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八王之乱

魏朝待宗室是最薄的。同姓诸王,名为有土之君,其实同幽囚无异。所以司马氏倾覆魏朝很是容易。晋武帝有鉴于此,于是大封宗室,诸王皆得“选吏”、“置军”,而且“入典机衡,出作岳牧”,倚任之重,又过于汉朝。这个要算“封建制度第二次反动力”了,然而也终于失败。

晋朝的景皇和文皇是弟兄相及的。武帝的母弟齐王攸,大约也有这种希望。当时朝廷上,也很有一班齐王的党羽。说太子(惠帝)不好,劝武帝立齐王。却是武帝的权力大,毕竟把齐王逼得出去就国,齐王就此忧愤而死。这也算得晋初“继嗣之争”的一个暗潮(参看《晋书》齐王本传,惠帝固然是昏愚的,然而《晋书》上形容他的话,也未必尽实。譬如说惠帝听蛙鸣,便问这个是“官乎私乎”?荒年,百姓穷得没有饭吃,人家告诉他,他说“何不食肉糜”,这个是傻子无疑了。然而荡阴之战〈见下〉稽绍以身护卫他,被杀,血染帝衣,左右要替他洗去,他说“稽侍中血,勿浣也”,智愚就判若两人。可见惠帝昏愚之说,一半是齐王之党所造的谣言)。武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惠帝(公元290年)。

宗室之间既然起了暗潮,自然要借重外戚。武帝有两个杨后;前杨后,就是生惠帝的,临终时候,因为惠帝“不慧”,怕武帝另立了皇后,要废掉她。于是“泣言”于武帝,要立自己从父骏的女儿做皇后。武帝听了她,这便是后杨后。惠帝是个极无能为的人,既立之后,杨骏辅政,他的威权自然是很大的了。却是又有人想推翻他。惠帝的皇后是贾充的女儿(贾充是司马氏的死党。司马氏的篡弑,和贾充很有关系的。可参看他本传),深沉有智数,见惠帝无能,也想专制朝政,却为杨骏所扼,于是想到利用宗室。

公元291年,贾后和楚王玮(武帝第五子)、东海公繇(宣王孙)合谋,诬杨骏谋反,把他杀掉。废太后,幽之金墉城(在洛阳西北)。以汝南王亮(宣帝第四子)为太宰,和太保卫瓘同听政。汝南王和卫瓘要免掉楚王的兵权。贾后和楚王合谋杀掉汝南王。把东海公繇也迁徙到带方(在如今朝鲜的黄海道)。旋又借此为名把楚王杀掉。公元292年,贾后弑杨太后。太子遹不是贾后所生,公元299年,贾后把他废掉,徙之金墉城。明年,又把他囚在许昌。这时候,赵王伦(宣帝第九子)掌卫兵,想要推翻贾后,就故意散放谣言说:殿中兵士想要废掉皇后,迎还太子。贾后急了,公元300年把太子杀掉。赵王就趁此起兵,杀掉贾后。公元301年,就废惠帝而自立。

这时候,齐王冏(攸的儿子)镇许昌,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镇邺,河间王颙(宣帝弟,安平王孚的孙)镇关中,同时起兵讨赵王。左卫将军王舆起兵杀掉赵王,迎惠帝复位。成都王、河间王都还镇,齐王入洛阳。河间王忌他,叫长沙王乂(武帝第六子)攻杀齐王(公元302年)。明年,河间王和成都王又合兵攻乂,不克。公元304年,东海公越(宣帝弟,高密王泰之子)执乂以迎颙将张方,张方把乂杀掉。成都王颖入洛阳。不多时,又回邺,留部将石超守洛阳。东海公旋又攻超,超奔邺。于是东海王(越进爵)奉着惠帝,号召四方,以攻成都王。成都王遣石超拒战,惠帝大败于荡阴(如今河南的汤阴县),给成都王掳去,置之于邺。东海王逃回本国。这时候的成都王,要算得志得意满了。却是幽州都督王浚和并州刺史东赢公腾(越的弟),又起兵讨他。石超拒战,大败。成都王只得挟着惠帝南奔洛阳。时洛阳已为张方所据。于是张方再挟着惠帝和成都王走长安。

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再合幽并二州的兵,西迎惠帝。河间王颙派成都王颖据洛阳拒敌,大败。河间王把事情都推在张方身上,把他杀掉,叫人到东海王处求和。东海王不听,直西入关,挟着惠帝还洛阳,河间王逃到太白山,给南阳王模(高密王泰的儿子)杀掉。成都王走到新野,给范阳王虓(宣帝弟,范阳王康的儿子)捉到,杀掉。惠帝东归之后,为东海王所杀,而立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