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创造了美”不是美学观点

“艺术起源于劳动”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根据主要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基本命题:1. “劳动创造了美。”2.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两个被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命题自从提出以来,我们除了对其理论价值及重要性不断加以强调以外,很少有人对它们究竟是不是有关艺术起源的命题进行深入考察。因此,从根本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我们弄清楚艺术起源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讨论“劳动创造了美”。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劳动创造了美”被认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美学命题,是我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美”是艺术起源于劳动观点的前提,但是我们如果把“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放入马克思论述特定问题的伦理语境(ethical context)里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我国文艺理论中这个著名的命题是误译和误读的结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其中被我们经常引用的有关劳动论述的中文翻译如下: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的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1]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那段著名论述。在我国学术界,一些人没有深入思考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特殊内涵,而是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摘取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中文译文,从主观的艺术实践的立场予以解读,把“美”理解为艺术美,并进而把劳动创造了美引申为劳动创造了艺术美,从而演绎出艺术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是马克思对美的根源和本质提出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关于美的定义。他们甚至把“劳动创造了美”看成是美学思想史上一次伟大变革的标志。但是如果我们回到马克思论述问题的语境中对“劳动创造了美”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一种对马克思本意的误译、误读以及误解的基础之上的。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劳动创造了美”(It produces beauty)应该译为“劳动生产美”,它不是强调创造而是强调生产或制造即商品生产。这儿的“美”并不是抽象的艺术之美,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的美,即美好的商品。显然,马克思的论述根本就不是讨论美的本质问题或是有关美的定义的问题,甚至讨论的根本就不是美学问题,而只是关于劳动的异化问题。显然,这句话不能作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展开论述之前,已经清楚表明他讨论的主题是“异化劳动”(estranged labor)而不是美学问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悖论的揭示,说明异化劳动的特征。马克思指出劳动者生产与收获之间的悖论即不合逻辑之处,例如,工人为富人生产出许多好东西,但是自己只能得到贫穷;工人盖了宫殿,但是自己只能栖身破屋;工人生产了美好的东西(beauty译自德文Schönheit,在这儿的上下语境中意为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美,即美好的物品或商品,如直译为美则易产生误读),但是给自己制造了残疾。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但是他们的劳动却没有为自己带来利益。按照正常的逻辑,劳动者做了大量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这不是说明劳动者愚蠢和痴呆吗?但实际上劳动者是聪明而富有智慧的。马克思认为,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翻译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劳动创造了美”这句中文表述所导致的字面理解的含混。这种含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的概念。“劳动创造了美”中的“劳动”(labor)概念被强调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实践观点,而实际上它在马克思的本意中只等同于“劳动者”(worker)或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并不是指艺术创造活动,因此它不是一个美学概念。在马克思讨论问题的伦理语境里,马克思把工人(worker)同劳动(labor)并列在一起,强调“劳动”指的是工人的生产劳动。在这个特定的语境里,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就是工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如建造房屋和生产工业产品等。工人的这种劳动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为目的,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工人的生产劳动与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马克思明确地把劳动和劳动者等同起来,其用意就在于表明,他在这儿提到的劳动不是指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创造,而是指工人的一般性劳动生产。因此,“劳动”的概念在这儿不属于美学的范畴。

二是“创造”的概念。“劳动创造了美”中的“创造”(produce)是“生产”或“制造”的误译,它根本不是指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创造,而是指一般的商品生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人开动机器或借助工具进行的生产劳动。在前后语境中考察“创造”(produce)一词,可以清楚地发现“produce”多次重复,表明它指的只是一种具体的生产活动,应该同前后的同一个词一样译为“生产”。因此,“produce”不是一个美学概念,马克思在这儿的使用同艺术品的创造性活动无关。

三是“美”的概念。前面已经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容易造成对马克思本意的误读。尽管马克思在这儿使用了“美”(beauty)这个词,但其本意并不是指艺术美。“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It produces beauty-but for the worker,deformity),这句话的含意是工人由于操作机器进行按劳生产而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这句话的中文翻译“创造”是值得商榷的。Produce的本意是生产而非创造,因此“It produces beauty”应该译为“劳动生产了美好的物品”。马克思在这儿强调的是劳动的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美好的东西,制造出来美好的商品,但是工人却因为生产而变成残疾。显然,马克思并不是借用劳动讨论美丑问题,而是通过劳动生产导致的两种不同结果来说明劳动的异化特征。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这儿关心的只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劳动之间的异化关系问题,无论是美(beauty)还是畸形(deformity),它们都不是美学概念,“劳动生产美”和“给工人带来畸形”也与艺术美的创造没有关系。马克思在特定的伦理语境中论述“美”和“残疾”,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事实的叙述和解说。因此,仅仅根据“劳动创造了美”这句中文翻译是不能作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前提的。

[1]译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3页。),现另译如下:“政治经济学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掩盖了劳动本质中固有的异化。不错,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贫穷。劳动建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留下破屋。劳动生产了美好的物品,但是为工人制造了残疾。劳动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但是却让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又把另一部分工人变成了机器。劳动生产智慧,但是却让工人愚蠢、痴呆。”原文如下:“Political economy conceals the estrangement inherent in the nature of labor by not considering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er(labor)and production. It is true that labor produces for the rich wonderful things-but for the worker it produces privation. It produces palaces-but for the worker,hovels. It produces beauty-but for the worker,deformity. It replaces labor by machines,but it throws one section of the workers back into barbarous types of labor and it turns the other section into a machine. It produces intelligence-but for the worker,stupidity,cretinism.”Karl Marx:“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Karl Marx,Frederick Engels:Collected Works,Volume 3,Lawrence and Wishart,1975. p.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