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谱目录编纂的成果与体例创新

20世纪以来,数量庞大的年谱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诞生了不少年谱目录。1980年前的目录主要有(按出版顺序排列):

1.梁廷灿《年谱考略》,《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1929年7-11月,第3卷1-5号。

收录谱主生年自先秦至晚清的年谱783种,谱主538人。所录年谱除谱名、卷数、版本外,对谱主有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及年岁记录,对编者有姓名、字号、籍贯介绍,并有提要简述年谱体例、序跋及相关问题的考辨。

2.汪訚《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历代名人年谱集目》《补》及《续补》,《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第二年刊》至《第四年刊》,1929—1931年。

不分卷。按周至清标出谱主朝代,再按生年先后编排。收录年谱包括馆藏单行本及刊于丛书、专集及杂志者526种,谱主约397人。除一般年谱外,末列“古今总录”收录如清徐倬《全唐诗人年表》、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等9种著作。注谱主籍贯、姓名、生卒年,编者朝代、姓名,与谱主有亲属关系者略加标明。

3.陈乃乾《共读楼所藏年谱目》,《人文月刊》六卷第7期至七卷第2期,1935—1936年。

分为自撰、家属所撰、友生所撰、后人补撰、数家合谱五类,收录自先秦至清年谱709种,谱主约594人。该目格式较特别,上端列谱主生年的年号纪年,下端列其卒年,中部记录谱名、著者、版本等。每类再按谱主生年排列,实际上起到了按生卒年检索的作用。

4.李士涛《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商务印书馆,1940年4月。

收先秦至近代年谱1108部,谱主964人。卷首附录“年谱合刻一览”,实则收录包括如林春溥《孔孟年表》这样将几种单行谱合刻的年谱、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等融数人入一谱的合谱及如清杨希闵《豫章先贤九家年谱》等年谱丛书类著作共40种。末附《谱主姓名索引》和《编者姓名索引》。

5.洪焕椿《浙江历代名贤年谱综录》,《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年第1期。

收录浙江地区上至三国、下至清末民国名人年谱323种,谱主178人。按地域分为旧杭州府属、旧嘉兴府属、旧湖州府属等12部分。

6.《上海图书馆馆藏年谱目》,上海图书馆,1957年。

收录馆藏单行及丛书中的年谱680余种。先以朝代为序,同一朝代以谱主生年先后为序。末附《谱主姓名索引》。

7.《福建省图书馆古书专目·馆藏年谱目录》,福建省图书馆,1958年。

收录从先秦到近现代年谱约346种,谱主约256人。收录馆藏版本,从丛书、文集搜采者备注出处。按谱主姓氏字繁体笔画为序。

8.《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1962年12月。

除馆藏年谱外,还参考其他年谱专目,共收谱1840种,谱主约1286人。所录版本中,稿本、抄本著录收藏单位。间或有按语注明编者与谱主关系或相关事项。附《谱主姓名索引》和《编者姓名索引》。

9.王宝先《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初编)》,台北,东海大学图书馆,1965年1月。

据《编辑凡例》,是目所收为“广义年谱”,凡单行的传记、日记、回忆录等体例与年谱相近者亦择要收录。释道两家年谱与韩国李齐贤、意大利利玛窦、德国汤若望等人年谱附于总目之末。首附《谱主姓名索引》,末附《谱主字号索引》。

10.王德毅《中国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初编)》,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1月。

编录1325人。此目在王宝先《总目》的基础上订补而成。分五卷:上古至五代、宋元、明、清道光三十年前出生者及该年后出生者。末附录“外国”,录利玛窦、汤若望二人年谱。卷首有《凡例》和《谱主姓名索引》,末有《编者姓名索引》。目录编排以谱主生年为序,首列谱主姓名,下系公元生卒年,次述字号、籍贯等简要生平信息,末举年寿。次行列谱名、编者、版本等。条目清晰,查阅颇便。

11.《(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年谱(年表)目录初编》,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1979年6月。

收录自先秦至近现代谱主440人。以谱主生年先后为序,以人系谱,同一谱主的各种年谱收在一起,括注数字以区别。标注所搜采古籍的库藏、出处或书号以便检索。首有《谱主姓名索引》。

从早期的年谱目录编纂情况来看,收录历代年谱的专门目录,以梁廷灿《年谱考略》为最早。“年谱考略”的名称,清人蔡上翔曾用于《王荆公年谱考略》,实为考证史实之年谱。梁氏以此作为年谱目录之名,虽然并未得到继承(后来的学者仍多将这一名称用于年谱),然其创制的收录历代年谱的体例,多为后来的目录所吸收。除梁、李、王三家以个人之力搜采历代人物年谱外,其余的馆藏目录也都包罗历代年谱,更有在馆藏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年谱专目收谱以求全备的。此期的年谱收录工作因属初创,一方面求全,另一方面也从研究利用的便利性出发,除年谱外还收录日记、行状等其他传记体裁,对于“年谱”的概念尚未加以厘清,这正说明年谱学的学科独立性尚未完全确立。年谱目录的体例尚未有统一的范式,以著录谱名、编者、谱主、版本等信息为主,对年谱内容本身关注较少(除梁氏《考略》对年谱内容略有考辨外,其余均不涉及)。但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后的年谱目录中所有的著录项目,在此时都已经出现了,只是各有详略。此外,目录中对年谱的分类也有特殊之处。除按朝代的一般分类方法外,陈乃乾《共读楼所藏年谱目》按编者分为五类,乃是承袭梁启超之提法;洪焕椿《浙江历代名贤年谱综录》按地域分录浙江地区古今年谱,是由采择全省志料的目的所驱使,虽然这些类目划分的方式在后来因为收谱的范围和数量等因素不见采用,但其体例探索之功不容忽视。另一个较为突出的价值在于确立了便于翻检的索引体制,尤其以诸多馆藏目录为代表——谱主姓名、编者姓名和谱主字号等索引均具科学性。即使没有单独编制索引的目录,也多编排合理,如《福建省图书馆古书专目·馆藏年谱目录》可按谱主姓氏笔画检索,陈乃乾《共读楼所藏年谱目》分为“上下端”的特殊格式可供按谱主生卒年进行检索,这些都为后来的年谱目录编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0年后的主要成果有:

1.王宝先《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增订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8月。

较原编有所增补,收年谱、传记、回忆录等约1800种,谱主约1130人。

2.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初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11月。

录历代年谱3015种,谱主1829人。以编者寓目年谱为主,凡按年谱体例编制者,不论题“编年”“年纪”“述略”等一并阑入,多有未刊稿本和台湾、香港地区出版的年谱。该目录依次著录谱主名、生卒年、谱名、编者、版本或出版信息,需特别说明处加“按”。另附参考书或文章篇目277条。凡只见著录未见原书者,列入《待访年谱简目》。卷后附《谱主姓名别名索引》。

3.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

收谱自明清之际至近现代778种,谱主680人。按时段分为五卷,卷六为附录《知而未见录》和《谱主索引》《谱名索引》。卷首有来氏《清人年谱的初步研究》,涉及年谱的缘起、地位和清人年谱总体情况的分析。

4.吴丰培《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年谱目录》,民族出版社,1988年10月。

收录范围较广,凡与年谱类似的有关考证谱主生卒年月的文章、谱主著译年表等一并收入,共2117条。

5.谢巍《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中华书局,1992年11月。

收谱6259种,谱主4010人,待考180余种,在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中著录数量最多。本书亦不论题名,凡按年谱体例编纂之书均收入,诗谱、图谱等别体亦收。版本不论单行、合刊、合编、他书所辑,及报刊、稿本、钞本、油印本、缩微本等一并收入。分为正编和附编,正编部分按时代先后分为十一卷,前十卷自虞、夏、商、周至近现代年谱目录,末卷为“待考”;附编包括“合编年谱”“合刊年谱”“通谱”“齿谱”“疑年录及人物生卒年表”“学术年表”“大事年表”,可谓包罗宏富。著录时按时代顺序,以谱名为题,下标“谱主”“编者”“版本”“备注”“备考”,体例清晰。卷首有编者《论年谱的作用和价值》,颇具参考价值。卷末有《谱主姓名索引》《年谱收藏单位简称表》。

6.吴洪泽《宋人年谱集目》,巴蜀书社,1995年9月。

此为宋人年谱专目,收谱560多种,谱主170余人,较杨殿珣《总录》所收宋人年谱多二百余种,基本网罗宋代至今所编所有宋人年谱。卷首有《前言》介绍对宋代年谱研究情况,卷后附录宋编前人年谱56种,并附有关考证文章,及《珍本年谱藏书单位简称》《谱主姓名笔画索引》。此目按谱主生年先后编排,首列谱主姓名、生卒年,次列谱名并标注存佚,再列编者、版本。对稿本、钞本及稀见刻本注明收藏单位。

7.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5月。

收谱4450种,谱主2396人。体例如前。

8.徐伏莲《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历史人物年谱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1997年。

以北大馆藏为据,收录先秦至现当代人物年谱、传记、学谱、行状、墓志铭、家谱等近2000种,其中不乏稀见抄本、稿本。是录按书名笔画排序,著录藏书号以便翻检。著录年谱信息较简,偶有括注谱主生卒年者。

9.黄秀文《中国年谱辞典》,百家出版社,1997年5月。

收录自先秦至1993年人物年谱4115种,谱主2431人。分为《凡例》《正编》《附录》《后记》四部分。正编按时代分为九章,附录《谱主索引》和《谱名索引》。辞目以谱主生年先后为序,分谱主小传和年谱介绍两部分,介绍先列谱名、编者、版本、收藏单位,次列主要内容。是书可称提要目录,集年谱著录与研究于一体。

10.王德毅《中国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增订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录1715人,较原编增389人。在正编、附录及补遗外,又有《待问篇》录“已知谱主姓名”而生卒年未详及“未知谱主者”。

11.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中华书局,2010年12月。

收谱1581篇,谱主1252人。将原编六卷又分为十卷,卷一至八分别为:生于明卒于清者;生于顺治、康熙、雍正朝者;生于乾隆朝者;生于嘉庆朝者;生于道光朝者;生于咸丰、同治朝者;生于光绪元年至十九年者;生于光绪二十年后者。卷九为《知而未见录》,卷十为谱主姓名、谱名、编者、谱主室名别号四种索引,卷首有《序言》《凡例》,卷末有《原印本代序》与《后记》。该目录收录了许多新编、新见的年谱,包括一些以前未见的分散在各图书馆的稿本、钞本年谱,对于清人年谱研究是目前最完备的目录。该目为提要目录,首列谱名,次列编者、版本,再列先前各家年谱目录的著录情况,并对谱主和年谱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提示年谱的价值,末注收藏单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学术价值很高。

12.黄秀文《中国年谱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月。

笔者尚未寓目,然据其凡例,该书收录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自先秦至当代的人物年谱75900种,谱主近4030人。辞目列谱主小传,卷数、撰者、刊本、收藏单位、字数、编谱情况、谱文特色等。在收录数量上应超越谢巍《考录》。

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发展,年谱目录的体例已经基本成熟。不少年谱目录都是在初编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如王宝先、来新夏、杨殿珣、黄秀文),在收谱数量和谱主数量上有多至数倍的增加。后出的目录往往在体例上也对前目进行完善,如王德毅《中国历代名人年谱总目(增订本)》就在原编基础上增设《待问篇》,以期之后访求,而这一设置,在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初编及增订)》有《知而未见录》,在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初编及增订)有《待访年谱简目》,这样单独设立成篇的待访目录,十分便于后学进一步搜求补全,也体现出年谱学传承之势。从目前形成的基本体例看,年谱目录的著录项目至少应当包括谱名、谱主及编者信息、刊刻版本信息(包括出自丛书、文集的相关信息和稀见版本的收藏单位等)几类,大部分目录都已涉及。除此之外的著录项目,将年谱目录划为“略”和“详”两类,简略的年谱目录仅提供“是人有是谱”的信息,并通过所著录的版本和收藏单位等,起到便于读者寻检的目的,这一类在馆藏目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详细的目录,往往是编者长期积累而成的经眼录,在上述几项之外,为谱主撰写小传、对年谱内容和价值有提要和考辨,这一点在1980年后的部分目录中可以算是体例上的突破——来氏《知见录》甚至对旧目的著录一一加以考订,体现出周密精当的考证,谢巍的《考录》虽未标示“提要”,但在“备考”“备注”处论述谱主和编者的相关信息,价值自然更高,除了引导读者寻检,还能揭示年谱内容和价值,更利于研究使用。这类目录虽然在总数量上不占优势,影响却十分巨大。其价值不仅在于著录时多出了“提要”“备考”等项目,更是在总的体例上一变简略的“账簿”为提要式目录,真正体现出年谱著录的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年谱目录的编纂思路,如最近出现的《中国年谱大辞典》,以词条形式著录、介绍年谱,很难说不是受到了来、谢等书的影响。

年谱目录的收录范围随着时代发展、研究进步不断扩大,数量也持续增长。从收录范围讲,按时间可分历代年谱目录和断代年谱目录;按地域可分全国年谱目录和区域性年谱目录;从谱主的身份来看,又有一般人物年谱目录、名人年谱目录和特定人群年谱目录。以地域和谱主身份划分的年谱目录相对较少,但这个趋势很可能随着各类合刊、丛刊年谱的兴起而扩大。按地域分类丛刊的年谱,已有《贵州名贤年谱选九种》[1]《湖南人物年谱》[2]《江阴名人年谱》[3]等;按谱主身份丛刊者,有《历代妇女名人年谱》[4]《扬州学派年谱合刊》[5]等。更大型的全国性年谱丛刊,或曰年谱丛书,以周和平主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6]和《上海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7]最具代表性。北图《丛刊》200册,收1996年前馆藏历代人物线装年谱1212种,谱主1018人。除《总目》及分册目录著录每册谱名及页码,另有《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详目》,以表格形式著录谱名、(编纂)朝代、编者、版本、册次页码、传主,简明易览。在现行年谱目录还不够完备的状况下,不妨先将这些丛刊、合刊年谱的“目录”视作年谱目录之一员,待将来有学者对这些年谱进行集中考订、著录,或亦可诞生与单行年谱目录学术价值相比肩的著作。

[1] (清)黎安理等著,黄万机等点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

[2] 熊治祁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3] 徐华根编,安徽:黄山书社,2005年。

[4] 张爱芳选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5] 郑晓霞、吴平标点,扬州:广陵书社,2008年。

[6]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7]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