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强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基础

一个国家要长久发展,需要富裕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和强劲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各国的历史证明,富裕和强盛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缺一不可。

(一)国家发展与民族兴旺离不开富裕的物质基础

世界历史上,国家发展与民族兴旺离不开富裕的物质基础。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的地方。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各国,拥有肥沃的土地就等于拥有了无尽的财富。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四大文明古国在其强盛的时期,逐渐形成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世界,也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古埃及文明发端并兴盛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正是在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古埃及日渐强盛,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文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古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同时,古埃及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虽然现在的两河流域地区气候干燥,但是据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考证,两河流域曾经存在特别湿润的气候。历史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那时在两河平原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并有了先进的铸造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250年,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先进的文明,不仅发明了文字即楔形文字,使两河流域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还发明了适合书写的工具“泥板书”。古巴比伦在数学历法方面亦成就斐然。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巴比伦城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从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文明产生的重要基础是农业的发达,而农业的发达正是古代各国富裕的标志。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历次盛世,如汉之“文景之治”,唐之“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之“康乾盛世”,都是建立在国家拥有巨额财富、非常富裕的基础之上。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借鉴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史记·平淮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时国家的富裕程度可见一斑。盛世“文景之治”的出现,国家富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重要的基础。

唐朝的统治者看到隋朝的短命,自然要吸取教训。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很快国家就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其后,唐玄宗李隆基任用贤能,提倡文教,使得经济迅速发展,进入“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唐朝两次盛世的出现,和当时国家的富裕不无关系。

清王朝到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幅员辽阔。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康乾盛世”是建立在国家富裕的基础之上的。

不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古代历史,都证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富裕,离不开国家拥有相当财富这个基础。

(二)国家发展与民族兴旺依赖持久强盛的国力保障

富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却不是决定国家是否强盛的唯一因素。历史上,富裕却不强盛的国家,不仅难以继续长久保持富裕,而且国家民族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M] //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278页。宋朝人口有1亿多人,耕地达7.2亿亩。宋朝的大城市及手工业、商业、外贸等相当发达,世界十大城市中占了一半。广泛采用纸币,宋代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已大过农业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文,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使到了南宋时期,只守着半壁江山,其国库财政收入仍高达1亿贯文。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人民币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1.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707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340.24亿人民币。然而与经济繁荣相伴始终的是,宋朝一直未能断绝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不仅在领土问题上节节败退,而且一度连皇帝都被掳去。富裕没能保障宋朝时期的国家安全,国防力量薄弱,使得宋朝一直都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直到最后亡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国家在经济上拥有大量财富,但是在政治制度、军事实力等方面没有相应的实力,最终国家安全难以保障,遑论国家发展。清末也是如此。谈到清末以来的历史,我们总是用“积贫积弱”来概括当时的情况。然而,当时的中国实在算不上“积贫”。据考证,清末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大国,却先后被英国、日本等国打败,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原因在于国家富裕,但是不强盛。不仅没有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军队保卫国家安全,政治制度也落后腐败,国家之弱导致国家之败。1662年到1795年的“康乾盛世”,清朝的富裕程度居世界前列。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第一,农业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当时世界上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种种数据表明,当时的中国是富裕的。到鸦片战争爆发,仅仅45年,并未遭受重大战争等灾祸的清王朝,国家的富裕程度,即使不及“康乾盛世”,也不会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到鸦片战争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反观英国,1830年时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比重不到10%王晓峰.富强:国家兴衰的历史沉思 [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5).。直到1860年,鸦片战争过去20年,英国的制造业水平才基本与中国持平。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不可谓不富,而对手英国,显然从富裕程度来看,不及中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那么富裕的小国,却打败了富裕的泱泱东方大国,进而要求割地赔款。彼时的中国,只有富没有强。国家所拥有的巨大财富和国家所具有的国防、军队,以至于更深层次的政治制度、社会治理模式等不相匹配,后者显然太落后,导致这个富裕的国家整体实力太弱,无法抵抗外敌入侵,以至于一次次地割地赔款,并进而沦落为半殖民地。

对于国家来说,富裕和强盛是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富裕,没有强盛,国家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只有强盛,没有富裕,国家的强盛缺乏持久的物质基础,也难以长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