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2.0环境下非遗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构建研究
- 赖涵 辛文娟
- 828字
- 2021-02-08 18:15:32
2.3 非遗数字化开发研究
非遗数字化开发,即实现非遗的数字化利用、展示、宣传和教育等。非遗数字化开发是以数字化的展示、利用和传播为导向,借助数字化非遗展览馆、博物馆、体验馆、数据库、网站、新媒体平台等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非遗数字化产品开发形态从单一媒体、单向展示向多媒体、交互性方向发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数字化展示、非遗数据库建设以及非遗数字化信息传播三个方面。
2.3.1 非遗数字化展示
传统的非遗展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随着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全息投影、4G移动网络、智能应用终端等技术手段的出现,非遗数字化展示从传统的PC网络平台转移到智能设备的应用程序上,从社交网络的快速传播到公共文化平台的公共资源应用,从虚拟现实设备影像呈现还原到现实事物,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媒介平台为非遗展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在研究中,Kim S.等[43]对如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保护非遗进行了探讨;颜成宇[44]对新媒体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魏三强等[45]对AR技术在非遗及文化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2.3.2 非遗数据库建设
非遗数据库是当前非遗数字化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实现非遗数字化管理、利用与传播的重要手段。美国民俗中心建立的众多数字化专藏、日本主导建设的亚太非遗数据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机构为保护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土著语言Murrinhpatha舞蹈歌曲合作建设的数据库[46]等,都是以数据库形式来保存和传播区域非遗的典型。在研究中,陈小蓉等[47]对我国体育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崔玥[48]以国家图书馆非正式出版物馆藏为例,对非遗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探索;刘向红[49]对基于用户协作的非遗数字资源分类模式进行了研究。
2.3.3 非遗数字化信息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非遗的传播,而非遗的活态性是其传播过程中被重点关注的方面。当前研究中,研究者从社交媒体[50]、在线学习传播平台[51]、游戏[52]、智能设备[53]、动画[54]等角度对非遗数字化信息传播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