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
- 李军
- 10586字
- 2021-01-28 11:04:07
一、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已发展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综合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之一。
(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自1978年以来,佛山GDP实现跨越式增长:198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9亿元,1992年又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53.39亿元。从1992年至1997年,连续7年每年都突破一百亿大关,直到2000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38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大关,为5651.52亿元,2011—2017年每两年都突破千亿大关,到2017年已达9398.52亿元,比1978年的12.96亿元增长了724倍,年均增长18.4%。(见图1-1)
图1-1 1978—2017年佛山GDP总量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与此相适应,佛山人均GDP也实现了飞跃增长:1878—1990年,佛山人均GDP每四年翻一番,1978年佛山人均GDP为559元,1982年增加到1007元,1986年为2204元,1990年为4518元,1990比1978年增长了7倍。1991—2003年间,佛山人均GDP由5720元增加到28162元,增长了3.9倍。2004年佛山人均GDP超过3万元,为33669元,2014年突破10万元,为101617元,2017年达到124324元,比1978年增长了221倍。(见图1-2)
图1-2 1978—2017年佛山人均GDP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佛山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GDP增长速度均高于广东和全国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GDP增长呈现明显加快势头,增长速度均在13%以上,最高达到1985年的26.7%和1995年的23.6%; 2001年至2010年GDP增长速度较前期减缓,但仍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中,GDP增长速度均在11%以上,最高达到2005年的19.4%和2006年的19.3%;2011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佛山GDP增速趋于放缓,但仍在8%以上,2013年达到10%。1978年至2017年佛山GDP年均增长18.7%,高出广东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水平3.6个百分点。(见图1-3)
图1-3 1978—2017年佛山GDP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2.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17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78.45亿元,比1978年的6.36亿元增长了近43倍,年均增长10.2%(见图1-4)。2017年,佛山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65亿元,比1978年的4.04亿元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9.4%。除粮食总产量减少外,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与1978年相比,2017年蔬菜产量79.68吨,增长2.3倍;水果产量4.30万吨,增长1.0倍;水产品64.36万吨,增长6.9倍。
图1-4 1978—2017年佛山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3.工业生产迅猛增长
佛山一直坚持工业主导方针,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佛山工业总产值21015.53亿元,比1978年的13.72亿元增长1531倍,年均增长20.7%,工业增加值5230.53亿元,比1993年的180.26亿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15.1%(见图1-5)。1993—2017年,工业增加值一直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0%左右,2000年以后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06年以来均超过96%(见图1-6)。
图1-5 1978—2017年佛山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图1-6 1993—2017年佛山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4.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佛山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40.22亿元,与1978年的2.38亿元相比,增长1613倍,年均增长20.9%,超过GDP增长速度2.5个百分点。与1994年的149.66亿元相比,增长24.7倍,年均增长15.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01.20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13.1%;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41.06亿元,增长19.3倍,年均增长14.0%;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7.81亿元,增长10.7倍,年均增长11.3%(见图1-7和图1-8)。
图1-7 1978—2017年佛山服务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图1-8 1994—2017年佛山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大幅提高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31.2∶50.4∶18.4调整到2017年的1.4∶57.7∶40.9(见图1-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78年的31.2%下降到2017年的1.4%,下降了29.8个百分点,相应地由三次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变为最小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50.4%上升到2017年的57.7%,提高了7.3个百分点,一直占据三次产业的最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从1978年的18.4%上升到2017年的40.9%,提高了22.5个百分点。
图1-9 1978—2017年佛山三次产业构成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从三次产业和GDP的增长速度来看,2001—2017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速度始终低于GDP增长速度,且2004和2006年均呈现负增长;第二产业除2003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外,其他年份同比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除2002年、2009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外,其他年份同比增长速度始终低于GDP增长速度(见图1-10)。可见,佛山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带动的,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虽不断增强但仍有限。
图1-10 1978—2017年佛山GDP及三次产业增长率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2.就业结构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从1978年的127.13万人增加到2017年435.51万人,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3.2%。在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日趋优化,199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为19.2∶53.6∶27.2, 2017年变化为4.9∶56.7∶38.4。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大幅下降,由1994年的19.2%下降到2017年的4.9%,下降了1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小幅上升,由1994年的53.6%上升到2017年的56.7%,提高了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大幅上升,由1994年的27.2上升到2017年的38.4%,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见图1-11和图1-12)。
图1-11 1978—2017年佛山总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图1-12 1994—2017年佛山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3.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40多年来,佛山工业体系日益完备,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53.5%变化为2017年的45.2%,下降了8.3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46.5%变化为2017年的54.8%,提高了8.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2017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为217.45亿元,占制造业比重为5.2%;通用设备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迅猛发展,2017年其增加值分别为184.97亿元和182.91亿元,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为4.4%和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17年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分别为179.23亿元和168.59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4.2%和4.0%。(见表1-1)
表1-1 1998和2017年佛山制造业各行业增加值及比重
表1-1(续)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年和2018年数据整理。
(三)经济运行效益稳步提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逐步加强
1.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佛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1.58亿元,比1978年的2.71亿元增长了243倍,年均增长15.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6849元,比1980年的571元增长了81倍,年均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390元,比1980年381元增长了68倍,年均增长11.5%(见图1-13和图1-14)。
图1-13 1978—2017年佛山财政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图1-14 1978—2017年佛山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来看,2008年以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2008年以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小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不断缩小(见图1-15)。
图1-15 1978—2017年佛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佛山工业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实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达到6212家,比1994年的1636家增加了2.8倍。其中亏损企业数不断减少,由1994年的652家减少到2017年的505家,亏损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1994年的39.9%下降到2017年的8.1%。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具体来看,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合计3708.18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8.6倍,年均增长10.3%;实现工业总产值21015.53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27.7倍,年均增长15.7%;产品销售收入20593.96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327倍,年均增长28.6%;实现利润1560.76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128倍,年均增长23.5%;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69555元/人,比1994年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8.7%(见表1-2)。
表1-2 1994—2017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1-2(续)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3.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不断扩大
佛山积极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多方资金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投资领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5.79亿元,比1978年的0.79亿元增长了5399倍,年均增长24.7%(见图1-16)。从固定资产投资分布的行业来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较大,1994—2017年,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多数年份均高于房地产业(见图1-17),这是佛山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
图1-16 1978—2017年佛山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图1-17 1994—2017年佛山工业和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佛山注重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基础产业投资941.61亿元,比2012年的463.46亿元增长了1倍,年均增长15.2%;基础设施投资829.68亿元,比2005年的158.83亿元增长了4.2倍,年均增长14.8%(见图1-18)。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运输业,水利和电力等行业是投资重点。2005—2017年,交通运输业累计投资1417.48亿元,占基础设施累计投资额的27.9%;水利管理业投资1116.43亿元,占基础设施累计投资额的2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69.95亿元,占基础设施累计投资额的11.2%(见表1-3)。
图1-18 2005—2017年佛山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表1-3 2005—2017年佛山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8年数据整理
(四)对外经贸规模显著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1.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佛山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佛山制造业优势,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对外贸易实现了新跨越。2017年佛山进出口总额为642.6亿美元,比1998年的71.17亿美元增长8倍,年均增长12.2%。其中出口464.8亿美元,比1998年的43.87亿美元增长9.6倍,年均增长13.2%;进口177.8亿美元,比1998年的27.3亿美元增长年均增长5.5倍,年均增长10.4%(见图1-19)。
图1-19 1998—2017年佛山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从出口额看,2017年比1978年增长了504倍,除1985年、1999年、2009年、2016年和2017年外,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七五”和“八五”期间增幅最高,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34.8%。“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增速均在10%以上,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4.4%和14.1%。“十二五”增速放缓,年均为7.9%。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出口一直超过进口,而且贸易顺差逐渐扩大,2017年顺差达287亿美元(见图1-20、图1-21和图1-22)。
图1-20 1978—2016年佛山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7年数据整理。
图1-21 1978—2016年佛山出口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7年数据整理。
图1-22 1998—2017年佛山贸易顺差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2.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结构逐步优化
佛山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上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佛山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31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5.8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23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8114倍,年均增长26.0%(见图1-23)。
同时,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均呈缩小态势,2017年与2002年相比,上述五大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减少了100%、45.3%、53.5%、3.7%和75.2%。而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势头强劲,规模显著扩大。2017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3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34倍;2017年服务业利用外资额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为32.9%,比2002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来看,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教育,这两大行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2002年均为零,2017年分别为6137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与2002年相比,上述两个行业利用外资额分别增长11.48倍和5.73倍。服务业中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017年四大行业利用外资额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分别为8.8%、7.0%、5.6%和4.3%(见表1-4)。
图1-23 1978—2017年佛山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表1-4 2002—2017年佛山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和2018年数据整理。
(五)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得到调整并有明显改善,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978年,佛山户籍人口为233.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4.6%;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占全省的7.0%;工业总产值13.72亿元,占全省的0.5%。2017年佛山户籍人口为419.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4.5%;地区生产总值9398.52亿元,占全省的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15.53亿元,占全省的15.5%。城镇规模和人口的不断扩大,城镇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佛山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佛山城市化水平覆盖率已达80%,比1982年的18.4%提高了61.6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储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佛山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屡创新高。198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71元,1984年超过1000元,到1996年已超过10000元,2007年超过20000元,2011年超过30000元,2017年达到46849元,比1980年增长了81倍,年均增长12.0%。同时,佛山认真贯彻、落实党对农村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381元增加到1986年的1019元,1997年突破5000元,2009年突破10000元,2014年突破20000元,2017年达到26390元。从1980年到2017年,增长了68倍,年均增长11.5%(见图1-14)。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2017年末,佛山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947.16亿元,是1978年的4235倍,年均增长23.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2.7%提高到2017年的73.9%(见图1-24)。
图1-241978—2017佛山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3.居民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佛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大幅提升。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0.4亿元,比1978年增长608倍,年均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48元,比1980年增长了54倍,年均增长10.8%(见图1-25)。
图1-25 1978—2017年佛山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来看,1997—2013年,佛山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97—1999年均在37%以上,1998年高达44%,之后波动下降,2000—2007年一直在32%左右,2008年后略有上升,一直在35%徘徊。2013年达到34%,比1997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这表明佛山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跨越小康,迈入相对富裕水平的阶段(见图1-26)。
图1-26 1997—2013年佛山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
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佛山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2017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3.34万人,比2015年减少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4.84万人,增加了15.0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2.97万人,增加14.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4.77万人,增加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6.05万人,增加14.62万人。
(六)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增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佛山始终注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设备引进的力度,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供了强力支撑。一方面,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工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198.5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总额为154.2亿元,比1994年分别增长89倍和114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6%和22.9%。另一方面,科技研发机构和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基本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与知识创新体系。2017年全市有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企业数为873个,比1994年的46个增加了18倍,年均增长13.7%;全市大中型企业办科研机构拥有研究人员62160人,比1994年的1904人增加了32倍,年均增长16.4%。同时科技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全市科技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专利申请和拥有专利数分别为24630件和13100件,分别比1994年增长296倍和31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1%和28.4%(见表1-5)。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15.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8.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6.6%,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7.6%。
表1-5 1994—2017年佛山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主要指标
表1-5(续)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1999—2018年数据整理。
2.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治理与保护,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面积不断扩大,2016年森林蓄积量为479.5万立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1倍;森林覆盖率为22.0%,比200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见图1-27)。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7年全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3.35万吨,比上年削减2.0%;二氧化硫排放量6.48万吨,比上年削减1.2%;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天数为29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分别达到97.5%和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8.4%。
图1-27 2002—2017年佛山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
资料来源:根据《佛山统计年鉴》2003—2018年数据整理。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成效
1.不断深化产权、投融资和户籍制度改革,构筑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新平台
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公有企业的改造,建立有效促进国有资产整合、运营和增值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通过对公有资本整合和重组,将公有企业改造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规范化的新型现代企业。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模式。推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先后推进了农村财务“村账镇管、组账村管”、引入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等改革,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2004年始,按照“谁投资、谁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多元化、市场化筹措资金,保障每年的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政府资源市场化和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办法,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管理体制。2005年出台《佛山市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多元化市场化的指导意见》,整合城市资源,开放公共事业投资领域,按照“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的思路,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市政建设维护、教育、医疗等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创新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凡是可以让投资者参与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都向全市、全省,向境内外开放,吸引民间、外地和境外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经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和社会化。三是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2004年佛山市出台了《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取消原有户口类别,将佛山市“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统一登记为“佛山市居民户口”,首创全市城乡一元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了“同城生活、同城便利”。
2.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2003年佛山实施新的行政区划后,利用市与禅城区事权调整、市与各区财政调整的契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放权于基层、还权于社会”改革,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简政放权,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府的管理职责和事权逐步到位,逐步实现政府管理重心下移。2009年顺德区作为广东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率先启动大部制改革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2010年佛山在总结顺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5月出台《佛山市区级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佛山市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意见》,在全市启动区级大部制与镇街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并于2010年6月顺利完成佛山四区的党政机构改革工作,于2010年9月完成镇街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大部门体制的建立,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运作成本。[1]二是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逐步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小市政府、大区镇(街道)”的格局和模式。
3.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水平。2012年佛山颁布了《佛山市企业登记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2014年,根据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和省政府《广东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发布了《佛山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公告》,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的登记,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2015年发出全国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2017年发出全省首张金融功能电子营业执照。2018年出台《佛山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三大方面20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并启用“佛山市商事主体一门式受理审批平台”,开创打造“5+5”商事改革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四个环节(执照、公章、发票、开户)5天内办结、营业执照自助办理5分钟完成,使佛山开办企业便利度再度提升。二是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2014年禅城区率先实施了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将原来部门之间相互分离的审批事项进行优化整合,推进线上受理、网上审批、一窗办结。2015年佛山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禅城经验,探索“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逐步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窗办、网上办”。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按照“综合受理、一窗通办”模式,将过去按部门划分的专项窗口整合成社会民生类、注册登记类、经营许可类、投资建设类、公安专项类、税务专项类六类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个综合窗口受理;综合窗口受理后,通过信息系统流转给部门审批,部门审核通过再统一反馈到综合窗口,由综合窗口发证,实现“一窗”综合政府服务。与此同时,将“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延伸到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12345热线,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网厅和实体大厅的办件申请,形成网上办事为主、实体办事为辅、自助办事为补的政府服务新格局。
4.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佛山制订实施了《佛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明确以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导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大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市场预期,打通供需通道,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转变。2017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五大方面25条举措,同时在全省率先成立佛山贯彻落实“三个支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5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基金,在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基础上,聚焦“三个着力”,即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着力推动以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颁布了《佛山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工作方案》,围绕突出重点“破、立、降”、搭好平台促创新、对标国际提质量、直面问题补短板、动真碰硬深改革五大方面,提出包括优化提升要素供给、统筹建设一批高端创新集聚区、升级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快推进大数据建设和共享应用等在内的17项重大举措,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显著成效,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2017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万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超过2.5万亿元。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佛山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525家,累计6642家;新增联盟标准26项,累计98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41项,累计1640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认证产品89个,累计2592个;中国驰名商标159件,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新申报4个,累计创建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