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研究
- 曹犇
- 4961字
- 2021-03-29 20:32:21
三、毛泽东的群众体育思想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的开篇就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针对衰弱的民族体质,萎靡的民族精神,他极力主张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出了以体育强民兴国的观点。
(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十分重视开展革命根据地的群众体育活动
1929年在中央苏区时,毛泽东曾倡导部队“以大队为单位,充实士兵的娱乐工作,做到下列各种游戏:捉迷藏、踢足球、武术等……”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群众的红色体育运动,也是迅速发展的,现虽偏僻乡村中也有了田径赛,而运动场则在许多地方都设备了。”毛泽东所提倡的体育运动的各种内容和措施,促进了苏区军民体育运动开展的广泛性,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新局面。1933年,一篇题为《组织青年的体育活动》的文章里写道:“在苏区……各地青年工农群众进行的——跳高啦、乒乓球啦、赛跑啦、游泳啦、秋千啦、篮球啦、足球啦、举行运动会啦,轰轰烈烈,热气腾腾的掀动起来了。红色的体育健儿,一天天多起来了。各地——在江西、在福建、在前线、在后方、到处都在举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号召广大工农劳苦大众,踊跃参加红军,积极而努力地进行生产,同时还要求工农劳苦群众锻炼成铁一样身体,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和发展苏维埃而斗争。当时苏维埃政府的中央教育部充分利用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对工农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1933年6月,中央教育部编印出版的《俱乐部的组织和工作纲要》中指出:“俱乐部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机关,它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来教育广大的群众;它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动员广大群众;它能利用群众自己来教育自己。所以在教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当时的体育运动方面,主要开展了普通操、器械操、拳术、球类、田径赛、劈刺、竞争游戏等项目。在1933年一篇《发展赤色体育运动》的文章中也阐发了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为的是使劳动者特别是劳动青年群众能在体格上适合阶级斗争的需要,为的要利用适合于青年情绪的方式来加强我们的政治影响,组织苏区内劳苦青年的体育运动,是极其必要的。”“以提高我们工农劳苦青年的赤色体育运动热忱,检阅我们的战斗力量,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及其他一切反革命政治派别示威。”据不完全统计,仅1933年,中央苏区举行的体育运动比赛就有246次。1933年5月,在瑞金叶坪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体育大会,并在运动大会的总结会上,产生了苏区体育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它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以来,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第一个真正的体育组织,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独立和发展。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体育组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刚一成立,就公开宣布:“代表着千百万群众的一百八十名运动员,一致通过加入赤色体育国际,在其领导之下,反对改良派的卢塞尼尔体育国际,以及中国地方资产阶级的体育组织,进行苏区工农劳苦青年群众集团性的赤色体育运动,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不但担负起组织和领导全苏区的赤色体育运动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世界革命的任务。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将体育运动同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与崇高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毛泽东的积极倡导下,在赤色体育会的组织和领导下,苏区的群众体育沿着“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工作方针,迅速地发展起来。
(二)在抗战期间,解放区体育运动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得到了蓬勃发展
毛泽东指出:“体育运动应该是大家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过来了,我们要唤起民众坚决打日本。坚决抗战是要每个人民参加的,正好像体育运动也要大家参加一样。大家努力,学习军事体育来武装我们的手段。”1937年5月10日,在延安西北青年校园联合会成立了苏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它的直接任务就是指导与组织苏区军民的体育运动,强健军民的身体,增强国防力量,对日抗战到底。随后,还相继成立了延安体育运动委员会,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委员会等革命的群众性体育组织。这些体育组织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指导和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奠定了基础。1941年,毛泽东为《解放日报》的体育专刊题词时,提出了“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群众体育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很少能参与国际交往,加上当时民族体质急需改善和国际形势的严峻性,毛泽东将这一时期体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普及群众体育上来,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生产力和全民皆兵巩固国防的目的。毛泽东从全局考虑率先发展群众体育的思路是非常正确与有明确针对性的。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相继发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乒乓球活动、田径运动竞赛、小足球活动、游泳活动的联合通知,极大地推动了这些运动在群众中的广泛开展。
毛泽东在主持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制订的《共同纲领》第四十八条中,就明文写上了“提倡国民体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对增强人民体质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他明确提出:“我们搞体育运动不是当选手出风头,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1950年7月,毛泽东给当时全国第一份体育杂志题写刊名时,送来了“新体育”三个大字,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体育发展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52年,他为全国体育总会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这12个字将毛泽东对新中国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与任务予以明确的表达,这个简明质朴、脍炙人口的口号也成为毛泽东全民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表达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体育所寄予的几点希望:一要改变旧中国国贫民弱的“东亚病夫”屈辱形象,提倡发展体育运动,以健全人民体魄,强国强民。二要打开旧体育狭小圈子,只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新体育首先新在它是为人民大众,这是新体育的方向,是与旧体育的本质区别所在,人民群众是新中国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基础,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三是抓住了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是万古长青的事业这个本质特点,它不是一时的指示和口号,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适用于我国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毛泽东对我国体育工作本质的深刻把握。这12个字,被载入到《宪法》第二十一条,该条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从法律上确定了我国体育活动和行为的根本规范。1954年,在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和批准了《中央体委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并批示指出:“人民的体育运动是国家的一项新的事业……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中切实开展起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新中国政府一开始就把发展群众体育纳入了国民经济计划,纳入实现社会主义总路线之中。此后,毛泽东多次对群众的体育运动做出过指示: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讨论体育工作时指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958年4月,毛泽东路过湖北省沙市时指示:“要保护群众热情,必须开展文化体育活动。”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横渡长江时对运动员谈话时指出:“全国的江河这样多,能不能利用起来游泳呢?全国六亿人口,能不能有三亿人口都来游泳呢?”1959年8月18日,毛泽东指示:“现在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知识分子,党、政、军工作人员,一定要做些劳动,走路、游泳、爬山、广播操,都是在劳动之列。”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亲自在工作人员送审的党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这样一段话:“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的体育运动。”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毛泽东对农村群众体育和工厂群众体育也都提出了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合作社应当根据可能的条件,按照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原则,逐步改进和开展文化娱乐工作和体育活动。”“现代工业,把人固定在一个工种上,分工越细,动作愈简单,要注意调节,每天要做两次工间操,每次十五分钟。”毛泽东以对群众体育工作广泛开展所持有的殷切希望,强烈地感召和鼓舞着全国人民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
根据毛泽东对群众体育工作的指示,1954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体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当前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体”。党委应“根据中央体委党组所提出的方针和任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领导和推动体育工作在部门共同努力,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中切实地开展起来”。“当着我们国家正在为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而奋斗的时期,加强体育工作就有更大的意义。”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也明确写道:“在全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的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的体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家体委关于1958年体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开展基层体育活动。根据基层单位可能的条件和群众不同的爱好,有计划地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国防服务。”1951年11月24日,全国体育总会、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九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运动的联合通知》,号召全国的体育工作者,各级人民政府、军事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文化教育部门积极推行并动员所属各单位以及广大人民参加体操活动,为普及国民体育、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而奋斗。这是新中国公布的第一套广播体操,它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195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的主要社论,其中指出:“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宝贵的资本,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而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方法。”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同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也发出了《关于开展厂矿企业中职工群众体育运动的指示》。1955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了《关于开展职工教育运动暂行办法纲要》,这些有效地保证了厂矿、机关职工体育的健康发展,保护了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1955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建立了管理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中华全国总工会体育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总工会领导下,制订开展全国职工体育运动的方针计划,推动地方工会及各产业工会吸引和组织广大职工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增强体质,进一步确保了全国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1955年10月2日至9日,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大会的召开,是对新中国成立后职工体育运动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毛泽东亲自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刘少奇为大会题词:“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健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朱德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些都极大地提高全国职工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职工体育推向了一个高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开展农村体育的基本思路是:“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1956年6月,国家体委和青年团中央在北京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会议肯定了在农村中主要结合民兵训练,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体育活动的做法。1958年,中共中央在国家体委党组《关于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报告》批语也指出,在组织了人民公社的地方,体育运动应在人民公社的统一安排下,结合劳动生产,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热烈喜爱的事情。1958年10月1日,毛泽东指示:“民兵师的组织很好,应当推广。这是军事组织,又是劳动组织,又是教育组织,又是体育组织。”毛泽东的指示使农村体育在结合民兵训练的活动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