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PPT误区

教学PPT制作很容易步入五个误区。

误区一:文字太多,字号太小。

字太多、太小,增加了阅读压力,学生要不停地用眼睛“搜索”页面信息,注重了“看”,容易忽略“听”,错过教师的口头讲解部分。

文字太多不利于展示。首先,文字过多会转移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他们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阅读文字上,难以专注地倾听、深入地思考教师的讲解。

其次,文字过多还会影响阅读,字越多,就会越小,字距、行距都会拉得很近,给阅读者带来很大的压力。比较大的字号,比较宽的字距、行距,更易于阅读。

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忘记要讲授的内容,或者为了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内容,会在PPT上放非常多的文字,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PPT课件上的文字应是提纲挈领的几个重点,这样教师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讲解上,至于文字的、具体的、更详细的内容,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呈现,或者让学生课后再阅读。

误区二:字体多多,颜色多多。

教师早期的PPT作品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各种颜色、各种字体都想去尝试。但是,较多的颜色和字体,会分散课件的主题和重点,容易引起学生思维混乱,不能准确地知道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

PPT的美化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尝试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尝试过各种字体、各种颜色,才会对它们逐渐形成比较明确的观感,增强对它们的理解,慢慢形成自己偏好的风格。

字体多、颜色多,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感到迷茫。

误区三:使用无关的模板、插图。

PPT模板能够把原始素材快速生成比较成熟的作品。使用PPT模板,就不用再手动去划分页面区域,规划标题、内容、图片的位置和大小。页面还会自动生成各个区域协调的配色,使得整个PPT页面有统一的风格,显得美观、清晰、统一。

无关的模板和插图会与内容之间形成矛盾和冲突,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这一矛盾冲突上,忽略真正的重点内容。

但需要注意的是,PPT模板是由“设计”主导的,而使用场合是由“内容”主导的,这两者如果不契合,就会让PPT显得不协调。一套模板很难刚好适合要制作的内容,所以如果采用模板,要特别注意选用与内容契合的模板,很多时候可能需要借鉴不同的模板或自己设计模板,使PPT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

插图和模板一样,也需要服务于内容的表达,无关的插图、不恰当的配图只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干扰读者的思路,不利于PPT内容的传达。

误区四:多媒体使用过度。

有人喜欢把自己会的PPT技巧和特效一股脑儿全部使出来,认为PPT动画、音效俱全,才能显示其专业水平。其实,过分追求技巧,过分注重效果设计,可能会弱化内容的表达,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过多的特效会使得读者更易沉浸到感官刺激中,缺乏对PPT传达内容的感受。

这张PPT设计了酷炫的动画效果(在爱课程网上可以观看),而酷炫的效果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效果本身上,忽略真正的重点。

误区五:对比不够。

有的PPT给人感觉很刺眼,有的看上去很模糊,有的看上去内容一大片,让人难以落眼,这些问题都是对比不当所带来的。

对比不够会极大地挑战学生的视力和耐心,经不起挑战的会放弃学习,接受挑战的也会被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辨内容上,而不是对内容展开学习。

PPT页面上的信息有不同的强弱重点,需要通过不同的美化方法营造不同的视觉强度,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视觉层次。

以上是新手常常容易步入的五个误区,了解这些误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形成对PPT的鉴别力,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步入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