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1 认识会计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各种劳动耗费,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类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基于这种客观要求,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和比较,以便了解和控制生产活动过程,于是就产生了会计。会计大致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在我国,远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结绳记事”“刻竹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可以说是会计的萌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出现了用来登记会计事项的“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会计上发明了“四柱清册”,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明末清初,商业和手工业趋向繁荣,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和“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清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又产生了“天地合账”,要求一切账项都要在账簿中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龙门账”和“天地合账”的应用,对我国会计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二)近代会计阶段

会计方法经历了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转变的过程,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单式记账法发展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重要标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会计也随之有了长足发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复式记账法,它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从此,复式记账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厂制度确立,并出现了股份公司,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方法。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日益复杂化,使会计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使会计从一门应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由于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股东及其他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方面,要求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信息,要求公司定期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告。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经过独立的会计师鉴证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这样,一大批专门从事审计查账业务的会计师在英国应运而生,还成立了一批会计师协会。从此,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也扩展了,会计的作用得到社会承认。

(三)现代会计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现代会计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各国的经济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会计技术的规范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出现了电算化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

财务会计是以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手段,以公认的会计原则为核算依据,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完整地、总括地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

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是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实现最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以企业内部决策、管理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对会计、统计等资料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为正确进行最优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信息,实现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和对各个责任的考评。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为反映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有关方面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记账、算账和报账是会计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2.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为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真实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拓展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会计职能除了具有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其他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预测经济前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量或定性地判断、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2.参与经济决策

参与经济决策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决策信息。

3.评价经营业绩

评价经营业绩是指利用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经营成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并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指的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存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也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资金的投入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属于债权人权益)。投入企业的资金在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同时形成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形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的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在产品完工后又由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企业的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由此可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缴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是资金运动的终点。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担负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因而其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四、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投资者

投资者需要通过对将要投资或者已经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来综合评价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创利业绩和未来获利能力,判断其投资的安全性和内在风险,据此做出投资决策。

2.债权人

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债务人的资产质量、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此确定是否贷款给债务人以及贷款的金额、时间等。

3.企业管理者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此可以分析已做出的各项经济决策正确与否,从而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政府相关部门

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某些经济行为依法履行直接的管制权。国家税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审阅了解企业纳税情况;政府财政、审计部门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了解企业会计事务的规范情况。

5.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潜在的投资者,他们根据企业公布的财务会计信息,估算投资预期成本和收益以及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产。因此,会计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五、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包括货币计量单位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非货币计量单位主要有实物计量单位和劳动(时间)计量单位。而货币可以作为衡量所有财产物资、劳动消耗和收入成果的尺度。因此,会计在日常核算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再辅之以其他计量单位,对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只有掌握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会计分析结果;而会计检查则是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检验。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4.会计是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5.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