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简史:从大航海到物联网时代
- 黄洪波 徐丽
- 1936字
- 2021-02-08 18:10:07
机器时代降临
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马克思曾说,工业革命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实际上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也就是机器替代人力,资本换取劳动的过程。这里的资本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内的概念。资本对应的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政治经济权力。资本是工业革命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形成、积累与扩张的过程贯穿整个工业革命。资本积累足够了,革命的爆发便也顺理成章了。
16世纪,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气势汹汹远征英国却惨遭败北。此外,英、荷对战多次,英国胜利居多,西、荷两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海外扩张的优势被英国取代。自此,英国人的足迹开始踏遍各大洲,以“日不落帝国”的强者姿态登陆各个大陆。
从16世纪到18世纪,200年的殖民掠夺,构成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从本质上说,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过程”。掠夺手段一开始就充满血腥与暴力。英国商人和贵族先是在劫掠西班牙、葡萄牙满载美洲金银和东方香料的船只中大发横财,然后在非洲大搞奴隶贸易。作为英国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印度遭受的掠夺也十分惨重。据统计,1757—1815年英国搜刮的财富高达10亿英镑。难怪那些频繁踏足殖民地的英国人,回国之后,一个个都富甲一方。英国通过这样强迫和掠夺的贸易,使大量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回国内,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进一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的英国主要以出口羊毛为主要贸易。发达的毛纺织业使羊毛价格不断上涨,一时间羊毛在世人眼里贵若黄金。精明的新贵族(主要是一些中、小贵族阶层的乡绅)发现,同一片土地,用来养羊远比用于种植成本更低、利润更高。于是他们疯狂圈占土地、暴力驱赶农民,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其结果是城市出现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他们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后备力量。被新贵族侵占的农村涌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农场,土地贵族不再“亲自”经营土地,而是进行转租。这一改变,使种植业、畜牧业飞速发展,产量大增。城市所需的粮食、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因此有了足够的保证。
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不仅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还创造了无限商机。落后殖民地不仅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量极大,本土需求随着殖民地的扩张也日益增大。为了跟上供给,新贵族不断扩大工厂规模。这样一来,相对于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原有的产业工人就变得不足。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资本家不得不考虑提高生产效率,用机器去代替人力。于是一场改进技术、改良机器的浪潮在“日不落帝国”掀起。
分工是文明的起点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道:“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的技能、熟巧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看来都是分工的成果。”换言之,逐渐扩大的交换市场刺激了分工,分工又反过来刺激了生产技术的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爆发在棉纺织业,恰恰也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手工工场的精细化分工,从而促成了工具的革新。
棉纺织业是英国引进的新兴产业。其基地大多分布在农村,不受行会和法律法规的束缚,具有良好的技术革新条件。再加上彼时新兴棉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不足,不仅产品质量不及印度棉布,同类产品的价格还比印度棉布贵。为和印度棉布竞争,求得市场,只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棉织品适宜于普通大众日常穿着,价格比毛织品低廉。长期的手工工作锻炼出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各种机器的发明提供了帮助。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新兴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开始。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奏响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水力纺纱机等机器陆续改进,从此机器转动开始代替人力。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座棉纱厂,全部采用水力纺纱机,并雇用数百名工人,第一次突破了原来的手工工场生产,开始进入近代机器大工厂生产阶段。
运用机器进行生产是近代工厂的核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这样描述:
“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种规范化的单一操作正适合机器生产,每个人有了简单明确的分工。于是,机器很快进入工厂,人力得到解放,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棉纺织机器问世后,净棉机、梳棉机、漂白机等也相继诞生,它们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快,整个棉纺织工业系统都实现了机械化。1782年,联动式蒸汽机出现后,人们巧妙地将纺纱机与蒸汽机组合,发明了蒸汽织机。此后,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再次迈上新台阶。人类的智慧是无尽的,知识的力量迅速席卷各行各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