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承庭训继家学

刘祖贻先生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金门山的刘氏中医世家。安化县地处湖南中部,雪峰山脉蜿蜒其间,资水穿流而过。这里山水灵秀,人文历史悠久,是古老而神奇的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安化金门山的刘氏家族以中医、诗书传家已历300余年。刘氏中医不仅在安化县境内,而且在周边县城如桃江、桃源等地亦颇负声望,延医求治者接踵,拜师求学者甚众。其医名之著可见一斑。
据族谱记载,刘老家中自清康熙年间起以行医为业,先祖继黄公由儒而通医,后师从“嚣嚣和尚”,得其真传,医术益精,遂成为当地名医。《安化县志》曾载:“继黄公精岐黄术,施药救人积年弗止,诚一时名士。”其子孙薪火相传,历数百年,其间名医辈出,在当地享有盛名,《县志》中亦屡有记载。
刘老为刘氏家族第九代传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5岁入学,完成启蒙教育后,即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在他12岁那年的一个夏夜,塾师与诸生乘凉,月送清辉,沁凉宜人。师心有所感,轻摇蒲扇,命众人即景吟诗。先生率先吟成一首绝句:“纳凉桐阴里,犹闻墨香浓;清风生袖底,明月落怀中。”塾师听后,既惊且叹,赞其年岁虽小,却文思过人。
先时刘老尊翁曾要求塾师开讲医书,但其认为为时尚早,自闻此诗后,即欣然答应为先生开讲医经。从此,刘老即步入岐黄之门,开始了学习中医的历程。他由诵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四言药性》、《汤头歌诀》、《濒湖脉诀》)开始,继而精读《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经纬》等经典名著。文是阶梯医是楼,他开始研习中医经典时,国文已有了相当根底,可以说手握着一把金钥匙,为深入理解、掌握古籍精髓打下了良好基础。
13岁时,刘老在父亲永康先生的指导下,边临证,边读书。最初为侍诊,父亲出诊时,他从旁协助,观察并体会诊治方法。由此,来自书本的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直观认识,领悟得更加深刻。时值解放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急重症病人甚多。永康先生以擅治伤寒热病及内、妇、儿科等杂病著称。他胆大心细,用药如神,屡起沉疴急症。如某县长,一日感寒后引发吐血旧疾,吐血盈盆。医治无效,甚危殆,急延永康先生出诊。察其恶寒发热、舌苔白而脉反沉细,诊为太阳、少阴两感,先生力排众议,急投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而热退血止,知者无不惊服。屡次目睹父亲成功救治危重、疑难病症,刘老深感医为仁术,立志要成为父亲一样的良医。侍诊之余,在父亲的指导下,刘老开始研读家传医书《医学一串珠》,掌握了内、妇、儿科临证辨治要点。从此,由侍诊转而襄诊,学识日进,至15岁时已可独立应诊。
数十年之后,有感于家学渊源对自己从医打下的良好根基,刘老深情赋诗一首:“束发承庭训,藜阁书香浓;薪传历十代,医学境无穷;纸上得来浅,实践始能通;春回生意满,花映杏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