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有所养,当问谁?: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养老保障与老龄服务再思讨
- 高传胜
- 2993字
- 2021-04-01 09:46:26
五、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决胜未来的新抉择
从发展战略上考察,中国兴起依靠的是基于人力资源而形成的规模优势,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及其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已经开始削减这一规模优势。那么,中国是否可以放弃规模优势,直接转向创新优势呢?从中国产业现状、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结构以及国家创新总体水平看,目前规模优势不仅不能丢弃,反而应该继续增强。这不仅是解决大规模人口就业的现实需要,而且可以防止面临规模优势丧失、创新优势一时又难以建立起来的两难境地。因而,比较可行的战略选择,是在巩固和增强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增强创新优势,就像中国高铁那样,在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的同时,将引进吸收、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有机融合,走一条切合中国国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为了改变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必须对相关公共政策进行进一步改革与优化,其中既包括直接影响人口总量与结构的人口生育政策,也包括关乎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社会性投资领域政策,如教育政策、健康管理政策,还包括关系到国民潜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的营商政策。
(一)推进生育政策结构性改革,改善人口总量与结构
尽管国家已经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从以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国家优生优育的要求看,该政策还可以进行结构性改革与优化,亦即对综合条件比较好的中产家庭,可以实行更加宽松的生育政策,比如放开到三胎甚至四胎。这不仅有助于壮大中产阶层,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市场支撑。在供给面上,创新发展战略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有力支撑,中等收入家庭正是这方面的中坚力量,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不遵守政策、随意生育的情况比较多,而且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视野不够长远,通常难以给子女提供较好的教育条件;高收入的权贵家庭往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突破政策限制,生育的随意性也比较高,而且其子女出国留学与工作的越来越多,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难以依赖于这一群体。在需求面上,创新发展战略需要相应层次的市场需求作支撑,因为创新性产品需要有较强支付能力的购买者来分担其前期高昂的研发设计费用。鉴于高收入阶层的需求大量外流,只能依赖中产阶层的需求来支撑创新发展,否则,中国恐怕只能重回依靠外需促增长的老路上去,这种发展方式的风险在近些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接连不断地爆发危机性事件带来的巨大市场冲击中已经充分显现出来。再者,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也不能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否则不仅会面临较大的经济安全风险,而且会招致很多国家的抵制。
(二)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促进社会人力资本开发提升
改革人口生育政策,只是为人口数量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提供政策环境,要让出生的人口变成社会有用之才,还需要多层次良好教育体系的支撑。穷国越生越穷,除了医疗卫生落后之外,教育落后亦是关键原因。结合中国现状,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深化体制改革,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让各层次教育真正成为社会人力资本开发和提升的有效渠道。在教育理念上,要透彻理解哲学家罗素的话,把学生当成人、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将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人、理性人作为教育要旨。在教育体制和方式上,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对东亚教育的批评[13]对中国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即:体制中循规蹈矩的“普鲁士基因”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的需求,深受科举制度影响的考试制度让学生在重复练习、补习上浪费大量时间,大学入学考试更是偏离了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教育的人的目标。
(三)着力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全面提升国民工作生活质量
应对人口结构不利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要着力于改善人口数量与结构,还要从人口质量上下真功夫。健康的身体,是人力资本的物质载体,缺乏较高生命质量支撑,不仅增加人口数量的效应较低,而且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也会失去应有的社会效益。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60%)、环境因素(17%)、生物学因素(15%)和卫生保健因素(8%)。因此,从社会效用最大化角度看,应该倡导树立全民健康管理的社会理念,并依此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国民生命质量,还有助于延长人的生命周期中能够工作的时间并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进而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风险。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则是道术相济、标本兼治,如果“道”本身出现了偏误,“本”又抓错了,自然事倍功半。可见,合理分配健康管理资源至关重要。鉴于此,在将社会人力、财力投放在对健康仅有8%影响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健康影响占到60%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和影响力居于第二位的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
(四)切实推进负面清单管理,充分调动全民创业创新潜力
改革和优化生育、教育与健康管理,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环境来保障和支持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亦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全面落实中央的简政放权政策,切实推进负面清单管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宽松便捷有序的社会环境,是积极应对人口社会风险、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后一公里”工程。从宏观层面来看,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正在谋划和推出一系列壮大国有企业实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政策措施,这是加强国民经济基础、全面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鉴于现存国有经济主要是资本、技术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而,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全民的创造潜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是对国有经济壮大的重要战略补充,也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下,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有效途径。为此,针对中国现实状况,必须切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综合改革,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有效破除阻碍民众创业创新的行政性制约因素,还国民一片阳光普照的发展天地与施展舞台。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1).
[2]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J].红旗文稿,2011(9).
[3]李稻葵.论改革和中国经济崛起对经济学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11(2).
[4]王雷.中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变迁与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
[5]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王义桅.超越和平崛起——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8).
[8]尤努斯.企业的未来:构建社会企业的创想[M].杨励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9]高传胜.包容性创新:贫困治理的新思路[J].领导之友(理论版),2016(1)上.
[10]高传胜,刘志彪.以国民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2).
[11]刘志彪,巫强.扩大内需条件下的经济全球化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2]高传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双重风险[J].学术界,2015(1).
[13]中村修二.东亚教育问题的根源在哪?[EB/OL].(2015-03-09)[2017-10-28].http://learning.sohu.com/20150309/n409528036.shtml.
[I] 本文部分内容参见:高传胜.人口大国能否以及如何续写规模优势[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