007年末的105.21万亿美元增长37.8%。其中,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均有所上升,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04.4%和44.6%。IMF预测,2016年和2017年发达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将进一步上升至107.5%和108.1%,此后出现下降趋势,到2021年降至104.5%。受自身债务上升、本币贬值、美元升值、美联储加息和资本外流等众多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整体面临债务风险隐患。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将持续上升,到2021年,新兴经济体整体债务水平将达到51.9%,相比2015年上升幅度高达16%。

分国别来看,尽管欧元区的债务水平有所下降,预计将由2014年的最高点94.3%逐步降至2021年的84.2%,但由于希腊、西班牙等部分重债国的债务负担持续加重,同时考虑到英国“脱欧谈判”启动后将进一步加大欧债风险,欧元区的实际债务风险加大。日本债务仍处于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未来5年仍保持在250%左右的高位。巴西2015年债务水平达到73.7%,超过60%的国际警戒线,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将巴西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预计2021年巴西债务水平预计达到93.6%,上升幅度为27%。中国2015年的债务水平为42.9%,2021年预计达到57.2%,债务水平上升幅度高达33%。可见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风险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二、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风险加大

新兴市场企业债风险加大趋势明显。按照BIS关于非金融领域的全球债务三大部门:一般政府债、非金融企业债、家庭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来看,2007—2015年,全球一般政府和非金融企业都在加杠杆,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发达国家一般政府债务增速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新兴市场企业债风险加大趋势明显。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私人部门已开始逐步去杠杆,但新兴经济体的杠杆却迅速增加。从家庭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全球家庭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1.74%缩小至2015年的50.41%。其中,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逐步减小,新兴市场经济体却继续增加。

图2-14 全球主要经济体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

注:2016—2021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

图2-15 政府、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持续扩大

注:Global:全球;AEs:发达经济体;EMEs:新兴市场经济体;General government:一般政府;Non-financial corporates:非金融企业;Households:家庭。

资料来源:BIS.

新兴市场投资率大幅上升,进一步加剧企业债风险。从投资率角度来看,2000年以来全球投资率稳定在24%~25%。发达国家的投资率出现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24%下降至2015年底的21%左右。与此相反,200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率由23%上升至2015年的33%,上涨幅度高达40%。然而,投资率过高势必导致较低收益率并增加银行坏账风险,进一步加剧了新兴市场的企业债风险。

图2-16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三、中国企业债风险上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总债务水平大幅上升。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2008—2014年中国总债务水平即全社会杠杆率由170%上升至236%,上升幅度高达38%,年均增长11%。

非金融类企业是推动中国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从杠杆结构来看,2008—2014年,非金融部门企业债务风险即企业部门的杠杆水平最高,由98%急剧上升至123%,上涨幅度为27%。金融机构部门的杠杆率由13%上升至18%,债务比重较小,年均增长不到1%。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2008年仅为18%,然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显现,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大幅提升,增量主要来自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2014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高达36.4%,年均增长3%。政府杠杆率目前在58%左右,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

全面客观看待中国企业债风险问题。中国债务特征的形成,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决定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阶段性杠杆率较高的现象是正常的。然而,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将增加企业成本,加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例如,近年来,钢铁、有色、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发生了多起违约事件,违约主体也由民企蔓延至央企。由于企业资金多来自银行贷款,企业债务风险加大银行呆坏账风险,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呈上升趋势,2016年第三季度上升为1.76%。然而,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较为充足,2016年第三季度为3.09%,有能力吸收违约贷款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目前中国企业债风险基本可控。

图2-17 中国企业债部门杠杆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2-18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图2-19 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四、积极防范和化解企业高杠杆债务风险

从趋势上看,中国企业债务风险确实存在累计和扩大的可能,应采取综合措施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并避免与其他因素交织形成更大的风险。

一是由于高杠杆率风险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特别是煤炭钢铁等资金密集、产能过剩的行业,因此去杠杆首先要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资金流入这些过剩产能领域,清理那些占有大量信贷资源的“僵尸”企业。

二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兼并重组,以市场化的债转股等手段,逐步降低企业部门的杠杆率。

三是优化杠杆结构,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加杠杆,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形成压力。

四是实施稳健、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合理的流动性,为去杠杆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五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支持互联网经济、高端制造业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以增长化解债务负担。

六是进一步完善《破产法》相关制度,遵循法制化原则和市场规律,通过破产制度让企业去杠杆,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