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式 揽擦衣

一、动作

1.把重心移到右腿,同时两手在胸前画小半圈

上式金刚捣碓重心在左腿,做此式要先把重心移向右腿。方法是右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左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左腿微斜蹬地,身微右转,重心到右腿。两手同时随身向上向右向下,在胸前转半圈。右手逆缠到右乳前20多厘米处,手心斜向右前,手指斜向右前上方。左手逆缠到胸口前10多厘米,手心斜向右前右下方,手指斜向右前右上方,两手相距约30厘米,眼看右手中指。(图2—1)

图2-1

2.两手向左画下半圈

接着左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右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右腿微斜蹬地,身微左转,重心移向左腿。两手同时走下弧随身向左转,左手向左逆缠走下弧,过肚脐经左肋左侧向上到左肩前30厘米,手心斜向右前右边,手指向上。右手顺缠,向下经肚脐沿胸前中线向上到嘴前20多厘米处,手心斜向左肩,手指斜向上。当右手由肚脐向上时右脚随右手向上提起,膝屈90度,小腿垂直脚底平。两手运行中保持30厘米处距离,手心斜相对,目视右手中指。(图2-2)

图2-2

3.右手右脚向右伸击出

右腿向右伸出50厘米,与左脚在同一直线上。右脚后跟内侧先着地,脚尖再微偏右15度落地。着地后右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左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左脚蹬地渐成箭步,身微右转,右脚大拇趾、二拇趾、三拇趾、四拇趾、五拇趾依次落下,右腿屈膝弓起90度,重心到右腿。在右脚落地同时,左脚尖抬起向右转15度落地,左脚与右脚大致平行。在左腿蹬右腿弓时,右手随右脚一起向右逆缠运行,过右眼后向下到肩前,再渐向右伸出到右脚上方,与肩同高,手心斜向前,手指斜向上,手腕平不凸出。右手向右时,左手逆缠到嘴前再向下经胸到肚脐前。当右手向右运行八九分时身微向左转,使稍偏右的上身回正。左手向下到左小腹前,手指斜向下,肘屈成半圆,右手依靠惯性运到十分,眼神注视右手中指甲。(图2-3)

图2-3

成式后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胸空腹实,气沉丹田,合裆塌腰,臀向上泛。两脚蹬地,两膝又要向内合又要向外撑。凡身体两侧名称相同的,如手与手、肘与肘、膝与膝要相合。手运行时目视右手指,手到位后看右手中指甲。脚要十趾抓地,抓地了涌泉穴才会虚,气往下沉站得稳。

二、动作提示

(1)两脚相距50厘米的原因是两脚迈开一步大约50厘米,大个子多一点,小个子少一点。

(2)许多拳友初学此式,向右展右臂时,身子向右倾斜,失去立身中正。造成倾斜的原因是右裆应上提收紧,却未上提直向右去,应注意纠正。

(3)右手向右运行时中气要从中而行,中气既不可偏前也不可偏后,即胳膊不可前卷也不可后翻,偏前了前倾,偏后了后仰,皆不符合中气要从中运行的要求。气要运到中指,中指劲到,其余指劲皆到;中气是由心中发起,越过乳、腋入肩膀内骨中,由骨髓充肌肤徐徐运行到手指。

(4)右手向右运行到八九分时,让右手依靠惯性运到十分。同时,左裆微向后松,身微左转,右腿微蹬地,重心微向左移,身向北。两脚蹬劲上传到两睾丸之间,右肘要向上泛一二分,不可多也不可少,多了肘前合,内气只能到肘,少了身偏后胳膊会直而无力;肘与肘、手与手、肩与肩、胯与胯、膝与膝,凡是名称相同的都要合住劲,全身形成合劲。

(5)重心到哪边腿,哪边腿是实腿。实腿指承担全身重量六成。另一腿则是虚腿,虚腿承担全身重量四成。我们说重心到哪条腿是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重心线不在腿上,而在实腿裆的垂线上。

(6)手腕要平,不要弯曲形成夹角,这就是直腕。从健身角度讲,手腕平了血液易流畅,夹角则会有阻力,血液流通会受影响。这也是中医讲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道理。从技击角度讲,平了手形变化空间大,有了夹角手形变化空间小。

(7)指头肚要稍向后用力。不用力,则周身之力运不到指头尖。

(8)转动时胳膊和腿的角速度要相同,不然的话,身体会拧成麻花。

三、拳理拳法介绍

(1)打拳两手活动范围是左手在左半身活动,右手在右半身活动,一般都不越线。两手向上,除个别动作外都不要超过眉毛。

(2)太极拳是用心意打拳。手足运动,是摸得到看得见的有形太极,心意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无形太极。打拳要用无形太极带动有形太极,也就是要用心意运转带动手足运动,心想干什么,手足则自然干什么。

(3)太极拳要练理不练气,理是阴阳变化,顺其自然。理通气自通,气通了手指头尖有发胀发热的感觉。专门练气,则身手僵硬,不易变化。理是身体,没有身体气不能存在。没有气,身体也不存在,二者是合一的。理又是理,气又是气,两者又是分开的。

太极拳不主张练用掌劈石的硬功夫,认为这么练会把手练硬,硬则反应不灵。练理则理直气壮,练理是练顺其自然,不强力而为之。例如,对方向前推我,太极拳不是练我如何用力抵挡,做到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而是练如何自然地把对方劲化掉,再自然地轻松折回。我们打太极拳动作符合自然就对,勉强而为之就不对了。

(4)太极拳被称作内家拳,是说它用的是内劲,什么是内劲?内劲就是内气、中气、丹田之气。当心想发力时,气由丹田发出,经两胁到两肩,进入骨髓之中传到手上,它是由缠丝劲传到手上的,所以缠丝劲就是内劲,缠丝劲的路线就是内劲的路线。

(5)太极拳常说的中气,有时又称内气、心气。中气上通头顶百会穴,下通脊椎二十一椎(长强穴),从脊骨中运行,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全体之气脉都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之间的无筋处是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前后任督二脉也是辅助中气上下运行。打拳要求中气不偏不倚,不是看它的形迹,而是神要自然得中。四肢之中的中气是脊椎中气的旁流,非另一股中气,只要脊椎中气不偏,四肢中气自然不偏,与四肢上下、屈展、直弯的形迹无关。

(6)太极拳要求手脚一起运动,手到脚到,同起同落。口诀说:“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窍。手到脚也到,撂人如薅草”。实际上,当手脚向前时,脚要先早一点点落地,如果晚了一点点,恐怕会跌倒在地。这一点我再细说一下,打拳时,肩前那根大筋随着裆上那根大筋转动,手脚各随着自己的筋转动,使全身动作协调美观。如果不随着转动,就成了消耗内劲的阻力。

(7)动作能慢只管慢,慢了才能细细品味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气到了没有,全身配合了没有。不能这式没打完就打下式,下式刚开始又急着打下下式。也不能这式打完中间出现停顿,要在上式完后,内气开始外溢,即开始打下式,这种连接叫得势争来脉,它如同接力赛的交接棒,双方交接要恰到好处,这样打拳就同行云流水般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