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改变生活,专利推动创新

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专利制度就是用来推动创新的。当我们有了一些很好的新技术,然后又用相应的专利制度给予保护,我们就对这些技术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了。比如像通信领域的高通公司、生物领域的基因泰克这样的一些公司,它们都是最开始拥有了某项技术,并且拥有了相应的专利,继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还有,像贝尔、爱迪生、比尔·盖茨、摩尔,也都是这样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他们当时自己研发了一项新的搜索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也被授予了专利权,后来他们就靠这项技术成立了一家小公司,经过数年的孵化,成为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巨头——谷歌公司。

下面再举两个更具体的例子:

思科公司的第一项专利

思科公司的第一项专利涉及一种多协议路由器的新型联网设备(如上图所示),是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对夫妇设计的,并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有了这项专利以及相关技术的专有权之后,在没有任何外来投资的情况下,思科公司就已经有了1000万美元的营业额,300万美元的利润。

聚丙烯塑料,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关于这种材料,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当时,全球有九个研究小组同时在做聚丙烯塑料的研究,其中,最早申请专利的是菲利普石油公司的两位科学家,他们在1953年就申请了相关专利。后来,这九个研究小组关于专利申请权的纠纷就开始了。有人提出,我们也做出了这个发明,所以这项专利不应当授予菲利普石油公司。因为申请人的权属纷争,直到1983年,这项技术才被授予专利权,也就是说,审查了整整30年,最后还是菲利普石油公司获得了这项专利权(注:当时美国的专利法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是授权之后17年,或者是自申请日起20年,以后到期限为准)。在20世纪80年代,聚丙烯塑料已经是全球都在普遍使用的技术了,所以,菲利普公司最后获得了3亿多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这个案子带给我们高校师生的启示是:专利制度规定了,谁先申请,权利就属于谁。我们高校师生的专利保护意识普遍不太强,在做研究时,通常没有考虑要及时申请专利;而企业的研发人员,专利意识通常比较强,只要有了一些创新,不用等到做出成品,他们就去申请专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