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事匹配原则

配备员工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关键任务。所谓配备员工,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寻找想去的单位,单位寻找想要的雇员,通过协商和磨合,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之所以强调配备员工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是因为组织和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二者对彼此的要求都要认真对待,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可偏颇。这一点是现代企业配备员工区别于传统企业配备员工的重要标志。在传统企业配备员工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组织选择个人:组织永远是主动的,个人永远是被动的。

2.2.1 人事匹配模型

人事匹配是个人与岗位之间的匹配。这种匹配要求把个人特征同岗位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张三不适合在公共关系部工作,他对同事和客户总是爱搭不理的,拉着长脸;李四做质量检验科长真是人尽其才,本人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王五说他应聘推销员的主要原因是报酬计算方式具有吸引力,劳动报酬与努力程度直接挂钩,推销得多挣得多;赵六觉得上海证券营业部经理的位置极具挑战性,而且有较大自由度,很适合自己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这些议论说明,人事匹配至少应当关注四个重要的方面。

(1)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特殊要求。例如,做公共关系工作要善于待人接物。

(2)个人要想胜任某一工作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才干,还要有动力。

(3)将工作岗位特征同个人特征对接时,要注意匹配适宜度的问题。

(4)对每一次人事匹配来说,都意味着某种结果。例如,李四的雇用关系可能维持很长,而张三则相反。

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可以用一个人事匹配模型来表示(见图2-1)。

图2-1 人事匹配模型

从人事匹配模型中可以看到,工作岗位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相应的报酬;个人有其特定的素质和相应的动机。个人和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以实现人事匹配。匹配的好坏,视其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后果而定。如果二者匹配得好,就能把合格的求职者吸引过来,雇员积极肯干,工作出色,为企业创造较好的效益,自己也感到满意,雇用关系得以长期维持。

实际上,个人与岗位相匹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素质相匹配;二是工作的报酬与个人的动机相匹配。如果“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就难以实现人事的合理匹配。

2.2.2 人事匹配过程

人事匹配是一个组织与个人之间动态结合的过程。

对于组织而言,由于条件与环境的变化,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组织会发生人员需求的变化,这是招聘或晋升员工的基础。什么职位需要补充员工?什么样的员工才能符合职位的要求?必须对此进行具体分析。这时,职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组织是按照职务分析的结果去选择员工的。

对于个人而言,工作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的生存手段:当一个人从校园走向社会,或者从某个工作岗位中退出时,都有寻找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时,求职者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经验习惯及个性特征有较准确的了解,以确定自己所能胜任的工作。如果求职者对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即使找到工作,也会在工作中遇到重重困难,不仅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2.2.3 人事匹配分析

业务活动的配置必须考虑部门主管人员的状况,使之适合主管人员的能力与要求。

一般是在部门结构的形式和机构设置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再通过人事匹配分析,对少数业务活动的配置加以调整。匹配的一端是人,即部门主管人员;另一端是事,即业务活动。分析工作的任务就是考虑这两端之间的配合是否得当。重点是分析人,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项。

(1)主管人员最为关心、最有兴趣的业务工作是什么?该项业务工作是否归属在本部门的范围之内?

(2)主管人员是否有能力管理本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是否有更适合其能力特点的业务活动不在本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3)主管人员从事本部门的业务活动,能否很好地贯彻企业的有关政策,保持企业政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以上分析,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据此对业务活动的配置做出适当调整,能使之更为合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