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养老探索与实践
- 陈志峰 刘俊秋 王臣昊
- 1794字
- 2021-04-04 22:39:36
三 中国智慧养老的发展历程
2011年国务院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装备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12]。2012年国家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指出要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字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把智慧养老的概念从服务手段的信息化拓展到养老资源、养老模式整合的信息化,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都对智慧养老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2012年5月,我国“全国智能化养老项目”得到全国老龄办的正式批复立项。2012年10月,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老龄办计划到2018年年底在全国建设100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目的在于发挥信息中心的专业特长,通过实验基地建设,推进智慧化养老技术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其专业化、产业化水平。2013年8月,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成立,为中国养老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同时出台了《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2013年12月,全国第一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华龄智能科技产业园落户常熟。2014年年初,成都锦江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智能化养老实验区”,意味着智慧养老的研究从实验基地、科技产业园进一步落地,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不断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化养老模式。
2015年1月,《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智能化系统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在北京发布。《导则》由全国老龄办华龄中心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杭州华龄集团共同起草,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与广泛研究并最终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导则》将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的智能化建设划分成六大智能化系统—建筑设施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健康管理智能化系统、生活服务智能化系统、照护服务智能化系统、文化娱乐智能化系统,对此分别进行了定义并规范了构建要求。这为未来智慧养老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现有智慧养老技术的常见应用从早期的为老年人提供单向的信息服务,逐步发展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交互服务,比如有的社区建设了虚拟养老院,设立了统一的呼叫中心,为社区里散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有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之后,依托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某些养老领域更是出现了在不介入老年人生活、不影响老年人感知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技术,比如老年人健康追踪系统、定位系统、安全自动报警系统等。不过总体而言,企业关注较多的集中在老年人直面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上,对老年人情感需求方面的信息服务相对较弱,比如亲友互动信息、公益社交等。同时,在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方面可以实现预防、预判的专业评估信息服务软件缺口较大。
按照养老模式分类,国内目前的智慧养老可分为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养老院养老和智慧社区养老。
1Ⅰ智慧居家养老
采用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实行远程监控。监控其生活状态,比如生理指标、是否发生意外、是否有隐患;同时提供提醒服务,比如按时吃药、活动提醒;此外,可以在老人身上配备具有GPS全球定位模块的设备,方便定位老人,以防走失。
2Ⅰ智慧养老院养老
在养老院、老龄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甚至可以将信息直接对接专业医疗机构。利用物联网等技术,为老人提供多种助医、助餐、助浴、助娱等服务。智慧养老院养老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适合喜欢有同龄人做伴,或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
3Ⅰ智慧社区养老
智慧社区养老是介于智慧居家养老和智慧养老院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可以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设备,全方位监测社区内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在紧急情况下,联网启用社区呼叫系统;可以在社区设立统一的呼叫中心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资讯服务,解决问题投诉;也可以在社区日托机构,采用和智慧养老院一样的智能助医、助餐、助浴等系统,开展日间照料。因为社区养老的定位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一种养老模式,所以智慧社区养老也可认为是智慧居家养老的一种方式,故在本书中,涉及智慧养老,主要包括智慧居家养老和智慧养老院养老两种。
智慧养老服务,是传统养老和高科技的最新结合,是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的补充与完善。它符合我国一向提倡的“孝”文化,更能缓解我国养老资源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