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

【概况】渭源县现有民盟支部1个,成员34人,有民革支部1个,成员14人。有工商联1个,下设6个行业商会,5个基层分会。有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1个,会员51名。有海外联谊会1个,会员52名。有少数民族17个、121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7%,分布在路园等13个乡镇。其中回族是我县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成分。有少数民族干部22名。全县五大宗教俱全,政府批准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6处,信教群众2125人、教职人员32人。有党外干部4672名,其中县级干部3名,正科级领导干部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51名。有党外知识分子263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中级职称的688人。有在台同胞27人,台属59户102人,侨胞11人,侨眷11户22人。

【统战宣传】充分发挥统战对象分布范围广、联系面宽的优势,采取微信、微博、新闻媒体、编发《渭源统战信息》、《渭源宗教信息》、《渭源对台信息》、召开会议、与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度宣传渭源县基本情况和渭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渭源、关心渭源、来渭源投资创业。2017年,共印发宣传推介资料300多份,各类信息80多期,通过统战对象对外宣传150多人次。

【多党合作】一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统战对象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渭源县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统战工作对象制度》,确定24名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名统战工作对象。积极搭建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优势的载体和平台,采取观摩重点工作“看”、开展专题调研“促”、深化社会服务“帮”等形式,先后组织20多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观摩学习,并围绕卫生技术人员断档问题、非公经济发展、南部供水等开展专题调研,支持民主党派开展科技服务、支教助学、扶贫济困、送药下乡等各类社会服务活动10余次,有效彰显了民主党派在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二是完善政府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县政府办公室印发文件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与民盟支部、民革支部、工商联、知联会加强对口联系,细化了对口联系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政府部门明确一位领导和专门处室负责对口联系工作,并根据对口联系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和办法,明确对口联系工作的具体措施。三是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办法》,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组织协商等做出全面部署,推动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县委就“十三五”规划、县委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征求了民主党派的意见。四是支持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新胜利、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五大发展目标”,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主要任务。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建设言献策。在政协一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提交的5件提案被列为2017年重点督办提案。五是加强民主党派建设。统战部积极筹措资金4万余元,为民主党派、知联会租用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的基础上,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一是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夯实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二是严格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县委统战部和县委组织部紧密配合,在换届工作中,对县政协委员提名人选进行了考察,并听取了纪委、公检法等单位的意见建议,确保了党外政协委员的质量。目前,党外代表人士在县四大班子任职的有3名,担任县人大代表的有21名,担任县政协委员的有63名。三是加强联系沟通,建立健全联系培养机制。县委统战部及时向县委汇报有关工作,争取支持,同时加强与组织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任务有意识地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党外,培养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党外干部队伍中,并分层次建立档案。进一步摸清底数,按要求健全完善各类表册档案。四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注重能力培养。县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全县的发展出良策、办实事。一方面,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开展调研献策活动。民主党派和知联会紧紧抓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共撰写调研文章11篇,提对策建议35条,受到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根据各自的特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开展“送春联、迎新春”、文化科技卫生展三下乡等活动。五是坚持学用结合,增强培训实效性。坚持普遍培训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对于基本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党外代表人士不拘一格、大胆使用,通过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社会安排等方式,使一大批党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工作业绩,而且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民族工作】一是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有关少数民族和民族村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民族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政策在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效应。二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5—2020年)》,深入开展了全县第二十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县直有关单位开展了“三下乡”活动。活动期间统战部捐款8000元,路园镇捐款10000元,积极支持了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示范乡镇2个,村23个,社区1个,机关22个,学校34个,企业1个,寺庙1个,家庭80户。继续实施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少数民族劳动技能特色培训“出彩工程”,县妇联举办了少数民族妇女手工技能培训班,完成了100名技术人员培训任务。三是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学习宣传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举办全县党政干部、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培训各部门、单位、各镇、社区的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共80人(次)。五是开展了当地群众“尔德节”慰问活动。6月26日,县上四大班子领导集体慰问三河口清真上寺并与当地群众亲切交谈,共谋发展。为全村190户回族群众送去了价值3500元的慰问品。同时,县上领导分别走访慰问了三河口村的10户困难群众,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并送去了慰问金200元。四是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探索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各流出地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清源、会川等乡镇,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确定兼职信息员,及时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加强管理,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政策咨询、子女入学、务工经商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

【宗教工作】一是尊重和保护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权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培训各乡镇、社区的分管领导、专(兼)职宗教工作干部及全县各宗教团体、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和寺管会负责人共100多人(次)。深入全县各宗教场所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场所活动,培训宗教场所管理人员、教职人员70多人(次)。三是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以“规范”为主题,以“三个共同、两个提升”为重点,通过召开座谈会、重点工作推进会,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教职人员培训、安全检查、制度建设等多种形式,推进和谐寺观教堂深入开展,维护宗教和顺,为信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四是推进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深入宗教场所检查财务管理情况,对群众有反映的宗教场所进行跟踪检查,定期公开收支情况,促进寺观教堂民主依法管理财务,督促各宗教场所按时上报了财务收支报告,各宗教活动场所逐步实现了“六有”财务目标。五是完善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年初深入我县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专项考核。对个别宗教场所班子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六是积极做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元旦、春节走访慰问了各宗教团体,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祝福。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任职备案复查工作,及时更新全县宗教场所数据库,实现备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积极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引导各宗教团体、活动场所开展了“宗教慈善周”活动,各宗教团体、场所捐款慰问了敬老院老人,帮助困难家庭,资助重病学生,发挥了宗教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正能量。通过县佛教协会联系,为我县17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发放资助金5万余元。

【非公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一是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县上从政策扶持、金融扶持、奖励扶持等方面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了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市场和社会环境。建立了《渭源县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工作制度》,确定了32名县级领导联系10个基层商会,进一步促进商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建设相结合,教育广大非公有经济人士进一步树立守法诚信意识。同时,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为做好政治安排提供依据。三是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为了发挥全县非公企业在助推精准扶贫中的生力军作用,县上制订了“千企帮千村”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109个村开展帮扶活动。各企业按照帮扶工作的要求,深入贫困村,帮助贫困村理思路、制规划、定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先后共投入资金520多万元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帮助脱贫致富。同时,组织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实施“112”工程(一个会员企业联系一个贫困村,帮扶2户贫困户)。在道路建设、发展教育以及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产业带动等方面捐款捐物达80多万元,提出致富金点子20多条,部分企业还与帮扶户签订了农产品保底购销合同。四是顺利完成了工商联换届工作。

【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对台工作责任意识,使爱国统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有在台同胞21人,台属59户102人。县台办组织台胞台属、侨胞侨眷以参加专题学习培训会、邀请高级讲师讲解等形式,加强了对他们的教育工作。7月8日兰洽会期间,省台办组织苏敏惠等19名台湾杰青会考察团赴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黄芪种植基地,渭源县工业园区进行了考察。加强对台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对台工作机制,健全县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台办自身建设。从而使爱国统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二是积极开展港、澳、海外华侨统战工作。共有侨胞11人、侨眷11户22人。主要分布在:会川镇、清源镇、上湾乡等乡镇。注重把大陆人民和港澳同胞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而奋斗,民族利益已成为联系大陆和港澳等地的主要纽带,统一战线中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大大得到加强。二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港澳回归后,注重做了港澳地区和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港澳同胞情系渭源贫困学子,开展捐资助学活动。2011年至今,香港培苗行动帮扶渭源一中贫困家庭学生达4156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41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