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终极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方式

方立锋

摘要:佛教的终极价值目标是“成佛”,“佛”是佛教的最高理想人格,是人发展方向和期望达到的境界,同时也是人生的目标和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达到佛教理想人格的方法是修行,修行的最终结果是彻底解脱人生苦难,断除人生的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佛教追求超越的这种理想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佛教的理想人格对现代人的生活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佛教 价值 理想人格 修行

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宗教伦理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终极价值的取向会导致人对自身生存、生活以及生命形成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人生结论,引导人走不同的人生道路。宗教的价值问题是研究宗教的首要问题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三家,其结构是“一体两翼”,以儒家为主体躯干,以释、道为两翼补充。其中,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讲的是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三家关注点虽有差异,但都是围绕着“人本身”以及“人的自我完成”为目的,凸显出浓厚的“成人”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佛教不同于儒、道两家,其主要解决人及其自身的问题。在这里,“人是目的”。正如康德所言,人是“客观的目的,他的存在即是目的自身,没有什么其他只用作工具的东西可以代替他。否则宇宙间绝对不会有绝对价值的事物了”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00页。。文德尔班主张“价值即目的”,我们似乎可以说佛教的价值是人以及其自我完善为终极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