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康熙游园

前面说过,雍亲王的幕僚戴铎为他献计,建议他全面展开储位争夺的计划,雍亲王欣然接受。这以后,雍亲王胤禛加快了各方面的活动。

康熙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册立皇后赫舍里氏刚出生的儿子胤礽为太子,并且对他进行了刻意培养,打算把他教导成有道明君。胤礽自幼在父皇和老师们的调教之下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学问和政治上日益成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康熙也让他参与政事,干预朝政。这样一来,他身边就集结了一批官员,逐渐形成了以太子为首的政治团体,称为太子党。太子党势力强大,控制朝廷局势,自然引起他人不满。由于自幼地位尊崇,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太子胤礽不但不收敛,更养成了骄奢跋扈的性格。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的太子地位了,曾经发泄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早日登基的心情溢于言表。由于其骄横日盛,康熙无奈于四十七年将太子废了。没有想到,太子被废,储位之争却明显地暴露出来,其他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疯狂斗争。康熙不愿看到儿子们相互残杀,重新册立胤礽为太子。胤礽再次被立后,没有接受上次被废的教训,还采取臣僚的建议,打算弑君篡位。这下好了,康熙痛下决心,于康熙五十一年又一次废了太子。这就是两立两废的风波。

两立两废,胤礽基本上没有被复立的可能性了。在康熙皇帝年长的十几个儿子中,长子胤褆跃跃欲试,不加掩饰地意欲争夺储位;皇八子胤禩早就拉拢了一帮大臣和说客,也是明目张胆地显露了争储的野心。雍亲王胤禛精明能干,多年来接触了不少政事,历练颇深,心里也时刻没有放弃争储的愿望,他采取了正确的措施,表面上安分守己,实则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如今,康熙已经六十多岁,他年长的儿子们大多三四十岁,各方面都很成熟,而储位空虚,成了朝廷内外最关注的问题。

胤礽

雍亲王胤禛府上有不少幕僚为他出谋划策。现在储位之争成了当务之急,他们当然整日为此事谋划不已。戴铎对雍亲王胤禛说:“圆明园是万岁赏赐王爷的,王爷应该赶紧修缮,有朝一日也好请万岁进园游玩。”

胤禛点头说:“有道理,父皇酷爱园林,赏了我这个园子。如果我不精心管理,他老人家会不高兴的。”

圆明园邻近畅春园。畅春园就是康熙皇帝自己的园子,他经常在那里办公,处理国家政务,畅春园堪称当时第二个政治中心。当年,胤禛晋封亲王爵位时,康熙顺便将圆明园赏了他,并且亲自赐名,康熙对胤禛说:“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你性情过于急躁,应该学会修身养性,凡事不可宽纵废弛,也不能严刻无度。”胤禛叩头谢恩,表示谨记父训,不敢造次。所以,他下了番工夫修缮了园林,建成了一处景色宜人的场所。

那天,雍亲王带着儿子们游了园子后,决定实施第二步计划,请康熙游园。这段日子,恰逢康熙在畅春园小住,雍亲王便进园请父亲去观赏一下北边的圆明园。他说:“儿臣不敢怠惰,将园子做了修缮,请父皇顺路过去观赏指点。”

康熙很高兴。胤禛虽然性情急躁,多年来,做事却认真负责,对待父母恭顺有加,行为也合乎礼仪,谨慎不敢逾越规范,算得上是个省心又能干的儿子。他面带笑意说:“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圆明园中气候适宜,你小时候最怕热,还中过暑,以后可以多去那里居留修养。”

胤禛急忙恭敬地说:“多谢父皇牵挂,儿臣记住了。”

父子俩边说边走出畅春园,胤禛把父亲扶上銮驾,自己则随行在后,一路小跑着直奔圆明园。

圆明园里,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就等康熙前来呢!康熙走下銮驾,抬头望望园门的匾额,正是他亲自书写赐名的“圆明园”三字。胤禛站在他身边,恭谨地说:“儿臣时刻不敢忘记父皇教导,力求改正缺点,深切体会‘圆明’深意。”

康熙没说什么,迈步走进园子。他一边观赏景致,一边称赞道:“园子建得不错,恐怕比你的王府要漂亮多了。”

胤禛陪着笑,没敢说什么。突然,康熙停下来说:“孩子们呢?朕好不容易来了,也该见见他们。”

身为皇帝,龙子龙孙上百人,大多都无暇顾及,很多人连面都没有见过,想起来也是半欣喜半无奈啊!康熙身处储位相争的激烈局势之内,虽感心力交瘁,仍挂念后代之事,也是人之常情。雍亲王胤禛忙命人回府唤来弘历兄弟。恰巧弘时去北海游玩,只有弘历和弘昼乘着马车匆匆赶来。

康熙游玩了一会儿,来到园子中央,这是一片花卉区,里面种植着成片的牡丹以及各色时令鲜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芳香沁人。一座精致的亭台矗立其间,名曰“牡丹台”,专供人们闲坐其上,饮茶赏景。康熙遂拐弯来到牡丹台,坐下吩咐说:“就在这里歇息片刻,着令皇孙们前来见驾吧。”

弘历和弘昼在太监们带领下,转过前殿,很快来到了牡丹台。雍亲王胤禛看见他们来了,急忙朝他们走去,却听康熙说:“不用慌,让他们自己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