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
-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组
- 554字
- 2021-04-04 09:37:19
2.1.3 山体堆塑
传统园林的设计多采用山水相依的格局。燕园的水体与山形,多由在低洼处挖土,在高台处堆山而成。因此山形基本沿水体形成东西走势,其间支脉纵横,构成错综复杂的空间形式(图2.13)。
这种走势使得东西向视线畅通,站在未名湖东岸向西眺望,湖边的小山宛若远处西山的延续。通过借景,燕园的丘阜与远处的西山联系在一起,自然与人工浑然一体。
燕园处在古河道南岸,地形起伏很小。在平地上营建园林是很有难度的[1]。为了避免松散空旷,当时的设计者因地制宜,用小尺度的山分隔淑春、朗润、镜春、鸣鹤各园,又用活水将众多小园连为一体。燕园各处的山丘自成体系,都有主峰作为园内的制高点。鸣鹤园以校景亭东侧之山为主峰,朗润园以岛东南的攒尖亭为制高点,未名湖则以临湖轩西山为最高峰(图2.14)。曲折的山势东西延展,加上山间林木繁茂,使得空间迷离扑朔,给人层出不穷之感。
图2.13 未名湖丰富的空间变化。方拥摄。
现在燕园的山体、水面和平地的比例约是2:2:6。山水的比例较盛时的西郊园林有所下降,但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这已是非常难得了。
图2.14 钟亭所在的小山。黄晓摄。
图2.14 鸣鹤园山峰上的校景亭。黄晔北摄、哥隆绘。
[1] 计成在《园冶》中认为“园地唯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与之对比,平地无疑是最费人事之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