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幽禁而死

关于舒尔哈齐之死,清朝官方记载,讳莫如深,但是当时的《满文老档》,以及明朝、朝鲜,还是留下了一些官私记载。

(一)《满文老档》记载: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因胞弟舒尔哈齐对己不满,口吐怨言,便“尽夺赐弟贝勒之国人、僚友以及诸物”;又将忠于舒尔哈齐的大臣乌尔崑蒙兀,“吊缚于树,下积柴草,以火焚之,借以辱弟贝勒,使其孤立。”舒尔哈齐表示悔改,后“遂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虽然没有记载舒尔哈齐是怎么死的,但他死前两年所遭受的残酷对待,还是记载得比较详细。可以推想,舒尔哈齐最后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由努尔哈赤养大。《清太宗实录》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初七日的记载,也间接追述了舒尔哈齐坐罪之事:“阿敏之父,上之叔父行也。当太祖在时,情敦友爱,乃阿敏嗾其父,欲离太祖移居黑扯木地,令人伐木,备造房屋。太祖闻之,以擅自移居坐罪。既而欲宥其父而戮其子,诸贝勒奏请,谓既宥其父,祈并宥其子。彼虽无状,不足深较。太祖于是仍加收养。及其父既殁,太祖爱养阿敏,同于己出,俾得与闻国政,并名为四和硕大贝勒。”(《清太宗实录》卷七)

近年复建的赫图阿拉汗王寝宫

(二)明朝人留下关于努尔哈赤幽杀胞弟舒尔哈齐的载述。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记载:“奴酋忌其弟速儿哈赤兵强,计杀之。”沈国元《两朝从信录》记载:“奴儿哈赤杀其弟速儿哈赤,并其兵。”彭孙贻《山中闻见录》,也作了相似的记述。再如黄石斋《建夷考》记载:


酋疑弟二心,佯营壮第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会,入于寝室,锒铛之,注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二名裨,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


黄氏的载述有些语句类似小说家言。且女真杀人,常以弓弦缢杀或以箭射杀,而不用汉人的“腰斩”。

(三)朝鲜人李民寏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役被俘降后金,在赫图阿拉居住了一年多,第二年被努尔哈赤释放回朝鲜。他写的《建州闻见录》记载:舒尔哈齐“为奴酋所杀”。

努尔哈赤的宝剑

以上记载,都说舒尔哈齐遭到“幽禁”、曾被“惩罚”,以至于死。明朝人虽说努尔哈赤对其胞弟舒尔哈齐“计杀之”“腰斩之”,但不是直接史料。孟森先生《清太祖杀弟事考实》断言:舒尔哈齐之死,“实乃杀之”。清太祖努尔哈赤幽死胞弟舒尔哈齐之事应当是可信的。但这只能证明舒尔哈齐之死同努尔哈赤有关,不能证明努尔哈赤杀死了舒尔哈齐。至今还没有直接而有力的史料,证明舒尔哈齐是被胞兄努尔哈赤杀死的。所以说,舒尔哈齐是病死,还是被努尔哈赤杀死,这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舒尔哈齐的卒年,也是一个“谜中之谜”。《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都记载,舒尔哈齐死于辛亥年即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满文老档》也记载舒尔哈齐“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享年四十八岁”。由上可见,舒尔哈齐的卒年似乎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有的学者提出舒尔哈齐可能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其根据有二:

其一,《满文老档》的记载。《满文老档》里有这样的一段记事:


长子阿尔哈图土门三十四岁的时候,即牛年的三月二十六日,被幽禁在高垣的家里。淑勒昆都仑汗的弟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大为抱怨哥哥,汗兄就发怒了。因此……夺取了他的人民、将佐等。


上面的牛年是癸丑年,就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可见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舒尔哈齐还活在人间,并不像《清实录》所说的,他在两年前就已经死去。所以,笔者认为《满文老档》癸丑年(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仍有舒尔哈齐的记事应该是有所根据的。然而,中华书局本《满文老档》译注在上述文字前加了一个“昔”字。就是说,那段往事是追述的。

辽阳舒尔哈齐墓碑亭

其二,《建州闻见录》的记载。李民寏记载:“小乙可赤有战功,得人心,五六年前为奴酋所杀。”李民寏在建州的时间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到四十八年(1620年),他所说的“五六年前”当然是指明万历四十一二年间的事。笔者认为:这和《满文老档》里的记载是相合的。同时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春,努尔哈赤灭了乌喇,舒尔哈齐死于乌喇灭亡之后,从情理上看也是比较可能的。

在本文结束前,努尔哈赤幽死胞弟舒尔哈齐的史事,使笔者联想起《世说新语》记载的一个故事,曹丕命弟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曹植《七步诗》云: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与曹植、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他们“萁豆相煎”的故事,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