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哪场创业不被?

没有被投资人㨃过,你都没有资格说你创过业!

北方话非常神奇,它先天具备的幽默感以及场景感,我的微信好友中,经常有人找我的时候问:“亲,在吗?”为了节约时间,我通常回一个字:“咋?”

想用这一个字充分表达我目前的一种状态——很忙!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有些人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完全不在重点,不知所云,我通常回一个:“啥?”

有些创业者的情感比较细腻绵长,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描述一件事情之前会加很多心理活动的表述,所谓外化内心活动,为了表达我并没有很在意你说的过程,我更在意结果,我通常也只会回:“好!”

这个字代表了我认同你说的事情,你的心理活动我也理解了,但是我更在意结果,这个“好”是为了回复事情本身,至于情绪,有时间我会唠两句,如果俩人说话风格差距大,太为难彼此了,还得赘述很多,也就放过彼此吧。

我理解这是一种边界感,人太多,故事也很多,你想说就说,不想说,也还有下回呢!等你缓过来,我们再叙。

最近,一些机构邀请我去讲点什么。我会问他们,你们想让我讲什么呢?我也会顺便问下,隔壁老师标题是什么?通常他们的标题都会非常专注在“术”的层面,比如:“在什么什么(通常是一种情形)下,公司的治理逻辑”或者“创始人应该具备××思维”。这些老师肯定学习都比我好,因为一看这个词组结构就充满学术论文的感觉。

我总觉得,一般的创始人都具备一定的做事上的“方向感”,具体的“术”当然需要,但是它不具备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创业培训难做。但是,如果非要把一群创业者放在一起,说一说“道”,再结合您自己做事的套路,会不会思路更清晰一些?我就给自己的课取的名字叫:没有被㨃过的创业不完整。我是想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去讲讲,投资人为什么会㨃你,㨃你的大概是些什么套路,你应该怎么应对,投资人㨃你的时候,你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这是我的本心,但是至于我输出的内容到底如何,恐怕还是取决于听的人。

首先,创业应该有颗大心脏。85后95后的人创业有一个特点,因为年轻就具备操盘意识,通常有颗大心脏,跟你交谈时,还会特别坦率地说,老师您不要光挑好的说,您得多说说我的问题,没事儿,我年轻扛造。

我当然喜欢这样的创业者,我们喜欢一起脑暴一些东西,我期待我们有良好的互动,给出可能给彼此带来启发的语料,通常一阵交谈之后,大家都很愉悦,因为作为项目方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启发,作为投资人我也学习到了这个行业的情况。这样也能补充我遇见这个项目之前所做的行业研究,让我的认知更为丰满。无论从哪个维度,这都是Happy Ending。

当然,我遇到的大多数创业者还是70后80初。这类人里面,成功的往往心态都很开放,一个人心态开放,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种沟通更容易是平等、舒适的。但是,大部分时候,我遇到的有防御心的人更多。

防御的意思是,我说话前,对方先把姿态放这里。我岁数比你大,资格比你老,你自己掂量掂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通常这类人就很难伺候,他们本质上对自己也没有那么自信,所以对别人的反应会有过激表达,所有的话都得参透出十七八个意思,而完全不能明白我们谈话的本质是想让这个项目变好。

他们通常会这么表达自己的立场,在我们的对话开场前——“小姑娘(用这个称呼的多半是个‘死直男’),我在这个行当作了几十年咯,不能说是行业最优,但是你出去打听打听,还是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的。”

怎么说呢?我感到无奈,你求人办事,把自己放在菩萨位,我们怎么沟通?我打听你个锤子,你现在创业还不就是从头开始吗!有一些人是从国企内退或者外企被裁员的,还有一些人是在大企业里面不得志,不得已出来创业的,因为曾经积累的优越感,出来后一下子不能接受自己跌下“神坛”,浑身都透着一种“自以为是精英”的气质。

创业这件事,是要告别过去的你。曾经你在的那个位置,可能有很多人理你,是你的平台带给你的一些荣耀,而离开了那个平台,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受不受人待见,人缘怎么样,心里没有点Balance吗?

这类人还有一个经典话术:我的资源非常多,我认识谁,谁跟我是好兄弟。这也是我厌倦的语料之一,资源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天上的云,看似丰满,一吹就散,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创业到底是谁在做事?是你啊,不是你的资源啊!如果你的基础逻辑不成立,资源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是看起来很美。而且资源的本质是什么,不能总是求别人帮忙,好的关系,难道不是彼此赋能吗!

你过往在那些在大企业里面养成的臭毛病,吃吃喝喝,商业互吹,在某种时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创业的江湖容不下那么多泡沫,一睁眼就是真刀真枪的成本在流动,而你只想用吃喝摆平事情,没有有效地完成事情的逻辑,标准化的运营没有成立,后面所有的浮光掠影都是给你的“作死”助兴。

这些人往往意识不到,投资人还愿意花时间去㨃你的项目,是因为他感兴趣或者他觉得还有一些探讨的价值,他的本质不是为了㨃你而㨃你,而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你活这么久,连这样的信息都读不出来,你前半生的生活是充满了多少恶意啊!

大家时间都宝贵,一个项目约见创始人见一两个小时,我头一个半小时都是商业互吹,后半个小时再说正事,是不是闲的?要听好话,也不用去找资本,自己在办公室逐个找员工聊天,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进化到看到老板都巴巴说实话。

更成不了事的创始人,就是听完只顾生气了。哎呀,那个气啊,小丫头片子你算哪根葱,对我吆五喝六的,你懂什么?

这个时代,早就不是拍马屁就能把钱挣了,是大家商量着把钱挣了,你说说你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核心壁垒,我觉得还不错,有可能的情况下,给你一笔钱,看看你的企业能不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企业。

我们得承认,不同行业、不同出身的人,说话的方式不太相似。但是,你要相信,每一个投资人发问的点,都是他/她想不明白的地方。这同样也是你的机会,把这个质疑回答好,化解投资人的异议,才是更值得的做法。

我常常特别庆幸,我进了这个行业,除了能认识一帮很聪明的人,还强化了我做事的正确方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是想解决方案,而不是去扩大情绪。北上广容不下眼泪,创业也容不下焦虑,焦虑是不足以解决事情本身的,因为焦虑完还得去解决事情。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在中国经济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我们通常把创业企业的进化周期缩短为半年,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没有进展,后面的结果,就是如你我可以预见的一样,它被拖死了。在不盈利的情况下,屁股坐着的每一分钟都是钱。

当你第一次被投资人㨃的时候,你发现你的情绪是如此的抵触与不安,如果你回家之后,能对今天你所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做一个复盘,将你做成事的路径和逻辑反复推敲,然后内化成你的东西,这才是更有价值的事。

当你第十次见到投资人的时候,你能总结出他们的套路是什么,要怎么化解,该坦白的时候坦白,该修饰的问题修饰,游刃有余,是不是融到资的概率也会变大?谁也不能预见未来,谁也不能保证这个项目就一定好,但是有时候,我们看到更自信的创始人,更清晰的思路,我们会觉得不管他/她做什么,我都想投他/她,因为对面这个人看起来就是会成功的样子。

我们老说放大格局,我们很难描述出格局具体是什么?当我们能看出,投资人在对事不对人,这些言语背后的动机,只是希望你的项目变好的时候,你的心境或许会开阔一些。

如果你的创业都没有被人㨃过,不仅创业不完整,人生色彩也太过单调了一些。

没有被投资人㨃过,你都没有资格说你创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