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光与色

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制作效果图会用到灯光或日光,不同的光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光照在不同的物体上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体现。一张效果图给人的第一视觉就是画面的色彩,其次是空间,所以研究光与色的原理就是为了在效果图表现中能更好地把握光的用法,以此来达到第一视觉的美感。

光波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成7种颜色,这7种色彩组成了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光的本质其实就是波,所以能产生反射(反弹)和折射(穿透)。一个光波周期,红色的光波最长,橙色其次,眼睛所能看到的最短光波是紫色光波。不同的光波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眼睛看到的物体(除了物体本身会发光外)其实就是它反射过来的光,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就是它所反射的光波,其他的光波被吸收,吸收的光波会以热的形式进行转换,所以人们在夏天爱穿浅色的外衣就是因为浅色会把光的大多数光波反射掉。

在图1-1中,计算机用3种基色(红、绿、蓝)相互混合来表现出所有彩色。红与绿混合产生黄色、红与蓝混合产生紫色、蓝与绿混合产生青色,其中红与青、绿与紫、蓝与黄都是互补色,互补色在一起会产生视觉均衡感,所以我们经常能在效果图中观察到用蓝色的天光和暖色的灯光来表现效果图的美感。

技巧与提示

若不了解光与色的原理,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例如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在道路两旁会用绿色的灯光来照射绿色的树,那么假如我们用紫色灯光来照射绿色植物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由于紫色是绿色的补色,因此在紫色中没有绿色的光波,而只有黄、绿、青3种色中有绿色光波,所以当紫色的灯光照在绿色植物上时就不会有绿色的光波反射出来,最后的效果就是绿色的植物会变成黑色。因此在为场景设置灯光时,首先要观察灯光所能照射到区域内的物体的色彩,然后再选择灯光的色调。

图1-1

色温

上面讲到灯光照到物体表面时,未被反射的光线会被吸收,并且会以热的形式进行转换,下面就来讲解常见光源的色温。

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在可见区域的辐射和在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在图1-2中,在色彩纯度最高的时候,色温越高,光就越接近暖色;色温越低,光就越接近冷色。当色彩纯度不是最高的时候,色温与温度就不一定成正比。虽然日常感觉太阳所照射出来的黄色比较暖和,但是色温是按照物体辐射光来定义的,因此蓝白色比黄色的色温更高。

图1-2

技巧与提示

标准烛光为1930K(K是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溢色-

颜色具有传播性,主要包括漫反射传播和折射传播。当光线照到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将部分色彩进行传播,传播后会影响到其他周围的物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溢色。

在图1-3中,当阳光和天光照射到草地时,草地会将其他的颜色吸收掉,而将绿色光波漫反射到白色墙面上。

由于白墙可以漫反射所有的光波,因此观察到的白墙颜色就变成了绿色。同样的原理,当阳光穿过蓝色的玻璃时,墙面会变成蓝色,如图1-4所示。合理运用溢色能将效果图的真实感打造到最佳效果。

图1-3

图1-4

技巧与提示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在特殊光照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被照物体的色彩与光源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色彩的传播性,掌握了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光与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