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历史文化研究
- 王双怀
- 663字
- 2020-11-18 17:11:14
五
在唐长安城内,外郭城诸坊里占据了大部分的城市空间,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生产的主要场所。在传世的《两京新记》《长安志》《雍录》《唐两京城坊考》等文献对这些百姓坊里都有记载,前人也对其进行过一些具体的考证。隋唐三百余年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坊里及其内部必然会有一定的变化。
关于城中坊的数目由隋代的109坊,到唐初增加到111坊,由于开元时隆庆坊改为兴庆宫,永福坊被圈入禁苑改造为十六王宅,而最终又减为109坊。在坊里内部建筑问题上,我们将万年(隋称大兴)、长安二县城内诸坊划分为宫城东西诸坊、皇城东西诸坊、皇城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第一列诸坊、皇城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第二列诸坊、皇城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第三列诸坊、皇城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第四列诸坊、皇城南朱雀街东西两侧第五列诸坊等14个区域,结合最新的考古资料分别对各坊的位置、规模以及坊内的佛寺、道观和居民宅第的变迁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辨析,补充了一些前史中未见的平民住宅,纠正了前人记载中出现的一些不当之处。如关于朱雀大街西第一列从北第一、第二坊,现存《长安志》此处脱文,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推测第一坊为光禄坊、第二坊为殖业坊,此处考订应为善和坊和通化坊;又指出朱雀大街以东第五列的修德坊应在朱雀街西第三街,同时在昇道坊与立政坊之间补广德坊。同时对发生在各个坊里宅第中故事的梳理,丰富了对长安坊里居民生活的认识。
城郊乡里是长安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近十几年来出土的碑志资料,可知隋大兴县、唐万年县56个乡的名称。由此我们对隋大兴、唐长安城郊的乡村社会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