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老了:越活越轻松
- 唐丽丽
- 106字
- 2021-03-29 00:06:18
第4章 古代的老年人——西方世界老龄观简史
老化处于道德和灵性的最前沿,如果没有谦恭、自知,没有爱和同情,不能接受躯体的衰弱和生命的有限性,缺乏神圣感,便无法跨越老化所带来的未知、恐惧和神秘感。
——Thomas R.Cole《生命之旅》
对老化的假设和S先生的故事
S先生是一位90多岁的作家,被传唤到法庭。他的儿子们坚持认为他已经没有能力管理财产了。S先生在法庭为自己辩护。他承认最近这段时间他可能忽略了他的工作,因为他刚刚完成一部戏剧的创作。在他向法庭朗读了剧本之后,法庭迅速驳回了这宗诉讼。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你最近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
这件事收录于西塞罗(Cicero,古罗马著名政治家)于公元前44年所著的《论老年》( Essay on Old Age)中,“论老年”也是我们私人定制读书会的一个主题,故事中的S先生就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希腊悲剧作家),他当时所写的戏剧正是他的杰出作品《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Oedipus in Colonus)。
人们普遍认为,在古代老年人是得到重视和尊重的,甚至倍受崇敬,而当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敬则逐渐减退。但是,历史学家挑战了这一观点,他们整理出大量的证据驳斥这些历史上针对老化和老年人问题的常见误解。
另一种常见的观念是老年本身是一种由现代医学产生的现代现象,这确实有一定道理。在古希腊,人均期望寿命只有20~30岁;到1900年才达到50岁左右,而现在的期望寿命为80岁左右。然而,事实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男性和女性能健康地活到80、90岁的例子。古代人均期望寿命较低是由于出生婴儿死亡率较高所致。在很多世纪中,提到死亡人们不仅想到老年人,也会想到儿童。在20世纪以前,老年人都不敢确定他们的后代是否活得比自己更长。
在历史长河中,绘制一张关于老年人的形象是很复杂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思考以及如何真实地经历衰老也同样是复杂的。没有社会科学家对相关数据进行过记录,就算是有关于老年人的记载,也很少是老年人自己描绘的。而且,不是所有的书面材料都能够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让历史学家可以找到它们。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功绩,但是很少有人熟悉他与吉拉斯(Geras)之战,吉拉斯是老年人的化身,其形象只出现在一些陶器上,而具体的故事已经失传了。另外,在17世纪或18世纪之前,女性、贫穷者以及仆人们的经历也很少被提及。
在探索老化的历程中,另一个困难在于所有人都在不断变老——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都在变老。从历史维度上看,人们定义老年的开始,从35岁到70岁之间的任何年龄都有。无论我们认为老年从何时起,它都会持续几十年,所以这个群体中就会存在多种不同的情况。其次,有些人反对使用年龄群体这个词。正如一位65岁的英国女性跟研究者抱怨,“这种以一个特定年龄群体的模式来对待所有人的习惯在某些方面是错误的,无论是哪一种年龄群体,人的个性都将被抹杀”。不是所有65岁的人都用相同的方式经历65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年龄。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只有那些比我大10岁的人才是老年人。
还有一个复杂的因素是积极和消极的对比问题。就像我们看到的,对待老化的态度有时是非常苛刻的,而有些时候又看起来很积极。然而实际上,在苛刻时代中,老年人的待遇要比“积极”时代好很多。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历史学家还是能够将几千年来人们对待老化的态度整合在一起。我们在历史中获得的知识常常是通过艺术或文学著作的形式得以丰富的。某些主题在每个时代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包括当下,老化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健康、独立性以及对贫困和耻辱的恐惧等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富人有时也会担心进入老年后会变的贫困。一位畅销书作家最近在《纽约时报》中描述这种焦虑:“一件香奈儿夹克会让人变得优雅……这对很多女性来说都是事实……最后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女是让我们感到最黑暗、最冷酷的恐惧”(Schwarzbaum,2013)。此外,纵观历史,宗教对老化的认识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受宗教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某些模式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比如,随着寿命延长,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死亡本身对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在中世纪,老化是与审判日(Judgment Day)以及救赎联系在一起的;之后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与健康和成功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对道德的评判;最后,老化的焦点集中在健康以及生前、身后的经济保障。
历史学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于1992年指出,随着时间变化,一种新的看待老化的方式被固定下来,对生命的观点也更加统一。人们开始把老化看作是一趟个人旅程,而不是一种预设模式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结构的推进过程,会把人们各自在变老中的灵性和情感体验考虑在内。
另外,早期的思想家倾向于通过不同的分段系统来看待年龄,经常使用一些自然现象来比喻生命的不同时间段。有人将生命分为三个阶段,就像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夜晚是最后的阶段;有人将生命分为四个阶段,就像四季,那么冬天则象征着生命的最后时光;还有人赞成七阶段分法甚至是十阶段分法。
无论是把生命看作不同的阶段还是一段旅程,有一个主题将我们所有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联合在一起,这个主题就是——生命中哪些方面可控,哪些不可控,是什么最先让我们感到生活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