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昔年的好友

魏锐如是桂省人,今年二十二岁,不久之前刚刚从著名的五道口大学毕业。

这年头大学生还能包分配,更别说是五道口大学的学生。

魏锐如一毕业就被分到上面的部委,还没去报道就得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可以说是天子骄子本子。

王壮飞前世曾和魏锐如一起在理工大学习过半年日语,并共同去东瀛取经。

这个比王壮飞年轻几岁的大学生表面儒雅谦和,内心却极其好胜,在东瀛的几年他在新日铁认真苦学、工作,打算回国之后好好一展身手。

可遗憾的是,回国之后他的在部委的日子只是写写材料看看报纸,生活一下从火热变成了一潭死水。

97年的时候,魏锐如终于忍受不住这样无聊的生活,愤然辞职下海,准备以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但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没有离开象牙塔的魏锐如根本无法在改开奔流的大潮中稍稍立足,

一来缺少资金,二来缺少经验,魏锐如很快赔的倾家荡产,被迫摆地摊卖早餐维持生活。

好在他同样五道口毕业的女友对他不离不弃,在魏锐如最困难的时候用自己的收入补贴魏锐如再次创业,终于有了家自己的小店,过起了还算光鲜的生活。

前世羊城亚运的时候,王壮飞曾到羊城和王壮飞再次碰面。

那时候的王壮飞已经是老牌宣传科长,油腻且狡猾;而魏锐如则成了羊城站西路小有名气的假表生产商,市侩且小心谨慎。

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在夜市随便找个大排档喝的酩酊大醉,说起当年事,都感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魏锐如也不止一次感慨,如果时光倒流,他绝不会选择再去坐办公室虚度光阴,就算再失败,他也要在创业的大潮中狠狠搏上一把。

“壮飞啊,要是时间能倒流,咱兄弟俩就一起干,

凭你的精明和我的本事,咱们一定能创造出一番傲人的大事业!”

40岁的魏锐如豪言壮语犹在耳边,可王壮飞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在理工大食堂把自己的来意说给22岁的魏锐如后,他稍稍沉默了三秒,竟仰天大笑,笑的前仰后合,眼泪都流出来了。

“哎呦,哎呦,我说兄弟啊,你这……你这没睡醒吧?你确定找的人是我?”

“正是你,你不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对魏锐如发出邀请的时候王壮飞已经想到魏锐如会有如此反应,

毕竟二十二岁的魏锐如还没有遭到社会的毒打,

一个五道口毕业的天之骄子,怎么会愿意去小三线浪费自己的青春。

牟钢创业时和壮大后都不曾有TOP2的名校毕业生前来效力,更别说现在半死不活,前途迷茫。

魏锐如还以为王壮飞是来自什么神秘组织,找自己有什么神秘的任务,

听他一本正经的邀请自己去一个穷山沟创业,他差点想直接拂袖而去,让王壮飞抓紧滚蛋。

可见王壮飞一身昂贵的西服被汗水浸地湿了大片,额头上的汗珠也不断滚滚而下,显然是为了来寻自己赶路热的不轻。

看在王壮飞心诚的份上,魏锐如想了想,还是觉得耐心坐下,听听王壮飞想说什么。

比如说,五道口的毕业生千千万,他是从哪听说了自己的名号,还大老远跑到上京来。

又比如说,为什么东瀛专家小村健夫对他颇有兴趣,还亲自上门拜访。

王壮飞抹了抹额头的汗珠,挤出一个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道: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也是本次三十二人计划的成员之一,

如果一切按照预想发展,我会和你成为同事,一起出国去东瀛共事几年。”

魏锐如眉毛一挑,显然没想到会有这个答案。

王壮飞成熟稳健,很像在社会上游历多年的老油条,

刚才魏锐如下意识地大笑充满了嘲弄,他却没有因此赶到丝毫的不快,

魏锐如还以为他是牟钢的什么干部,没想到居然跟自己一样也是去东瀛的取经人员。

“你也要去东瀛,为什么叫我跟你一起去牟州?”

“因为我不想去了——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商机,也只好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

我已经提前将此事告诉了小村先生,他也很同意我的看法。”

“呵。”魏锐如的脸上露出一丝毫不留情的嘲弄之色,“知识就是金钱,王先生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九十年代是一个全民奋进的年代。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有读书看报的爱好,把获得知识当做是人生的追求。

放弃知识,去追求金钱,这是一件……挺丢人的事。

虽然报纸上各种暴富神话已经层出不穷,各种没文化的农民、工人创业成功一跃成为人上人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五道口毕业的魏锐如心里还是保持着一颗执拗的心。

文化是高贵的,你们这些只追求金钱的人永远不会懂。

王壮飞笑了,他就等魏锐如说这个。

“魏先生认为自己这次去东瀛能学到什么?”

“那当然。”魏锐如骄傲地挺起胸膛,一双黝黑的眼睛闪闪发光,似乎一下变身成了70年代宣传画中的人物。

“出国学习三年,我一定要学会东瀛的先进技术,像建国初回国的那些先贤一样为国家的崛起做些事情!”

王壮飞一拍大腿,诚恳地道:

“着啊,既然如此,你就更不应该出国,起码这次是不应该。”

“为什么?”

要不是看王壮飞谈吐不俗,魏锐如几乎想问问他你难道不知道那些归国科学家的成绩。

“如果你真想学到什么,应该去考东瀛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从理论学起,从基础学起。

我们要去的东瀛大型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和先进的管理上的确进步,可以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让你学会科学的管理企业和操作先进的机器。”

“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先制造那些机器,而制造那些机器的方法,别说你学不会,那些企业自己也未必懂。

而那些企业的核心技术,比如金属热处理和高端材料学,又怎么会让你们这些打短工的工人轻易学走?”

90年代初,包括上层也都有用市场换技术的想法,对短期内很难出成绩的基础科学投入严重不足。

三十二人的年轻取经队伍到了东瀛之后大开眼界,在东瀛先进的工业体系下收益良多,回国后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改进办法。

但说起东瀛企业的核心技术,当了三年工人的众人还真没有谁能描述个大概。

王壮飞在东瀛开数控车床得心应手,连东瀛的高级技工都要谦虚地请他当老师。

但回国后当时的牟钢根本买不起也买不到那种数控车床,简直相当于把一个程序员扔回了原始时代,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所以,这个计划在持续几年后还是不了了之。

魏锐如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当然知道打短工学不来真功夫的道理,可要是就因为做不到而放弃出国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愿意。

“不出国又如何?去东瀛起码能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去你们牟钢,难道就能学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吗?”

王壮飞微微颔首,道:

“可以的。”

“放屁!”魏锐如很没风度地爆了个粗口,“要是你们真有这个本事,你们就是全国最好的钢厂,又怎么会在穷山沟里垂死挣扎?”

眼前魏锐如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和王壮飞印象中多年后借酒浇愁的颓废面容交叠在一起,让王壮飞不胜唏嘘。

他攥紧拳头,身体却缓缓放松下来,沉稳地道:

“我们扎根山沟是历史的选择,现在我们已经走出来认识世界,

很快,我们就会走向领先——起码会比现在的你眼界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