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与幼儿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过受教育的体验,但真要回答这个问题却不容易。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学者们对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了,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其他为某种目的特别组织的教育机构里的教育均属于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其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较高的效率,是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二、幼儿教育的含义

人从生理年龄角度来说3~6岁(学龄前)被认为是幼儿期,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的教育即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必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或其他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整合幼儿周围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的活动。本书所论及的幼儿教育主要指幼儿园教育。

三、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组成部分,前与0~3岁婴儿早期教育衔接,后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把幼儿从家庭送到幼儿园接受专业的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提供一个促进其发展的适宜环境,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身体处在急速发展但未发展完善的时期,需要一个安全、卫生、健康、愉悦的环境供其生长发育。幼儿教育会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为前提,有计划地为幼儿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对上千名儿童追踪观察后提出了智力发展假设:如果17岁时达到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的话,则4岁时已达50%,8岁时达80%,剩下的20%则是8~17岁获得的。幼儿期还是语言、形状知觉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可以开发幼儿的大脑潜力,充分发展智力。

在幼儿期,幼儿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幼儿喜欢明亮的色彩、和谐的节奏,喜欢听故事,还喜欢画画、做泥工、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从这一特点出发,可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感染,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案例分析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在幼儿园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竞争;永远不打人;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时要道歉;吃饭之前洗手;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热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要让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不仅在每天都要有所学、有所思,还要在工作的同时作作画,唱唱歌,跳跳舞;每天下午要小睡一会儿;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互相团结,彼此辅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似乎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是细想老人给出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的教育关注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个体的身体健康、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关注个体安全意识的形成等,这些均体现出幼儿园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奠基作用。

*[美]罗伯特·福尔姆.我们得回到幼儿园[M]. 吴群芳,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四、幼儿教育的原则

原则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幼儿教育的原则是指幼儿教育者在向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又要符合幼儿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的原则

幼儿虽然与成人在身心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首先是一个人,是我们社会的一员。个体出生后便是具有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的人,因此,幼儿享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对幼儿的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就是要将他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其思想、兴趣、愿望、发展特点等。只有得到充分尊重的幼儿才能建立起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幼儿教育反对教师随意呵斥、责备、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这是因为常常感受到委屈、羞辱的幼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将会影响其终身的发展。

案例分析

虐童女幼师被刑拘 参与拍照者被拘七日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名幼儿教师颜某因“一时好玩”在幼儿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一时间众网友声讨不断。事发当天,该地教育局接到被虐幼童家长举报,立即赶赴该幼儿园进行调查,责成校方深刻检查、整改并立即辞退相关教师,同时向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做出处理。

2012年10月25日午间,该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对幼儿园发生女教师虐待幼童的案件,经我局专案组连夜调查,10月25日中午依法对两名涉案女教师做出处理,颜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犯罪,现已对其予以刑事拘留,另一名参与拍照的女教师童某,因寻衅滋事已被我局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尊重幼儿是基本职业操守,任何侵犯幼儿权益的行为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挑衅,是教师行业和社会不能容忍的,必将受到社会和法律的制裁。

*新闻来源:浙江温岭市虐童女幼师被刑拘参与拍照者被拘七日[N/OL]. 中国网.2012-10-25.http://www.china.com.cn/news/law/2012-10/25/content_2690 2498.htm.

我国法律规定,从出生那一刻起,婴儿就享有和成人一样的民事权利。但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他们还享有许多成人不享有的特殊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其次幼儿无法依靠自身行使权利,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因此,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幼儿权益的维护者。

动动手

1.请查一查我国法律上幼儿享有的权利。

2.请查一查我国教师应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2.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陈毅同志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飞行员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无产阶级觉悟,一起飞就飞到敌人那里去了,怎么能让这样的人驾驶飞机呢?另一个飞行员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技术不过硬,一起飞就被敌人打下来了,这样的飞行员有什么用呢?自然,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连陆军尚且不够条件,就更谈不上当飞行员了。”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各种心理机能如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的发展;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是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所以只侧重某一方面的幼儿教育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

案例分析

康康是一名中班幼儿,由于父母的过度喂养使他已经超重,并且不喜欢体育活动。幼儿园举办运动会时提倡每个幼儿都报名参加,但是康康的妈妈不让康康报名,理由是怕他摔倒。在运动会那天,康康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一旁看着其他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参加活动。

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社会性培养、生活技能的培养、良好情绪的培养等,这是对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与整体发展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案例中的康康由于缺乏体育活动和错误的喂养方式,已经造成了其身体的不良发展,这种不良发展可能会影响到他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脱离群体活动会影响社会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等。

全面发展的原则并不否认幼儿有个性的发展。每位幼儿的遗传素质和生长环境是不同的,从而造成个体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同一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幼儿不同的个性。全面发展为幼儿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反过来,只有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才能逐步达到。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达到幼儿教育的要求。有的老师只关注学习好、能力强的幼儿;有些老师只喜欢善于表达的幼儿;有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幼儿。要保证每个幼儿都得到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教师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幼儿。

教育面向每个幼儿,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发挥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特点,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面向每个幼儿,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有的教师认为,集体活动是“面向全体”,小组和个别活动是“照顾个体差异”,这是不对的。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在各种组织形式的活动中统一实现的。不重视个别差异的集体活动是不可能真正面向全体的。

案例分析

王老师刚刚参加工作,她最近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于是她向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李老师请教。

王老师:“李老师,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纲要》等政策文件都要求幼儿教师要做到关注个体差异。我觉得在游戏、日常生活中我还能基本做到这一点,但是如何在集体教学中做到呢?”

李老师:“小王老师,你说的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会面对。老师们通常认为集体教学中就没有个别差异了,其实不是的,在集体教学中我们也是能够关注每个幼儿的。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要组织一个故事教学活动,通常在我讲完故事之后我都会问这样3个问题: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里讲了什么事?这3个问题难度不同,我在请幼儿回答的时候会关注个体差异。比如第一个问题,因为问题简单,可以请那些平日羞于在集体面前展示的幼儿回答,也可以请能力有限的幼儿回答,对于前者我是创造一个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机会,对于后者我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回答正确的机会,增加其自信。第二个问题我可能会请一个处在平均发展水平的幼儿回答。对于相对较难的最后一个问题,我可能会请一个发展较好的幼儿。总而言之,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从目标到方法都是可以关注到个体差异的。”

王老师:“李老师,经过您这么一说我有点明白了,只要老师心里清楚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无论是哪种组织形式,都可以做到关注个体差异。”

希望通过两位老师的对话,能对同学们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有所启示。

4.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儿童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幼儿施以“略微超前”的教育。“跳一跳,摘到桃子”是对该原则的生动表述。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据此可以认为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的教育是无效的行为,因为幼儿已经高于该教育水平,教育对其的发展不再产生影响高于幼儿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教育则是幼儿够不到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往往产生揠苗助长的效果。

案例分析

珠心算、诵读班、拼音课、双语班……幼儿园里开设了名目繁多的“特色班”。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甚至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小学化”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家长人人自危的警句,于是为了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园教学出现了“小学化”现象。在“小学化”现象中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学习。

遵循发展适宜性原则的幼儿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同时利于其长远发展;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关注发展的不同方面;符合面向全体幼儿的准则同时又能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教结合是幼儿教育特有的原则之一。所谓保教结合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能真正健康、全面地发展。

保教结合原则的提出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有密切联系。因为幼儿身心发育不成熟,自理能力弱,需要成人的呵护,而且幼儿诸方面的发展是彼此依存、协调统一的,只有保教结合,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实现。所以在幼儿园里,保育和教育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两大方面。其中,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育则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认知、情感表达、自理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

保育和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在实践中往往是在同一过程实现的。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关注幼儿的用眼卫生,这是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教中有保”;在进餐过程中让幼儿了解食物的相关知识,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是“保中有教”。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必须意识到保教结合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意义。

小思考

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教育幼儿,保育工作应该全由保育员承担。对此你有何看法?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该年龄阶段的活动。对成人而言,工作是基本活动;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间接获取人类经验是基本活动;对幼儿而言,游戏是基本活动。

游戏为什么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呢?游戏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那样:“游戏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严肃的教育形式。”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幼儿特有的学习途径,是幼儿的权利,它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案例分析

家长向幼儿园园长反映:“老师天天带着孩子玩,有什么用啊?我们家长是让孩子来幼儿园受教育的,不是玩的。”园长解释到:“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越会玩的孩子越聪明。”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们都喜欢玩积木,他们能从积木中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呢?有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幼儿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在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信心、自主性等)、健康领域(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等)、数学方面(形状、空间关系、排序等)、科学方面(物体特征、发现与归纳等)、语言领域(表征、描述等)、艺术领域(美感、想象、创造等)、社会领域(合作、规则等)都会得到全方面发展。

其实任何一个游戏都蕴含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机会,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游戏环境,用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促进其成长。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游戏,保证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通过创设多样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参与多种类型的游戏。此外,教育者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快乐、提升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知识拓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能力如下:

44.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45.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是指幼儿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幼儿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其身心才能得到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与形象性的特点,他们不能像成人或者中小学生那样利用文字符号来获得发展,而是必须通过活动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

案例分析

小李教师正在组织小班幼儿认识橘子。她给每一名幼儿提供了一个橘子,先让幼儿看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样的气味,橘子皮摸起来是什么感觉,接着她让幼儿剥开橘子看看橘子里面长什么样子,最后她让幼儿尝尝橘子的味道。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认识橘子的特征,使幼儿在与实物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形式,比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参观活动、教学活动等。在每种活动形式中教师还要向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就可以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从而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案例分析

“春天在哪里”主题计划(部分)

“春天在哪里”主题计划(部分)

以上的周计划可以显示出,教师通过教学、游戏、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运用故事、体育、歌曲、角色游戏等多种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观察、了解春天。

4.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从幼儿参与的活动形式看,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从教师实施教育的途径看,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家园共育及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原则就是将一日生活都视为对幼儿发展有价值、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原则是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生活发挥一致、连贯、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是独特的。学会自理、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了解自身生存的环境等都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需要幼儿在各类活动形式中逐渐获取,因此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课程。

在幼儿教育中要执行一日生活即课程的原则首先要避免重教学活动轻生活活动或游戏活动、重集体活动轻自由活动的倾向。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每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还要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所有的活动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小思考

幼儿园教师经常有教学展示或教学比赛的机会,因此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自己把“课”(即教学活动)上好就是一名好老师了。对此你怎么看?希望你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