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涪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涪陵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城”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千亿园区、百亿企业”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突破点,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快速发展、行稳致远,奋力闯出一条欠发达阶段、欠发达地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新型工业之路。2018年,涪陵工业顶住下行压力,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工业增加值总量始终保持全市前三位,市政府对区县月度工业运行综合考评一直名列前三位,半年考评居全市第一。清洁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五大主导产业整体增长,产值分别为292.7亿元、442.2亿元、345.1亿元、234.8亿元、29.7亿元,增速分别为10.2%、19.2%、9.7%、13.2%、4.3%。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区工业增加值率为8.1%;规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2%;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73.2亿元,增长13.2%;利润总额为126.2亿元,增长29.3%。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纵深推进商事制度。实施“二十证合一”整合,自2018年7月以来,共发放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2.07万份。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严格执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1.15万户,同比增长30.07%。个体工商户登记改革纳入全国首批改革试点,出台14条措施放宽登记条件,提升登记效率。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运行线上线下双轨的企业便利注册服务模式,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结1017户。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国家及市发展改革委有序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审批项目已纳入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修订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建立“自动选择为主、手动指定为辅”的评估任务委托机制,除重大项目及特别重大项目外,原则上不超过14日。大力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程序及报件,确保2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

出台《重庆市涪陵区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2018年工作任务,每季度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地条钢”、中频炉排查甄别工作,经排查未发现违规情况。加快区属国有及非区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化解闵发金属制造公司27万吨粗钢产能,推动国奥电梯、越盛轧辊、博士德塑业、国通管业等“僵尸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盘活蓬威石化20亿元资产。清理淘汰33家房地产开发“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完成两家建筑业企业兼并重组,淘汰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315万吨。积极清除空壳公司,累计清理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业等行业空壳公司62户。

(三)化解房地产库存

通过土地房屋征收安置政策的调整、旧城改造采取货币化安置等方式,进一步放大需求端,积极引导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稳定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放大需求端,积极引导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稳定房地产市场。截至2018年6月,全区商品房库存94.97万平方米,比2017年末减少7.72万平方米,降幅达到7.52%,按2018年前5个月月均销售10.75万平方米计算,约9个月就可以消化完全部库存。严格执行涪陵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5〕207号),在项目资本金、预售资金监管,配套费、人防费的缴纳及预售环节等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扶持力度,累计缓存项目资本金5768万元,配套费缓缴存5972万元,预售资金降低监管额度2.726亿元,减免民工工资保证金8054.75万元,简化合并房地产开发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3项。出台《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住房货币安置价格的通知》(涪陵府发〔2016〕26号),全力推进住房货币化安置,集体土地上房屋征用拆迁货币安置约2170户5800余人,旧城(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30.23万平方米3521户。商品房销售面积150.15万平方米,增长26.91%,销售金额70.9亿元,增长16.5%。科学编制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1宗、74.4公顷,同比下降47%,其中商住用地同比下降19.2%。发放专业人才落户购房补贴58.6万元,涉及17人。

(四)降低企业杠杆率

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完成腾泰铝业7723.3万元债转股,鼓励国投集团、新城区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通过一般企业债券、一般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工具进行融资以及开展低息融资置换高息融资、长期融资置换短期融资,促进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三百”行动(“百名领导联系企业,百个科室对接企业,百项涉企问题化解”)作为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实地走访企业370户1487人次,排查梳理156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358个,有效化解170个,占47.5%。如成功解决了自2004年以来的三爱海陵公司银行贷款担保纠纷问题,为企业免除利息近7100万元。充分发挥助保贷、转贷应急周转金等资金池作用,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助保贷”为企业融资2.9亿元,发放出口退税企业贷款2400万元、小额保证保险贷款3030万元、转贷应急周转资金2.4亿元,安排工业企业贷款贴息1000万元,成功争取央行科技型企业再贷款3亿元。着力降低税费负担,落实涉企政策30条,“营改增”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5亿元。着力减低用工成本,通过降费扩范围、五险降费率、稳岗给补贴等,累计为企业减负2.9亿元。着力降低要素成本,售电侧改革累计减少用电成本6000万元,3亿立方米优惠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为企业减负1.65亿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累计减少行政审批许可事项528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169个,取消、停征或调整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性基金25项。全年为中小微企业融资8600万元、转贷融资3.1亿元。加大力度为工业企业争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各类发展资金1.4亿元。积极发挥页岩气产地优势,基本保证工业企业冬季正常生产。

(五)降低企业成本

严格落实中央、市级减税降费政策,取消、停征涉企收费项目123项、政府性基金目录项目11项,累计减少企业收费约1.42亿元。全面落实“企业减负30条”和“电气15条”。截至2018年底,用好用足融资“助保贷”、转贷应急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3.2亿元,节约融资成本3000余万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收费减少至18项,为企业减负7000多万元。清理电网及非电网企业转供电环节收费,实现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落实大用户直供电工作,为企业节约成本3050万元。3亿立方米优惠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为企业节约1.65亿元。继续执行社保减负政策,实现社保减负6.3亿元。

(六)加大力度补齐短板

脱贫攻坚持续巩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有劳动能力家庭到户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着力推进旅游扶贫、扶贫小额信贷和贫困户资产收益模式,累计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个。深入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养老保险实现跨区域转移接续,大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大力实施孕前优生和产前出生缺陷免费检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实现全覆盖。自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村社便道建设585千米,防护栏安装387千米,撤并村通畅工程597千米,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城区“户户通”、农村“村村通”,4G网络、有线数字电视实现城镇全覆盖。

(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覆盖和国资国企分类有效监管,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潮,不断完善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国有企业分类监管体制机制,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组建6大国有企业集团,完成桐君阁、西南药业脱壳重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基本脱钩;推动实施商业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涪陵榨菜集团、聚龙电力公司、能源集团、益瑞典当公司、国展产业基金公司等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区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企业投资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等制度,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位居全市区县之首。完成涪陵能源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实施混改和聚龙电力参与“四网融合”股权重组。大力推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八)加快创建“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强化产业集聚

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李渡、龙桥、白涛、清溪四大园区成为工业主战场。工业园区一把手全部由年富力强的区领导兼任,集中资金、土地、项目等要素投入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建成区超过70平方公里。涪陵工业企业中有27户入选市级“双百”企业,有14户入选市级“100强”企业、“100强”制造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力争2019年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涪陵造”棕刚玉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5个项目入选市级重点项目。李渡、龙桥、白涛、清溪四个园区产值分别为886.1亿元、150.6亿元、233亿元、100.6亿元,增速分别为16%、13.8%、17.3%、20.7%,园区规模工业集中度提高到90%。新形成页岩气、万达薄板、华晨鑫源、华峰集团4户百亿元级企业,三爱海陵等11户30亿元级以上企业,100户亿元以上企业。蓬威石化、龙海石化复产。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了2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大朗冶金、太极印务2户企业被市级认定为智能化工厂,桐君阁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等9个车间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金健米业等4户企业入选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华峰化工、华峰氨纶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建成主城之外首个5G基站,开创全国利用5G技术实现智能无人巡视艇巡河的先例。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投用,互爱科技园集聚了53个数字经济项目,新地势汽车科技、数资区块链研究院、翼晰电子竞技产业、货拉拉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成功举办首届“数资区块链产研政企峰会”。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法,15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超计划投资4.4亿元。华峰化工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等6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太极医药城B区等4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金健米业重庆粮油食品基地等5个完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涪陵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年产值171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产业研发基地完成主体施工。招商引资工业项目43个,协议资金182.1亿元,其中投资36亿元的万凯新材料、投资20亿元的启迪科技城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