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
- 郭永进 于树泉
- 1068字
- 2020-11-21 19:48:59
第二章
道的特性 超越二元对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ǔ)“无为”之事,行(xíng)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妙解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友善。(因众生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民心不纯、世风日下。自我若起虚妄分别,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
界定出何为美,同时就制造出何为丑;界定出何谓善,同时就创造出了不善。
不去做对比,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的存在。一旦做对比,就有二元区别产生,若加上个人好恶,就马上产生二元对立、冲突。
有与无是相对比而生。难与易是因相对比而成。长与短也是相对比才形成。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也都是因对比区分才形成这些概念。
所以得道的圣人,不去虚妄分别、妄下论断,不胡作非为。自身顺天之道而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效法道化育万物,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从不推辞;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做很多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居功。
就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其所积累的阴德就不会消失。受益的众生会永铭在心。(有自夸、居功之心,其功就会很快抵消掉。)
导读
本章第一段是理解的难点,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难道老子崇尚是非不分、美丑不辨?
事实上,老子并不否认是非、美丑的客观存在,他所否定的只是人们从“自我”的好恶出发,按照一己的标准,去虚妄地界定美丑善恶,导致社会纷争不断,乱象丛生。
智慧分享
人们习惯以自己的是非好恶为标准去评判万物,比如:喜欢晴天,就讨厌下雨;喜欢春天,就排斥冬天;喜欢白净,就厌恶黝黑……结果,人为编织出一张天罗地网,导致世界乱象丛生,是非不断。
有句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实并不是萝卜与白菜有多大优劣的区别,而是人们的偏爱不同。如果有一天有人为萝卜白菜孰优孰劣争执起来,甚至打的不可开交,那真会贻笑大方。正如傅雷先生所云: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把自己搞的精神失常的生物”。
大自然向来不会这样。
“自然界好像丝毫不懂人类的相对世界,自然不会生出真蛙或假蛙,也不会有合理的树或不合理的树,也没有对的海洋或错的海洋,也找不到有道德的山或无道德的山。对大自然而言,没有所谓美丽的品种或丑恶的品种,他喜欢所有的生命。”——坎恩·韦伯《事事本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