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的书法

李建森

董永祥先生进入我的视野是以“董工”的身份和形象出现的:他做过设计,又多年从事营造,而设计和营造是“一条龙”的关联体,和审美有关,许多项目经董工之手,会更趋作者的本意而有了作品的属性,我在内心是向他致敬的。

我也搞一些设计,有些设计是托董工的美意和努力而落地的,每当完成一个各方满意的项目后,我们之间便有很多快意,日子久了,自然交情日笃。有一天,听说他能书法,更多几分亲近的同时,也多少还有一些质疑,我还是要眼见为实。当有一天真的遇见他的书法时,我的内心确是敬重丛生了,我开始改口叫他董老师了。

我不刻意以老师称他,我是内心生发的真实感在起作用。这么多年,我也浸淫于书法,却愈加对书法产生敬畏感了。在日常中,许多人把书法作为易事,这是误区呀!书法之难,甚于绘画,抽象而纵深,书史钩沉,浩浩烟海,一旦失足,便沦为俗格。我对书法的理解,必须与古为徒,而能下功夫和工夫为徒者有几人?!见到董工的篆书,我还是修正了我的经验尺度。书法虽难,但亦有会者不难的例证,书法于董老师而言,大概就是这样的生活礼遇吧!

董老师平时少言,人也儒雅,这原是书生高怀,说得少,做得深,是治学的定力。他几十年沉潜于篆书,潜古习书自成风帜的背后,是对书艺的深情大爱。他拜于程克刚先生门下,习篆起点至高,这是习书能成的首要。他能沉潜于上古遗迹,心摹手追,秉持古法,不受时风所诱,作品保持了质朴单纯的大美,不浮饰,不装腔,纸墨之间是本质的书写,是真情,见遒厚和朴茂,难能可贵。同时,他也涉足行、楷等其他书体,这种书写和篆书是一种互补:篆可壮骨,其他书体可养其书法之气,故其作品气息生动,读来有生机扑面。

在日常和他的交谊里,我能领受到他对人对艺的君子之风——谦逊、礼让、儒雅,这都源自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究,骨子里是文人情结和学人风致,自然就有清气在怀。以书法为人生之道,是一种纵横古今的探求。董老师选此,是热爱,也是信仰。

董老师的书法要付印了,我写了以上文字,以志钦佩,也是对他的艺术的壮行。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