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的体育外交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已经形成。新中国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外交上,都面临着西方世界的封锁、孤立、打压和破坏,国际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清楚地认识到外交对一个国家维护主权、争取国际生存空间、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想争取获得国际承认,解除西方对中国的封锁,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必须首先在外交上寻求突破。而这一突破口的选择则是体育。周恩来通过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友好国家的体育交往,向这些国家传达了政治信息,使体育成为当时外交工作的“先行官”,打破了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封锁,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在对外体育交往中体现出周恩来特有的外交风范

在世界外交史上,古今中外,没有谁能像周恩来那样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以其品德言行吸引人,感动人,争取人,征服人的。品德外交是周恩来独有的外交艺术,它表现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展示了他内心世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融合和统一。

1.视宾如友,礼备热情

周恩来接见外国来访体育代表团,总是以礼相待,把客人当作朋友,同对方长时间的倾谈,从不做礼节性的会见。谈话往往是双向的,他不但向来宾阐明中国的体育政策和对国际体坛形势的看法,而且征求对方的意见,以提问的方式将谈话引向深入,有时就特定的具体问题虚心向对方请教。周恩来以宽大的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接见了多国家的体育代表团,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多国家体育代表团频繁访华,促进了中外体育的交流,提高了中国的体育水平。金冲及:《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53页。

2.细微处见真情

日本乒乓球世界冠军松崎君代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被打败了,但她不计胜负,不失笑容,给观众留下了好印象。在送别宴会上,周恩来望着坐在身旁的君代对在座的其他人讲,松崎君代胜不骄,败不馁,是体育选手的榜样,中国选手应该学习她的技术和作风。后来君代退役了,周恩来仍关心她,听说她婚后未生育,还请她到北京就医检查,并嘱咐她如果有了孩子要早日告诉他一声。裴默农:《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页。

(二)在体育交往中体现了周恩来严正的外交立场

1.该刚则刚,针锋相对

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少数人操作下,蓄意违反自己的宪章,在承认了中国唯一合法的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之外,竟又承认台湾的所谓“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另一个中国奥委会,图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周恩来在外交抗议无效的情况下,授权中国奥委会,不再承认国际奥委会,并同它断绝一切关系。韩天雨、张新安:《百年体坛掠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279页。他通过体育这个窗口,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外交立场与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强有力地粉碎了少数西方国家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榜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2.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周恩来在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能做到恰到好处。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声明参加第15届奥运会,同时声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为获准台湾以独立身份参加奥运会,对中国的声明置若罔闻。同时台湾也以反对中国退出本届奥运会相威胁。最终在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中国收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欢迎中国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的邀请信。这显然是周恩来外交斗争的结果。但参加还是不参加又是一个问题:如参加,时间太仓促,如不参加,必将影响新中国体育事业走向世界的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果断决定去。此举,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赢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又显示了大国的气度并为新中国体育走向广阔的国际赛场开辟了道路,巧妙地化解了与国际奥委会的矛盾。虽然中国代表团只有一名运动员赶上了比赛,但此次征程无论对中国的政治还是体育事业的影响其意义都是深远的。

3.反对霸权,另辟蹊径

在维护祖国主权和力争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这一问题上,周恩来在同霸权主义进行着针锋相对斗争的同时,又另辟战场,以另外一种形式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1963年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举办就是周恩来这一外交策略的胜利。1962年,第四届亚运会东道主印度尼西亚基于同中国的关系和自身穆斯林立场,主持正义和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与尊严,拒绝台湾和以色列参加。此举惹恼了国际奥委会组织,宣布不承认第四届亚运会,并威胁其他成员国不能参加。为了摆脱国际组织的控制和歧视,印度尼西亚总统提出了举办不受大国控制的新兴国家运动会的设想。周恩来听后,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局势,认为这是一个亚非拉国家联合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绝好机会,当即表示中国坚决支持。当时中国虽然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仍然克服了巨大困难,帮助印度尼西亚修建了体育馆,捐赠了体育器材,保证了运动会的顺利召开。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周恩来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对中国体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中国无法参加正式的国际比赛,但中国运动员从未放弃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做出贡献和以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宏愿。而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举办,为中国运动员创造了一个在国际体坛上展示自己力量的机会,同时也是向霸权主义的一种抗议,是中国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走向世界的一块里程碑。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举办是对国际奥委会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挑战,对国际奥委会中个别领导人无视亚、非、拉新兴国家权利的做法敲响了警钟。也使国际奥委会逐渐认识到,缺少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参与,给奥运会本身发展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没有中国的奥运会不是真正的奥运会,这种认识对国际奥运会重新审视中国的价值,并最终接纳中国重返奥运会大家庭起到了积极作用。

4.以退为进,迂回制胜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尽管与奥林匹克委员会关系中断,但体育界并没有终止冲击世界体育高峰的脚步,也没有关上与国际体坛联系的大门。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中国不但积极参加唯一保持正常关系的国际乒联的各项活动,而且努力开展其他国际体育交流,以打破对中国体育的国际封锁。既然中国无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比赛,那么能否在中国举办国际比赛,以此来推动中国的体育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呢?这一直是周恩来考虑的问题。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的举行,周恩来这一国际体育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通过在国内举行世界级的乒乓球赛,是周恩来“以退为进”的策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向国际体坛进军,提高我国国际声望的成功范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举行的第一个世界性的体育大赛。在周恩来的关心下,中国运动员取得了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个冠军,举国上下欢呼雀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信心,从此在全国掀起了乒乓球热,为乒乓球成为国球打下了群众基础。同时也向国际体育组织展示了中国的体育实力,为中国重返奥运会奠定了基础。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三)在对外体育交往中体现出周恩来开拓性的外交理念

1.不拘一格,求贤选才

对于体育比赛,周恩来认为这是沟通中外联系、打破隔阂的重要手段,从而能够增强各国人民的团结,增进世界友好和平。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韩天雨、张新安:《百年体坛掠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页。的方针,多次邀请外国代表团访华,促进友谊、学习国外先进的体育经验,以提高中国体育水平。当世界冠军日本队由著名教练大松博文带队来华与中国女排对垒时,周恩来亲自去观看比赛,不是看热闹,而是分析日本女排成功的经验。他虚心向大松博文请教,并对他的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希望他能帮助训练中国女排。这使得这位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华战争中当过二等兵的排球教练对周恩来的赏识感到受之有愧。中国女排在这位日本教练的训练下,技术、战术、拼搏精神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教练组也从中学到了新的训练方法和理念,为中国女排日后取得“五连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事牵全局,抓大不忘小

领导者在从事繁重的工作时,最容易把一些小事忽视了、丢掉了。而往往正是这些小事没有得到重视与恰当处理,妨碍和影响了关键性问题,甚或大局。周恩来在处理问题时,总能抓大不忘小,从小事中估计到它对大局的影响。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显示了周恩来外交工作的细致、灵活与敏感。长期以来,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反对美国侵占台湾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反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一直是新中国外交斗争的主旋律。然而,周恩来却考虑着如何化解中美关系这块坚冰。197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美国运动员发出了美国队能否访华的试探信号,周恩来敏锐察觉到中美关系已到一个关键的转折关头,通过体育交往打开两国的官方关系,这是很好的契机。他遂请示毛泽东,主张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一瞬间的决策渗透了周恩来影响形势进程那种一两拨千斤的神机妙算。美国代表团访华时,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亲切的接见。对此美国也做出了积极反应,宣布了总统关于一系列对华新措施的决定,为日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做了铺垫。美国《时代》周刊给予了形象化的报道:“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江明武:《周恩来生平全记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周恩来通过“乒乓外交”以体育交流的方式解决了一项棘手而又具有全球效应的政治外交问题。基辛格曾感叹地说:“‘乒乓外交’这段历史,充分体现出周恩来外交艺术的智慧与才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裴默农:《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正如萨马兰奇于1997年为纪念“乒乓外交”25周年发来的贺词所说:“70年代促使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乒乓外交’,生动地展示了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加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互相了解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

“乒乓外交”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竞技体育其他项目与外界隔断了五年之久的大门,开始恢复了国际交往,为中国重返奥运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尼克松总统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乒乓球虽小,但是力量大,小球推动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友谊的发展。”韩天雨、张新安:《百年体坛掠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四)周恩来体育外交思想的意义

(1)体育为外交工作打开局面是周恩来对体育的外在价值及内涵的深刻认识。他巧妙地将体育与外交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作用,将新中国推向了世界,取得了合法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国内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增进了与全世界人民的友谊,摆脱了少数国家妄图对中国的干涉与控制。同时,通过体育的对外交流,促进了新中国体育的发展,为中国发展成为体育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周恩来通过体育外交,起到了为政治服务的目的,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建设的全面发展,团结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国际霸权主义,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与地位。

(3)体育外交为新中国体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根基、铺平了道路。我国在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服从并服务于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需要,被纳入了国家总的外交战略之中,在打破西方封锁、维护国家主权、树立国家形象、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