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在线教育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随着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新科技革命孕育重大创新突破。我军要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赢得未来战争主动权和战争胜利,就必须全面提升官兵的素质能力,及时解决知识滞后、学习受限等问题,在线教育为此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手段;另外,随着我军“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在线教育作为军事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军事领域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1.7.1 在线教育对军事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线教育对我军院校教育、军事职业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均可起到促进作用,这里重点介绍在线教育对军事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与互联网直接关联的教育模式正在兴起。在这个互联网可以改变一切的时代,新的教育世界已见端倪,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院校已经萌芽发展。如果能够站在互联网发展的浪尖上,主动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就有了克服各种难题的信心和勇气,创造性地赢得军事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就会指日可待。

在线教育有利于完成知识更新,迈向终生教育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科学技术应用最先进、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我军正在经历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机械型”向“智能型”的重大军事变革。此外,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近年来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进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远远无法满足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必须依靠以在线教育为主的军事职业教育来实现知识更新。军事职业教育面向未来定教育目标,面向战场定培训标准,面向部队定学习课程,以学习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为主线,促使官兵素质提升紧跟使命任务需要。在线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要求。依靠在线教育,可以满足广大官兵的终生学习需求,使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变为现实。

在线教育使学习者提升岗位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变为现实。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军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是军事职业教育需求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在信息化时代,大量高科技信息化武器装备部队,作战训练理论运用加速更新,要求指挥官既要熟知兵法,精通韬略,又要掌握新型武器装备,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同时,军人要根据岗位变动、职务晋升和任务转换等要求,对知识进行充实、调整和更新。为此,军人必须不断充实和积累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加深对新装备、新武器、新作战模式的了解,以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把握未来战争脉搏,抓住战场主动权,切实提升打赢能力,这一切都要依靠以在线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军事职业教育来完成。

在线教育助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必须站在时代前沿,提高信息化作战水平,着眼信息化战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对官兵的军事素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官兵掌握适应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其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有善于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挖掘自己的种种潜力。在线教育有助于军队培养出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1.7.2 我军在线教育的现状

军队要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就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前些年,部队通过函授教育和脱产培训等传统教育方式,着力提高官兵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结构,但随着能打仗、打胜仗的任务日趋严峻,工学矛盾日趋突出,部队训练实践和在职培训仍是部队提高官兵素质的重要手段。部队根据训战一致的原则,运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了岗前培训、达标训练、领导骨干培训和高科技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广大官兵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部队单位分散,专业种类较多,人员层次不同,在传统培训方式下,需要召集各地受训人员集中脱产授课,在人力、物力、时间方面都会受到限制,且周期长,效率低,无法适应部队对人才培训的需求。传统培训还存在地域广、专业多,传统的集中培训难以实施;资源分布不平衡,传统手段难共享;集中培训开销大,资源和手段建设受制约;考核难组织,效果难评估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同时,现有的远程教育缺乏师生互动,难以有效地调动官兵学习积极性。在线教育的兴起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利用在线教育教学平台系统,部队可以迅速地、大规模地展开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可以解决传统培训模式规模小、周期长的弊端。而且,受训人员可以小范围集中学习,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登录到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学习。部队在线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部队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信息网络优势,坚持高起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依据,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覆盖部队全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官兵学习成才需要的具有部队自身特色的部队在线教育系统。

我军历来重视在线教育,早在2000年和2001年,为提高部队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科技强军”服务,经总参谋部和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一学院和总参学院先后成立,在部队开展士官在职学历教育试点。2000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一学院在北京军区两个师开始试点招生,随后,八一学院将试点扩大到全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海军、空军部分边远分散单位。目前,八一学院至少建立了287个教学站点,其中军、师级教学中心49个,旅、团级教学辅导站238个,教学点延伸到西沙群岛等基层哨所;开设有法律、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行政管理等8个大、中专专业,参加学习的士官超过10万人。总参学院依托部队院校设立了教学点26个,下设辅导站82个,开设有法学和行政管理两个专科专业,学员2.4万多人,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

1999年,为适应部队教育训练需求,总参军训部牵头建设了军事训练信息网,其网络规模覆盖全军团以上单位训练部门。在网络联通的同时,组织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与装备学院牵头开发“军队院校网络教学系统”,系统在网络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建设、部队与院校沟通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促进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对接。2012年“军队院校网络教学系统”升级为“军队网络教学平台”,集网络教学、网络答疑、网络作业、网络测验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了网络课程数千门,有力地推动了部队教育训练。

2013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原装备学院等军队院校参与建设了“梦课”学习平台。平台为广大官兵提供的服务功能包括微视频授课、随堂测试、学习进度跟踪、作业评判、学习论坛、课程考试等。平台正在逐步完善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数据查询等前台和后台管理功能。平台借鉴部队教育训练特点,通过评选学习达人,建立学习互动排名机制,激发广大官兵“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截至2017年10月,全军23所院校、部分兵种训练基地和部队、中山大学在梦课学习平台建立了242门慕课,72门微课程、69门视频公开课,全军36万余人在梦课学习平台上注册学习。梦课学习平台以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催生战斗力,为实现强军目标做出了贡献。

1.7.3 我军在线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搞好军事在线教育,应当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要尽早做好顶层规划。首先是做好顶层的战略谋划,推动我军在线教育走上“院校主体、机关支持、官兵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在线教育全面纳入军队教育训练体系,依据中央军委的《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军事职业在线教育需求,做好在线教育的体系设计,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结合的办学格局,建立全员全时全域的泛在学习环境,建设覆盖全军职业岗位的教育资源体系,配套完善有组织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制度机制。要制定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跨校互认、部队和社会认可等相关规定和配套政策,明确优先和重点资助的课程。慕课和SPOC课程的建设要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战场,围绕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要有序推进,避免一哄而上,出现所谓的“MOOC泡沫”。要先试点后推广,选择部分军队院校与战区、军种进行军事职业在线教育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后再向各战区和军兵种推广。

二要完善相关制度标准。首先,要探索构建在线教育的课程认证、部队认可、学分认证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课程本身的认证是在线教育学分认证的前提基础,要统筹规划对在线课程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相关因素的课程认证。部队认可是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将学习成绩与岗位任职评价考核挂钩,激发官兵认真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分认定参照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结合军队在线教育实际,推进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其次,在线教育管理部门要持续跟进在线课程的考试、监管、颁发证书等发展,探索建立在线教育课程的诚信管理体系,解决在线教育的学习真实性问题。从技术角度实现在线学习过程监控与在线考试监考、用“笔迹”检测技术对学员身份进行识别。全军建立在线教育课程诚信数据库,学员的每次学习数据、诚信情况都收入数据库。第三,构建全军在线教育数据库,记录部队官兵的在线学习数据,包括官兵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学习习惯等。通过对学习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掌握官兵在线军事职业教育的形势、特点和趋势,为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信息支撑。要通过制度、技术等手段保证军事在线教育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要尽快制定标准规范。制定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课程资源、应用系统、运行管理、安全保密等标准规范,提高军事在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要精准对接合作需求。首先是突出军事特色和科技特色,以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为主体,围绕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进行课程设置、内容安排等,坚持军事职业普遍性要求和个性需求相统一,精准对接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军兵种官兵的具体需要,可设置军事基础、军事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政治理论等基本模块,凸显专业领域特色和军兵种特色。其次是对具有共性的基础课程,利用慕课大规模的优势,着力构建军民融合的技术平台。利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等地方高校和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浪费。再就是充分利用军队现有网络平台和基础条件,整合部队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家教育云的发展模式,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和各战区、军兵种的局域网,构建高效安全实用的军事职业在线教育课程平台,形成全方位开放式军事职业在线教育培训格局。慕课较多利用维基空间、谷歌聚点、YouTube等工具来进行学习讨论、创建和分享视频等教学活动。要结合军事职业在线教育课程平台特点,研发具有我军特色的慕课、SPOC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

四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着眼军队建设发展和作战能力需求,着眼军队人员个体自身发展需求,区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构建军队在线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其中,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高等教育相应专业课程体系接轨,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区分各军兵种和职业领域,重点建设基础知识拓展、应用能力提升两类课程。

五要加强课程建设管理。探索在线教育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规范需求生成、建设立项、组织实施、验收上线、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把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服务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制定全军的在线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明确进度安排、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验收方式、承建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相应监管与执行机制,提高在线教育课程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启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按照示范引领、体系推进、集优集约、逐步完善的思路,以院校学科专业知识和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突出联合、注重通用,加快转化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六要构建学习动力机制。构建在线教育的学历学位、入学资格、任职资格、经济补助等动力机制,推动在线教育学习成果与军队人员职业发展紧密挂钩,最大限度激发军队人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

1.7.4 我军在线教育的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能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搭建融通桥梁,尤其是通过课程学分认定和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各类教育形式不断沟通衔接,为包括“梦课”在内的在线教育课程超市的建立提供有效途径。

一、在线教育中学分银行的作用

课程学分认定是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学分银行对课程进行统一学分认定和转换,能从顶层设计上将军队院校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军事职业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课程进行整合,在避免重复学习的同时,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对课程进行分值认定更加突出实战化标准,使军队院校课程设置和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大向部队靠拢、向实战靠拢,促使课堂和战场对接。

学习成果互认是学分银行的核心功能,它能公平地对待学员的学习成果,无论是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培训学习成果还是无定式学习成果,认可学员先前的学习培训经历和工作经验,并经过评估认证后,授予或转化为标准学分。也就是说,它能把军队院校教育的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部队训练实践的无定式学习成果和军事职业教育的非学历培训学习成果在官兵的终身学习账户中作为地位平等的学习成果统一加以认可,一方面通过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把三者紧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摆脱偏重学历学位等学历教育成果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专项培训等非学历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科研学术、比武竞赛、荣誉奖励、演习演练、技术支援、服务保障等无定式学习成果的地位,有利于广大官兵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在线教育中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

学分银行衔接机制通过课程学分认定和学习成果互认促进了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的融合互补、无缝衔接,推动了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官兵知识、能力、素质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拓展性,形成递进式人才成长方式。

通过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促进军内各类各级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打造联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学分银行的教育资源“立交桥”建设,有利于推行资源共享的“一卡通”制,有利于贯彻教育资源系统整合、开放共享、合力育人的理念原则,不断突破军内教育资源固有的观念性、标准性和组织障碍,建立能够连接部队基层、各级机关、院校、地方教育资源的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规则。为建立此共享规则,成立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方参与的学分银行信息资源标准建设委员会,统一制定信息资源标准化规则,再结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适应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官兵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综合性在线教育平台和联合培训平台,消除教育资源分割封闭的障碍,使广大官兵能更多享用优质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逐步建立军内学习成果认证联盟,构建全程、全时、全域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成果认证联盟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制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转换规则、学历教育之间的转换规则、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标准等内容,目的是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非正式、非正规教育融通的教育“立交桥”。显而易见,学习成果认证联盟是依据学分银行衔接机制要求建立的,它深化和扩展了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的认证、累积和转换范围。

如果建立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果认证联盟,有利于衔接系统职能、整合教育资源、统一管理机制、规范学习成果认证标准,无疑能大大促进“三位”一体化的进程。学习成果认证联盟可以在全军学习成果认证中心指导下成立战区学习成果认证联盟和军种学习成果认证联盟。当然这两种学习成果认证联盟的基础是院校联盟和院校-部队联盟。学习成果认证联盟的建立会突破地域和军种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程度,提高官兵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在不同院校、不同兵种部队的认可度,有利于减少学历学制的时间限制和学习的地域限制,为广大部队官兵提供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和方式,从而为广大官兵提供多样化、弹性化的成长成才渠道,有利于构建全程、全时、全域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树立大教育、大系统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复合型、联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学分银行和终身学习是现行教育制度创新改革的突破点和抓手,其开放性、共享性、终身性、全员性的特点和理念有利于不断冲击现有相对封闭分割、相对偏重学历教育的军事教育体制。

此外,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形式、教育资源和学习成果的衔接与沟通,学分银行的衔接机制需要国家法律授权和政策制定来强制性推动,从而能推进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者的结构性改革调整,从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联合培养的角度对军事人才成长路径进行全过程、全系统、全周期的总体设计,改变军事院校传统的封闭状态,跳出军校教育小系统,革新人才培养原有的浅、散的“小联合”,加快与部队训练联合,与职业教育乃至地方教育深度融合,整体逐步纳入国家教育大系统、大循环之中,实现军事人才跨部门、跨兵种、跨领域的良性互动与联合培养,逐步形成复合型、联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三、在线教育学分银行学分转换

在线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将学分银行与课程超市对接起来。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超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超市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升级版,是将各类课程置放于网络上,供学员选用,这是实现随时随地选择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将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纳入军队院校发展战略中来,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教育平台加以建设。抓住机遇,适应新型网络学习模式的产生,迎接军队院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更深层次变革。其次,要搞好顶层设计,做好统一部署和科学规划,进一步谋划军队院校信息化进程,搭建一个具有军事特色、适应军队教育发展的在线教育平台,使在线教育能够成为现代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全军范围内各个群体的学习需求。再次,要合理规划在线教育平台,设计科学、系统和有效的课程体系。对哪些课程是适用于在线教育的、哪些课程是要优先重点建设的要做全面规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今后在线教育课程的充实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课程资源选取要有严格标准,建立课程选拔制度,优先选拔名校、名师和优质课程。在线教育平台上运行的课程要通过正式审查,形成课程的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机制。

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学分银行系统,需要与平台紧密关联,实现在线学习和非在线学习学分的统一管理、实现终身教育登记、学习成果(学分)认证、学分累积、学分兑换、折算、借贷、学习档案查询等功能。学分的通兑与折算、学分借贷、学分管理机制是学分银行系统的设计开发难点。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仅是对学习的管理方法上的改变,而且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改变。要把理念融会于学分银行系统中,需要优秀教员与软件编程人员密切的配合。系统科学与否、能否可靠高效地运转,要靠各方人才教育理念的融合和集体智慧。

官兵在以往的职业教育经历中,都会有课程学习的学分、考核成绩或相关证书,转换到学分银行系统中就有一个学分互认和学分转换的问题。学习成果的学分互认和学分转换作为教育衔接的形式和中介,是“学分银行”制度的核心内涵,也是在线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学分质量存在差异、考核成绩标准不一,增加了学分互认和转换的难度。学分认定转换的系数需要在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官兵进行课程的实务测试、面试、考核等方法确定,确保转换的公平公正。学分互认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权威的组织,严格学分的认定、累积、折算、兑换,以保证所获证书的公信力。

1.7.5 我军在线训练课程的建设

有专家将我军军事职业教育课程类型分为在线教育课程、微课和在线训练课程3种,认为在线训练课程是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一种课程形式,是具有军队特色的一种在线课程。

一、我军在线训练课程的概念与作用

目前,在线训练课程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在线训练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部队在训练中遇到的以下问题:一是部队自主训练资源有限的问题。现有的训练条件存在时间、空间和资源推送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大规模在岗人员装备教学、技能培训需求。二是装备教学课程在线交互难的问题。现有的在线课程还不能完全解决装备教学中交互式学习的问题,其设计理念主要以“获得学习”为主,而对“实作教学”“交互学习”“协作学习”等考虑不足,因此设计出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另外,其教学活动主要以知识为中心的理解类活动为主,包括视频讲座、案例研读、资料阅读、操作演示、讨论交流等,而对任务创建类活动,例如战术流程作业、装备操作类活动(如器材使用、检测和维护)、职业考证类活动、竞技类活动等设计不足。三是在线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还没有进一步发掘。

因此,在线训练课程依据军事训练大纲,大量采用Web技术、虚拟技术和社交媒体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为全军在岗人员提供游戏化训练环境和实战化背景,增强受训人员的沉浸感,提高在线训练课程的交互性。通过在线训练课程,可以开展装备原理教学、装备虚拟操作和战术运用训练等培训任务,在完成知识传播、技能提升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岗位使命感和军人职业荣誉感。

2017年,某部队院校制作完成了全军首门在线训练课程——《舰队使命——损管总动员》,如图1-14所示,在军事职业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线训练课程丰富了军事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虽然在线训练课程还存在着制作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教学标准要求高等问题,但是随着在线训练课程相关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在线训练课程开发平台的推广应用,在线训练课程将在军事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1-14 全军首门在线训练课程——《舰队使命——损管总动员》

二、我军在线训练课程的学习模式

在线训练课程的学习模式主要有在线平台模式、配套设备模式和移动模式3种。在线平台模式是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实时获取在线训练资源,课程内容和训练科目通过“在线训练社区”实时更新,学习者可开展远程协同、实时交互式训练,训练的统计数据可实时传回;配套设备模式通过训练请求,在训练本地生成虚拟训练场景,开展装备虚拟操作教学和训练,在相同的场地,能够生成不同的虚拟训练场景;移动模式是针对离线状态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可以将课程的资源部署在移动终端,用户可以不受网络硬件条件的约束开展学习和训练,移动终端可定期与在线训练平台连接,更新学习资源,上传训练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