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教室里,初秋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整整一节课,有老师精彩的讲解、有同学真诚的分享、有自己认真的思考,置身其中,好像有一股清新、温暖、芬芳的风在教室流动,让朴素的教室,满室馨香。
几年未见面的朋友,见面后都会问:“你现在还给学生上课吗?”每次我都回答:“上啊,这就是我的职业啊。”即便已经做了多年的管理,即使再忙再累,我都没有想过离开讲台、离开学生。
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课堂?不仅是出于对心理学专业的挚爱,也不仅因为对传播心理学的福祉持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更因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说的,课堂能焕发的生命光彩。这些生命光彩,携带着灵动的智慧、温暖的人性,深深吸引着我。
记得有一次,带领学生做“姑娘和水手”的团体活动,这是一个涉及伦理道德、爱情、忠贞、忠诚的两难判断活动,目的是要澄清和辨析价值观念。
故事的内容如下:
一艘船遇上了暴风雨,不幸沉没。船上有5个人幸运地乘上了两艘救生艇。一艘救生艇上坐着水手,姑娘和一位老人;另一艘上坐着姑娘的未婚夫和他的亲戚。气候恶劣,波浪滔天,两只救生艇被打散了。
姑娘乘的艇漂到一个小岛上。与未婚夫分开的姑娘惦记着未婚夫,千方百计寻找,但找了一天一点线索也没有。第二天。天气转好,姑娘仍不死心,继续寻找,还是没有找见。有一天,姑娘远远地发现了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她就请求水手,“请修理一下救生艇,带我去那个岛上好吗?”水手答应了姑娘,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陪他睡一夜。陷入失望和困扰的姑娘找到老人,与他商量,“我很为难,怎样做才好呢?请你告诉我一个好方法。”老人说:“对你来说,怎么做正确,怎么做错误,我实在不能说什么。你扪心自问,按你的心愿去做吧。”姑娘万般无奈,寻未婚夫心切,结果满足了水手的要求。
第二天早上,水手修好了艇,带着姑娘去了那个小岛。远远地,她看到了岛上未婚夫的身影,不顾船还未靠岸,从船上跳进水里,拼命往岸上跑,一把抱住了未婚夫的胳膊。在未婚夫温暖的怀抱里,姑娘想:要不要告诉他昨晚的事呢?思前想后,下决心说明情况。未婚夫一听,顿时大怒,一把推开她,并吼着:“我不想再见到你了”,转身跑走了。姑娘伤心地边哭边往海边走。见此情景,未婚夫的亲戚走到她的身边,用手拍着她的肩膀,“你们两人吵架我都看到了,有机会我再找他说说,在这之前,让我来照顾你吧。”
描述完故事的情节,我请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五个角色:姑娘、未婚夫、水手、老者和亲戚进行判断,谁是最道德的,并按照道德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每次同学们的排序各不相同,之后的讨论也十分热烈,甚至会为彼此不同的见解而争论。
我发现,在对姑娘和未婚夫的排序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很大:较之女生,很少有男生将姑娘排在第一位,他们认为,姑娘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分享中,一个叫凯的男生将姑娘排到最后一位,他说:“姑娘不应该答应水手的条件,找自己的未婚夫是对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失去贞洁。一个姑娘,一旦失去了纯洁,就有了污点。”
凯的发言引起女生的一片反对,这时,筝站了起来,这个学校辩论赛的优秀辩手,伶牙俐齿,反应敏捷。
“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那是带有封建色彩的大男子主义的表现。姑娘之所以失去纯洁,是担心自己的未婚夫,是为了寻找未婚夫,她为爱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有什么错?相反,她很勇敢,也很诚实,没有隐瞒这件事。这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为什么总是在强调女性的贞洁,那男性的贞洁呢?为什么男性出了这样的事就可以被原谅?他们就不应该为爱情守身如玉吗?”
筝犀利的语言,散发着极大的气场,教室里格外的安静。还没等我张嘴说话,谁也没有料到,凯不急不慢地说:“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们都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你见过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吗?”凯的话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也被凯此时巧妙地引用辜鸿铭的话,以及那种慢慢悠悠的幽默劲儿逗笑了。
那节课,我们探讨了道德的社会属性,如何看待贞洁、身体的忠诚与精神的忠诚以及性与爱情的关系等问题。我想,那节课上,我和学生都获得了精神的成长,我们的智慧在碰撞的过程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我还记得一节课,那是我设计的一个“班级凝聚力”团体活动,也是“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实操部分。因觉察到这个班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和谐的状况,尤其是男生之间不太团结,我精心为这个班量身设计了这个团体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我说声对不起”,我想让同学们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或许会伤害到某个同学或造成一些误会,勇敢地面对、致歉,冰释前嫌。活动开始,都是女生在参与。小女生在班里、宿舍会闹一些小矛盾、小别扭,彼此怄气,难免让有的人受委屈。有两个女生,借活动打开了心结,积压已久的情绪得到释放,两个女孩子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
在女生稀里哗啦的眼泪中,男生们始终沉默,一脸不关我事的冷漠表情。我正想启发、引导一下,坐在最后排的宇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对一个人说声对不起,更准确地说,我想代表我们班的男生对一个人说声对不起,我不知道能否代表。”
“我想可以的。不知道这个人是我们班的谁呢?”我问道。
“是勋,”宇说出来一个男生的名字。这个男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但因为想法简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显得有些幼稚,大家对他的观点经常嗤之以鼻。
“我们班男生经常嘲笑勋,有时会看不起他,孤立他。其实,勋很善良,从不招惹别人,他就是比较简单,有时说话不过脑子。我觉得我们做得有点儿过分,可能伤害了他。”
我记得在一次“小小动物园”活动中(注:一种心理投射活动,每个同学选择一种动物代表自己,从中投射出自己的人格特点和自我状态),勋认为自己是一只猫头鹰,而同学们都认为,他更像是一只刺猬。
在宇说这些话时,我发现,勋一直低头沉默着,待他抬起头来,眼圈红红的。这一刻,宇的话想必让他卸下了刺猬的自我保护和猫头鹰的警觉,他一定感受到同学们的真诚与善良,内心会暖暖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课堂,经由我和学生们的努力,充满温暖、平等、理解、尊重、信任、智慧,如此迷人,深深吸引着我,不愿离开。这样的课堂是有香味的,就像一个学生曾写到的:
“坐在教室里,初秋的明媚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整整一节课,有老师精彩的讲解、有同学真诚的分享、有自己认真的思考,置身其中,好像有一股清新、温暖、芬芳的风在教室流动,让朴素的教室,满室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