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研究
- 贺智利等
- 2150字
- 2020-12-01 15:08:30
三、倾尽心力,愿为小曲传承奉献余生
21世纪以来,林玉碧发挥余热,倾力传承榆林小曲,对前来拜师学艺的徒弟倾囊相授,至今已带出数十位技艺精湛的学员,他们今天都已活跃在榆林小曲保护、传承的舞台。
苏:林老师您自小就学榆林小曲,一直活跃在榆林小曲的大小活动中,也参加了不少大型演出,您能向我们介绍下您参加过的大型演出吗?
林:我参加的榆林小曲演出主要在1978年以后了。1979年,我随团参加了榆林地区民间文艺调演,我们演奏的《小拜门》《柳青娘》两个榆林小曲曲牌获得演奏三等奖。1979年起,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榆林地区都组织过民间音乐集成,胡英杰和我都参加过录音,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来采风,对我们榆林小曲非常感兴趣。1982年,我参加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榆林小曲录音。1984年,榆林市文化馆为我颁发了艺人证书,我们这些小曲艺人正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
1986年,当时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组”,我是组员之一,我们当时整理了50多首榆林小曲,组织小曲学员学习榆林小曲,吸纳了一批女学员。1991年,中央音乐家协会会员霍向贵先生出席“第三十一届国际传统音乐理论研讨会”,大会破例播放了我指挥的榆林小曲《九连环》录音,榆林小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2004年,台湾师大的教授们来考察榆林小曲,对我指挥排演的榆林小曲(曲目)进行了采录,带回了台湾。2005年,我们收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邀请,将榆林小曲收录于“中华传统音乐资源库”,先后在北京、天津演出,反响强烈。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榆林人乔建中先生对我高度肯定,说我是榆林小曲的“魂”,并多次嘱托我们要将榆林小曲传承弘扬下去,让我既感欣慰、又深感责任重大。
2006年4月,我参加了陕西省临潼县秦俑村举行的非遗展演。2016年,榆林市广播电视台在人民剧院举行了“首届致敬榆林守艺人大型公益晚会”,我和乐队成员参加了演出。2018年6月,天津市举行全国非遗曲艺周,我们4名乐队成员和1名演唱者表演了榆林小曲。
苏:您被认定为榆林小曲国家级传承人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林:2005年,榆林市政协支持,我和王青、葛智、叶万秀等人组织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会”,吸收了大量榆林小曲爱好者,招收了乔忠诚、王艳、尤兰芳、白秋芳等数十名徒弟,女学员的比例大大增加。2006年,榆林小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我本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小曲国家级传承人。
我现在的住所,就是我传承、组织榆林小曲排练、演唱的场所。我的老伴儿2002年去世以后,我就与小曲为伴了。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在这里一个人住了,去西安与儿孙共同生活,安度晚年。我说,榆林养育了我,养育了榆林小曲,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留在榆林。子女们把我的旧宅翻修了一遍,把客厅和卧室打通,就是为便于乐队排练和弟子学员们演唱。我把我的一部分传承人津贴拿出来,购买了一批小曲乐器和专业设备。2010年,在榆林市文化馆的支持下,在我这个四合院挂牌成立了“正宗榆林小曲传承保护中心”,我家就成了榆林小曲排演的固定场所。我们制定了固定的活动章程,专职整理、传承榆林小曲,就是为了让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延续下来。在我家里,我们每周日下午1点开始排演、口传心授。此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我们在万佛楼向榆林市民义务宣传、演出榆林小曲,每次两个小时。最近文化馆在老街上设立了非遗小剧场,每周一下午,有我们榆林小曲的固定演出。
这些年,我坚持带徒弟,把我会的小曲传给弟子。我的弟子既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青涩的少年,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我早年的徒弟中,有20世纪70年代随我学艺的扬琴演奏师叶万秀(陕西省榆林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笔者注)、三弦演奏师胡振基,也有白秋芳、尤兰芳、白俊兰等女艺人。学艺精湛的弟子有乔文新,大、中、小调演唱技艺他都掌握,既能继承传统唱法,又能有所创新,自成特色。成立正宗榆林小曲传承保护中心后,我先后带了数十位徒弟,其中表现优异的有要峰和苗子珍。他们二人演唱音色圆润,对转音、顿音的技巧把握非常精准,要峰已经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榆林小曲曲目,是难得的榆林小曲演唱人才。我现在还把一部分精力抽出来到中小学推广榆林小曲,在榆林市第六中学,我们每周为中学生上一堂榆林小曲课,教学生唱小调《绣荷包》《张生戏莺莺》《小小船》《掐蒜薹》等,学生非常喜欢。
苏:未来您还有哪些打算?
林:我就想尽我所能,把我会的榆林小曲都教给我的弟子,趁着我现在的夕阳余热,让更多的人听到最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为榆林小曲争取更多的社会、政府支持,让榆林小曲一辈辈传唱下去。
【采访后记】
《榆林文库·榆林小曲卷》收录了榆林小曲传统选段77首,林玉碧老人是目前会唱曲目最多的人。每提起一个曲子,林玉碧老人都能开口即来。当我们提出让老人现场表演扬琴演奏,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扬琴,坐定,挥开双臂,口中默念曲谱,整个房间顿生浓郁的小曲韵味,令人感动。每周日下午,家中总有近20人相约而来排演榆林小曲,打扬琴、拉京胡、打碟子……林玉碧老人都能娴熟表演,并不时打断排演,纠正学员们的错误。在访谈中,林玉碧老人也反复强调榆林小曲的原汁原味、传统技法,叮咛再三传承要留下榆林小曲的韵味。他对传统唱法的苛责追求,正是源于他对榆林小曲一辈子的钟爱。
【作者简介】
苏晓暹(1981—),女,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