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小城的文化人

小城不大,五脏俱全。总计不过二十几万人口,但文化人却不少,虽说没出什么响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大作家,却也给小城增添了一抺亮色。现择其一二记之,权作为小城作文学志了。

腾主席

腾主席乃小城现任作家协会主席,在当选作家协会主席之前,腾主席先后在县日报社,县文联以及县广播电视局工作。

在县日报社时,腾主席任副刊编辑部主任,那时正逢我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节,腾主席抓住机会,与时俱进,力主改变县副刊的办刊方向,将县副刊发展成为一块刊发纯文学的文学净土。有了县副刊这块阵地,小城的文化品味很快便上了一个档次,短短几年,便涌现出一大批小有名气的作者来。逢诗人、古散文、矫评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以此为阶梯,先后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县副刊也跟着红透了半边天,腾主席借势展开个人人格魅力,和省作协领导及省报编辑建立良好个人关系,不惜自费出了两本书,从此一举奠定了腾主席走出小城作家第一人的美誉。名利双收,县副刊自然留不住了,不日腾主席便上调县文联,做了县文联主席。

在县文联主席的位置上,腾主席便如鱼得水了。上任不过两月,便一手筹划创办了县第一份内部发行的文学双月刊《文苑》,每期发稿多达十余万字,在周边县市产生极大反响。出刊当年,便有几篇文章被省刊转载,故此没过几年,《文苑》竟然取得了全国公开发行的资格,成为宣传小城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块阵地。

如此人才,只抓文联工作未免屈才,县委县政府便给了腾主席一块更大的阵地,把腾主席调到了县广播电视局。虽说是平级调动,到县广播电视局任副局长,但管辖范围和接触上层建筑方面却不可同日而语。但生活却偏偏跟腾主席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所有人都以为腾主席会很快再上层楼的时候,腾主席却在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六年。这也罢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腾主席五十八岁这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项行政政策,超过五十八岁的副职干部,要么退居二线干闲差,要么升半个格假退。腾主席立时牙龈都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腾主席决定选择升半个格假退,但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希望退休后能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儿事,发挥自己的特长,到县作家协会任主席。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听就笑了,县作家协会本是个民间机构,不占任何政府的编制和资源,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名义上协会主席由作协会员选举产生,实际上还是文联说了算,到哪儿任职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吗?不但当场答应下来,还特意在某局给县作家协会借了两间办公室办公。

上任没几天,腾主席又不安分起来,仗着老脸皮四下筹款准备办一份县作协月报。跑了两个月,筹款却并不理想,无奈之下,腾主席只好打起会员的注意,要求每个会员每年交一百元会费,不交者免去会员资格,并拒绝向上级协会推荐入会。虽说会费收的不甚痛快,总算毎月一期作协月报资金有了,还能余下几个喝酒钱。每当与协会的作家们酒酑耳热之际,腾主席总是说,世上最好的职业还是作家呀!别的职业都有退休年龄限制,只有作家没有退休年龄限制。

听这意思,腾主席还有心想做终身县作家协会主席呢。

谁知道呢?

逢诗人

逢诗人的资格比腾主席还要老。

早在腾主席还没把县副刊办成纯文学的阵地时,逢诗人就在省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两首诗。那时,逢诗人几乎成了小城文学界偶像级人物。腾主席就是受了逢诗人的影响才最终决定把县副刊变成一块刊发纯文学的文学净土的。

但生活也同样跟逢诗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逢诗人的诗作尤如昙花一现,自那以后,便再也没登上过省刊。略值得欣慰的是,不久后,县副刊开始刊发纯文学作品,才使逢诗人的诗作又有了一块可以展示的阵地,故此很快腾主席便不再拿他当文学前辈看了。这让逢诗人感到很不舒服。但不舒服归不舒服,逢诗人真就拿腾主席没办法,也不敢在腾主席摆什么文学前辈的臭架子,因为逢诗人很快就发现他根本离不开县副刊。

自打逢诗人上过一回省报,逢诗人便成了县电业局的一块金字招牌,立即坐直升飞机进了局机关,虽说仍没什么实权油水,但全局上下,上至局长,下至员工,谁见面不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逢诗人。如果诗作连县副刊都发不出去,他这个诗人叫的亦不是有点儿太牵强了吗?

就这样,逢诗人在县副刊发了半辈子诗,加起来没有一千首也有五百首,但就是没出过书。逢诗人不是不想出,他看别人出书也眼红,但是没法子,现在出书都要钱,光书号就得一万多,听听都吓他一大跳。谁让自己没权没油水呢?剩吃俭用攒哪俩钱还得给儿孙们留着呢?好在后来文学不那风光了,逢诗人便指着省报风光那回一直混到退休。

退休后,逢诗人文学不死,仗着老面子跑局里拉赞助成立了启明诗社,并自封为启明诗社社长。由于有局里做后盾,比县作协那边还风光。只可惜好景不长,数年后,县作协那边搞换届,腾主席上来就想给逢诗人一个副秘书长职位把启明诗社整个接过去。逢诗人哪里肯干,扬言说给个副主席也不过去。不想腾主席来了狠招,不入县作协就别想获得向上级作协推荐的机会,社中会员纷纷以各人身份加入县作协。逢诗人气得直骂娘,恨不得见面狠狠地扇腾主席几个耳刮子。

但气归气,逢诗人还真就拿腾主席没办法,虽说见面心中难免有疙瘩,既便是喝醉了酒,两人也硬是没有红过一回脸。

古散文

古散文是小城文化界公认的才子,省刊一共转载《文苑》三篇文章,其中有两篇就是古散文的散文。古散文年纪又小,可以说是小城最有潜力的作者之一。但不知为何,在省刊转载古散文的两篇之后,古散文便销声匿迹了,也让小城的文化界平添了几多惋惜。

原来古散文生性既极度自负又极度自卑,自打两篇散文上了省刊,便更不把小城文化界的这个老师、那个老师的看在眼里,就更别提再在小城的报刊上发表文章了。于是,再写出散文,便直接投向了省刊。谁知如此折腾了两年多,退稿信收到了一大摞,却是再也没能发表一篇散文。如此一来,古散文的极度自卑心便占了上风,就想自己一个农家娃,要背景没背景,要地位没地位,何必一天到晚捧着小城那些所谓的文学先辈们说话呢?再加上刚又有了孩子,便将文学抛在了脑后。只是古散文虽然不再写散文了,但却并没有完全告别文字。单位领导慧眼识珠,听说他散文上过省刊,便破格把他调到了办公室任公文秘书。虽说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完全是两回事,但对有过文字基础的古散文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几篇公文下来,俨然已成单位不可或缺的第一文秘。

古散文在文秘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单位的领导换了好几茬儿,古散文硬是没挪过窝。说好听点儿,公文那块离不开,说不好听的,是他脾气又臭又硬,不讨领导喜欢。不但不讨领导喜欢,连职工们也跟他合不来。本来吗?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地有多开心,你偏要标新立异地不是瞧不起这个就是看不上那个,谁还愿意和你接触呀?就这样,古散文成了单位的独行侠。

后来,单位办工都换上了电脑,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古散文在单位的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不知怎么,便又有了文学创作的冲动,反正自己在单位也没几个朋友,写了几篇散文,在网上找个几家杂志的投稿信箱和征文信箱便投了出去。几月后收到回信,一篇散竟获得一等奖,要求他交2680元人民币,到BJ出席颁奖典礼。古散文别提有多激动了,当那请假去趟BJ,捧回了张全国散文大奖赛一等奖的大红获奖证书。散文也如愿以偿地由大赛组委会结集出版。

有了上回的经验,古散文这回学乖了,写出散文不再专门住上省刊盯了,什么内刊伪刊,有稿酬还是无稿酬,就是花钱买版面也发。并且还在网上建立了个人博客,吸引了好些粉丝给他留言。同时也放下身段,亲自去拜访矫评论。矫评论在文化圈混了一辈子,这点事儿还能看不明白,再加上古散文的散文写得的确比较出彩儿,当那写几篇评论,大小报刊一通发。不到半年,古散文已被吹捧小城文化界散文第一家。

古散文正在春风得意之时,不想却被矫评论给古散文新介绍的一位文友兜头沷了一盆冷水,说其实古散文的散文也不过如此,充其量也不过就是市级水平罢了。古散文闻讯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忙到qq上征求网友粉丝们的意见。网友粉丝们纷纷指责说这话的人不负责任,甚至猜想说这话的人是出于嫉妒。于是古散文又找回了自尊,将和网友粉丝们的网聊打印下来,见谁拿给谁看,并且声言这辈子再也不想见那位文友。只是古散文的散文真的再也没上过省刊,写了不到三年便又销声匿迹了下去。

矫评论

矫评论本来不叫矫评论,而叫矫通讯。也就是县副刊还没有刊发文学作品的时候,矫通讯就已经是小城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了,只不过那时矫评论发的都是豆腐块大小的通讯稿。

县副刊改版后,矫评论立刻抓住机会,改写文学评论。矫评论写的第一篇评论文章就是评古散文的散文。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矫评论对古散文的散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预言古散文将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散文界的一匹黑马。言犹在耳,古散文的散文就上了省刊,并且一上就是两篇,从而失奠定了矫评论小城第一评论家的美誉。但遗憾的是两个人却并没有见面,直接原因就是上了省刊之后,古散文在小城文化界便销声匿迹了。从此矫评论一发而不可收,评论文章一篇接一篇地见诸报端,几乎凡由矫评论评论过的作者,无一不成为小城的文化名人。后来出书热席卷全国,小城也不甘寂寞,便也有人跟风凑热闹,几乎所有的书,无一例外都是由矫评论写的序。这其中就包括腾主席出的那几本书。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能达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可求的呢?但这却矫评论辉煌的顶峰,他的辉煌顶峰是主编县名人词典一书。

本来县名人词典一书主编该由腾主席担任,但那时腾主席正在广播电视局任常务副局长,本职工作就够忙的了,哪还有功夫编辑县名人词典?便向县委县政府推荐矫评论。心想县名人词典自然也包含文化界名人,县里那些文化名人有几个不是矫评论捧起来的?由他任主编,对收录文化界名人这块还有什么说的。不想厚厚的一本书出来后,里面竟然没有收录一位文化界名人,几乎是青一色政商两界名人,这也倒罢了,名人录里居然连腾主席也没收进去,让腾主席颇为不满。

但县委县政府却非常满意,认为矫评论不但理论功夫过硬,文字功底过硬,连政治素质也过硬。名人词典内容充实,史料客观,很好很全面地反映了全县各条战线的精神风貌,是不可多得一本记录本县史志的珍贵资料。自那以后,几乎县委县政府编辑的所有书籍都是由矫评论任主编,并且没有一本书让县委县政府不满意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固,矫评论副校长位置上退下来后被聘为县委党史办顾问,在岗时接触不到县委县政府领导,退休后反而接触上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固,腾主席思量再三,还是不计前嫌地给了矫评论一个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