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朱善利教授悼词(一)

吴志攀[1]

朱善利教授的各位亲属、各位好友、各位同事、各位来宾:

“万里霜露凝血泪,阵阵秋风奏哀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朱教授的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好师长、好朋友、好同事。朱善利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5年9月15日下午5时15分逝世,享年61岁。我代表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以及来宾、朋友对朱善利教授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朱善利教授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请节哀顺变!

朱善利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知名教育家。1953年9月26日生于江苏泗洪,19岁在安徽淮南市第19中学开始了任教生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师从厉以宁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主任、21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和管理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同时,朱善利教授还在北京市自然科学界与哲学社会科学界两界联席会议专家顾问委员会、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等社会机构担任要职。

朱老师生前常说,最喜欢别人称他一声“老师”,在这里,我们还是习惯地称他老师吧。

朱老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朱老师将毕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循循善诱,鞠躬尽瘁、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兢兢业业,从不愿耽误学生一节课,错过一次辅导,即使在手术前,也坚持上完最后一堂课,为此而推迟手术时间。朱老师的辛苦付出,换得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五湖四海,活跃在教学、科研、政府、实业、金融业等不同战线上。

朱老师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的一生。朱老师不慕名利,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研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价格与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领域均有突出建树。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拟公共产品”这一概念,指出了我国商品市场也存在失衡失灵问题。朱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多项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2005年被评为“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因其在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朱老师被收录进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澳洲和太平洋地区人物传记辞典》。近年来,朱老师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和国家战略研究,在城乡一体化、林权改革、林下经济及低碳发展等领域为学界和政府决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朱老师的一生,是仁孝慈爱的一生。朱老师是一位好丈夫,与方老师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朱老师是一位好儿子,长期和方老师一起悉心照顾年迈卧床的母亲;朱老师是一位好父亲,对女儿严格要求,教育其独立自强、正直做人;朱老师是一位好尊长,对晚辈言传身教、惜才悯贤,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朱老师的一生,是克己奉公的一生。朱老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带头人和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他爱岗敬业,学科设置,亲力亲为;他治学严谨,论皆有据,引必有征;他待人和善,为人正直,不以权位尊卑待人,不以富贵功利接物;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不谋权,不争利,生活节俭,两袖清风,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建设,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朱老师不负北大人之荣誉与责任,常怀北大之兼容并包和独立精神,并身体力行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胸纳万物、包容天下的情怀。朱老师素有古君子谦谦之风,是北大人的典范!尊敬的朱老师,北大以您为豪,北大人以您为荣!噩耗传来,燕园失色,师生同悲。

朱老师的离去,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教育界的巨大损失,五湖四海,闻者无不悲戚;远近千里,悼者纷至沓来;朱老师虽去,但精神永驻、师魂不朽,老师之道德与文章,必著在简册,昭如日月!

朱善利教授安息!

2015年9月19日

[1]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