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唐五代词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1]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2],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3]

浣溪沙

五里竿头[4]风欲平。长风[5]举棹觉船行。柔舻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6]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鹊踏枝[7]

叵耐[8]灵鹊[9][10],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11]。 比拟[12]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别仙子[13]

此时模样,算来是秋天月。无一事,堪惆怅,须圆阙[14]。穿窗牖,人寂静,满面蟾光如雪。照泪痕何似,两眉双结。 晓楼钟动,执纤手,看看[15]别。移银烛,偎身泣,声哽噎。家私事,频付嘱,上马临行说。长思忆,莫负少年时节[16]

南歌子二首[17]

斜影珠帘立[18],情事共谁亲?分明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谁绾[19]?甚人踏裰裙[20]? 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红妆垂泪忆何君?分明殿前直说,莫沉吟。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21]。罗带同心自绾。被蛮儿[22]踏裰裙。 蝉鬓珠帘乱[23],金钗旧股分[24]。红妆垂泪哭郎君。信是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抛毬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25]。仔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26]


[1] 这篇叠用许多人世断不可能的事作为比喻,和汉乐府《上邪》相似。但那诗山盟海誓是直说;这里反说,虽发尽千般愿,毕竟负了心,却是不曾说破。

[2] “参、辰”,两星名。参(所今切),参宿在西方,辰,心宿在东方。天体上距离约一百八十度。出没不相值,亦叫“参、商”。辰为商(殷商)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参、辰本不能并见,况在白昼。

[3] 纵然具备上边所说各项条件,盟誓可以罢休,却仍不能休,还要等待三更时看见日头。一意分作两层,加重之辞。

[4] “竿头”或校作“滩头”。“五里”疑为“五两”之误。五两,鸡毛制,占风具。郭璞《江赋》:“觇五两之动静。”如不改字,解释为船行五里,风忽小了,亦通。

[5] “长风”似与上文“风欲平”矛盾,故或校作“张帆”。但张帆即无须举棹,这里恐是倒句。追叙风未平、未转顺风时的状况。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举棹”正和“停却棹”对,反起下文不摇船,顺风挂帆,船走快了,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是”两字分点,似复非复。

[6] 梁元帝《早发龙巢》:“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

[7] 《鹊踏枝》为《蝶恋花》之异名。这和后来的《蝶恋花》,句法亦颇不同,故仍其原题。

[8] “叵”是“可”的反文,不可也;读为“不可”的合音。叵耐,不可耐。犹俗语说“叵测”,不可测。

[9] 《淮南子·氾论训》高注:“乾鹄,鹊也,人将有来客,忧喜之征则鸣。”《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近代也还有这种迷信的说法。参看下宋欧阳脩《玉楼春》注〔5〕。

[10] 原作“满语”,“满”字疑是“”之形误,欺瞒。或校作“谩”。“”与“满”较近。

[11] 不要和他说话,即不要听他的话。

[12] “比拟”,准备。

[13] 全篇从男子方面,追忆离别,描写对方。开首借月比人,即以月的圆缺来说明人事的变迁;以后用月影穿窗照见美人,实写临别情景,直贯篇终。

[14] 人本和月一样的圆满,所以说无一事堪惆怅,只是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未免可惜,即是可惆怅。圆阙并列,却重在“阙”。“须圆阙”,须有圆缺,定有圆缺的意思,惟口气较软。须犹应也,必也,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

[15] “看看”,转眼,估量时间之辞,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16] 这是总结上文的种种的叮咛嘱咐,语在虚实之间。

[17] 设为男女两方相互问答。这是民歌的一种形式,源流都很长远。词的初起,有多样不同的风格。此二首有意校字。第二首“哭郎君”以下原在另一首上,盖是错简,今校改。

[18] 影,原作,将“彡”搬在左边,即影字的俗写。人的影子映着珠帘。或将“影”改为“倚”,未是。

[19] “同心”,结子的一种式样,表示恩爱。

[20] 裰,补也,文义不合,当是错字。或引唐窦梁宾《喜卢郎及第》:“小玉惊人踏破裙”句校作“破”。“破”可作语助用,当轻读。

[21] 说面上的指痕是自己梦中弄上的。

[22] “蛮”校改字,原作“”,误。“蛮儿”,小儿。李贺《马诗》:“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23] 即用原第一问“斜影珠帘立,情事共谁亲”,回答第五问“蝉鬓因何乱”,章法整中有散。

[24] 金钗是早年丢掉的,或从前别君时所分,所以说“旧股分”。

[25] 白描写法,口气神情非常宛转,不像一般的七言诗句,别具一种风格。“他”音拖。

[26] “知闻”在唐诗中,或作名词用,或作动词用,详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这里当是名词,作朋友、相知解。若释为过从结交,当动词用,就和下文“解”字相犯,一句中有了两个云谓语反而费解。“淡薄知闻”是一个词组。和张书所引“琴里知闻”“酒知闻”相像。这句如翻成现代语,大略是:薄幸的相知懂得人好心么?是承上“少年公子负恩多”,说出这首词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