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宗旨

质量管理小组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这是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是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的体现。日本质量管理创始人石川馨博士以“人性向善”的观点,创建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就是基于人人都想做好工作的理念。质量管理小组之所以出现,就是源于人们对于品质的执着与用心。质量管理小组建立的目的,是由于在一线的员工虽然有改善质量的愿望,但苦于缺乏数理统计与质量管理知识的前提下,组织现场第一线员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分享和实践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将质量管理渗透并普及到现场第一线。从40 年来的实践得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当中去,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员工从事劳动的热情及工作价值的获得感,使员工自身潜在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更大限度地发挥。伴随着能力的提高,员工实现自己的期待和梦想,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

(2)以人为本,尊重人性,营造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现场工作氛围。现场是员工从事各种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直接场所。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改善现场管理,实施诸如5S 等现场改进,加强现场分类、标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改善现场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心情舒畅。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脱离不开单位和部门,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成员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尊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事物做出判断和决定时,对少数意见也同样尊重,推心置腹、真心对话,在拥有共同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决定,构筑愉悦和谐的职场氛围,每个人都更加明事理,使自己工作的部门充满阳光,从而有助于产生向心力和归属感。

(3)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质量是第一位的。其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因此,人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通过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就不单是关系个人利益的行为,更是关系企业兴衰的工作。降低消耗,既包括物质资源的消耗,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潜力所在。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小组成员从自己身边、手边做起,通过改进、创新,增强效率意识、节约观念,降低消耗,节约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对改进企业体制,促进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增强现场实力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必须要将其定位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上。这样,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稳步提高,每个人的回馈也会增加,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遵循PDCA 循环、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等,运用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或满足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和创新。

为了使员工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做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如图2-2 所示。

img

图2-2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架构。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明确的定位,即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创新,这是质量管理小组不同于与之类似的8D 问题解决方法、6σ 管理方法等其他方法的核心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架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的输入端,能够把两类课题清晰地表达出来,针对问题进行选题的是问题解决型课题,针对需求进行选题的是创新型课题;它的输出端,问题解决型课题是解决问题,创新型课题是满足需求;中间活动过程在遵循PDCA 循环程序的基础上,强调基于客观事实,应用统计方法。

(一)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组织内的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不针对特定部门或人群,技术人员、其他部门人员也可以参加。强调群众性,体现全员参与,小组活动过程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每一个循环阶梯上升,质量管理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协作精神都会得到新的升华,实现持续改进、高效改进。同时,持续改进应注重实效。

(二)遵循PDCA 循环

PDCA 的过程方法也可描述为PDCA 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 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 年再度挖掘,广泛宣传,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PDCA 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称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的科学思维理论,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基础和灵魂。PDCA 活动程序是人们对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解决小组活动课题的科学途径。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按照PDCA 循环程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PDCA 循环的内容

PDCA 是英语单词Plan、Do、Check 和Action 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PDCA 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 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策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是 对,哪些是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处置,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循环反复,阶梯式上升。

在问题解决型课题中,PDCA 四个阶段通常包含十个步骤;在创新型课题中,PDCA 四个阶段通常包含八个步骤。每个步骤上下承接,每一个步骤的输出和输入都是相关的,层层递进,前一个步骤的输出即为后一个步骤的输入。每一个步骤思路非常清晰,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PDCA 循环的图形表达

PDCA 循环的图形表达如图2-3 所示。

img

图2-3  PDCA 循环的图形表达

3.PDCA 循环的特点

PDCA 循环有三个特点:一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不停地旋转;二是每转一个循环,上一个台阶,也就是按PDCA 顺序前进,每循环一次,产品、服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 循环就又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三是大循环套小循环,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中存在各自的PDCA 循环,大环推动小环,小环保证大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综合循环体系。

(三)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避免主观判断,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更具科学性。“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这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必须遵循的理论基础。在PDCA 循环中,小组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目标值的依据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为什么确定这几条是主要原因,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应从事物所呈现出的表象中,采集确凿的数据加以客观地推导判断,环环相扣,而不是拍脑袋、凭感觉,主观分析判断。为了体现证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就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这种理论贯穿于小组活动的始终。

(四)恰当、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78 年北京内燃机总厂第一个质量管理小组诞生至今,统计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应用。“新老七种工具”及其他统计方法成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工具。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小组活动的推广和深入,一些统计方法在小组活动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适量、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将收集到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通过数据和表、图的转换,更好地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结论,这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和其他改进方法的不同之处。所谓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在小组活动中,为取得证据,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庞杂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直观、准确地反映出症结所在。比如,要判断总体质量,如不能做到全数检验时,需要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作为样本,从样本的质量状况来判断总体的质量水平。在优选一些参数试验验证时,为做到试验次数最少而得到参数的最佳,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找出质量波动的状态和优化实验方案。工程建设行业统计方法的应用无处不在。为了了解和掌握工程质量的波动状况,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分项工程质量抽样检查、原材料进厂检验、机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等,都可以根据质量关注点的不同而合理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熟练合理地应用统计方法,为科学、正确地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小组成员培养质量管理意识,激发质量管理潜能播下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