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浅谈道家哲学:以不变应万变
- 旧日景犹存之墨已尽忆未央
- 醉阳自暖
- 926字
- 2021-04-22 13:20:58
前人积累智慧,教诲我们行事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还知道,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才会有,“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的说法,句式有点像“以毒攻毒”。
道家哲学告诉我们“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里最不好理解的是“宗”,“宗”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运作的本质或目的,“本质”“目的”这两个词是我们解开“万变不离其宗”含义的关键。以人为例,人的本质是什么?答案不唯一可以是马克思总结的“人的本质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也可以是佛教阐述的“人是物质与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以是进化论当中“猿猴进化到一定程度的显现”,也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说“人是由六十多种元素偶然组合成的某个有机整体”。
我们会发现不同领域不同宗教的人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在其间有一点是相同的甚至恒久不变的,那就是两种思维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从古至今到未来是时间层面的思维,我们的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巴黎悉尼BJ,这是空间层面的思维。我们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是能够熟练运用这两大思维的人,他们的思想可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上任意穿梭,或以史为鉴、或革物鼎新、或见微知著;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化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触类旁通、善假于物。
一个人时间思维强空间思维弱,容易变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个人空间思维强时间思维弱,容易忘记初心、有始无终、不计后果。
综上所述,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指其本质或目的,要想探究本质或目的离不开两种思维,一种是时间思维一种是空间思维,纵观古今无论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不论是红极一时还是急转直下,归根结底都可以从其不会运用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中找到答案。(举2个例子:仝卓和他的父亲很善于运用空间思维,能够利用自己身边的人脉和资源,但是在时间层面如果他们当初站在时间轴上想一想未来会不会因此身败名裂,也不会落到如今地步。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赵括虽熟读前人兵法也对未来有一腔热血和希冀,但在空间层面用人不善、不会变通,所以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