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1820—1870

资本主义真正起飞是在1820年左右。明显的经济增长加速席卷整个西欧,然后再到北美洲和大洋洲。1820年之后五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工业革命时期。6

在这五十年间,西欧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跟今天相比,增速真的算非常慢了(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那所谓“失去的十年”就是这个增速)。但比起1500—1820年那0.14%的增速,这个已经算飞速了!

人均寿命17岁,一周工作80小时:一部分人的悲惨世界

虽然人均收入增加了,许多人的生活标准却大大降低了。掌握旧技能的工匠,如纺织工匠被机器取代,丢掉了饭碗。而操作这些机器的工人,不需要什么技术,工资也更低,很多还是童工。许多机器本身就是为孩童量身定做的。工厂工人和为其提供物料的小作坊工人,一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再正常不过,有的一周工作超过100个小时,且通常只在周日休息半天。

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在英国,许多棉纺工人因生产过程吸入粉尘而死于肺病。城市工人阶级住在拥挤的环境里,有时候十五到二十个人挤一个房间。数百人共用一个厕所更是常见。他们像苍蝇般死去。在曼彻斯特的贫民区,人均寿命只有17岁7——比诺曼征服前(1000年)的英国人均寿命还要短30%(当时是24岁)。

反资本主义运动的兴起

既然资本主义制造了这么多的苦难,出现各种形式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就不足为奇了。有些人就只想回到过去。19世纪10年代出现了一批卢德分子(the Luddites)。他们原本是英格兰的纺织工匠,后来由于机械化生产丢了工作,因此转而去捣毁机器——他们失业的罪魁祸首(直接原因)和资本主义进步的最明显象征。一些人则通过自由结社,试图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平等的社会。威尔士商人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试图纠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建立一个集体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很像今天以色列的基布兹(kibbutz,集体农场)。

不过,最重要且最有远见的反资本主义者是德国经济学家和革命家卡尔·马克思(1818—1883)。他大半生流亡英国,连死后都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将欧文等人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因为这些人相信后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建基于田园牧歌式的集体生活之上。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他认为,新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之上的,而不是拒绝使用它们。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生产资料上消灭私有制,但必须保留资本主义的大型生产单位,这样才能利用他们的高生产力。此外,马克思建议,社会主义社会还应该向资本主义企业学习一点,那就是经济事务由中央计划,就像资本主义企业所有运营由其中央规划一样。这被称为“中央计划”(central planning)。

马克思以及他的许多追随者(包括俄国革命领袖列宁)都相信,社会主义只能通过工人领导的革命才能实现,因为资本家不可能自愿放弃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然而,他的另一些追随者则认为,资本主义的问题可以通过议会民主制进行改革得到缓解,而不需要废除这个制度。这一派被称为“修正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代表人物有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和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他们主张对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进行规定,同时发展福利国家。

现在回过头来看,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改革家所提倡的主张,就是今日所有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所采用的。但是在当时,确实看不出工人的处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会变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资本家强烈抵制改革。

1870年左右,工人阶级的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工资涨了。至少在英国,成人的平均工资高到能允许工人购买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了,有些工人一周的工作时间也少于60个小时了。1800年期望寿命是36岁,1860年就增加到41岁。8到这个时期结束时,福利国家开始出现,1871年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提出的《工伤事故保险法》是其标志。

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神话:资本主义发展的真相是什么?

19世纪西欧及其旁支国家的资本主义突飞猛进,通常被归因于自由贸易(free trade)和自由市场(free market)的传播。这种观点认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发展,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政府没有收关税或者限制国际贸易(自由贸易)——更一般地说,没有干预市场(自由市场)的运作。英国和美国之所以能够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就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个采用自由市场以及(尤其是)自由贸易的。

而没有比这更偏离事实的了。不管是在英美还是在其他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政府都发挥了主导作用。9

英国,保护主义的先驱

从亨利七世在位期间(1485—1509)开始,都铎王朝的君主都有意通过政府干预促进羊毛纺织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在当时的欧洲是高科技行业,由低地国家(今日的荷兰、比利时),特别是佛兰德斯(Flanders)主导。关税(进口税)使得英国的生产者不用遭受来自低地国家生产者的竞争。为了获得先进技术,英国政府甚至出资赞助,引进熟练的纺织工匠——主要来自佛兰德斯。现在那些姓弗兰德斯(Flanders)、弗莱明(Fleming)或者弗莱明(Flemyng)的英国人或美国人,都是这些工匠的后人。如果没有这些政策,就不会有《007》系列小说和电影(作者伊恩·弗莱明),和盘尼西林(由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而且在我看来,如果《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中霍默(Homer)的圣人邻居不叫内德·弗兰德斯(Ned Flanders),而是叫内德·兰开夏(Ned Lancashire,兰开夏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笑点就会减少很多。英国在都铎王朝之后还在延续这些政策,到18世纪,羊毛纺织品已经占英国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如果没有这笔出口收入,英国根本没能力进口工业革命所需的食物和原材料。

1721年,英国政府加快了干预步伐。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10推出了野心勃勃、范围广泛的工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为“战略”产业提供了关税保护和补贴(特别是为了鼓励出口)。英国能够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领先其他国家,有一部分要归功于沃波尔的计划。到18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头,以至于亚当·斯密看不出保护主义的必要,也不觉得需要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预来保护国内的生产者。一直要到《国富论》出版近一百年后的1860年,英国才完全转向自由贸易。这时英国的工业霸主地位已经无法撼动:制造业产出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出的20%(1860年),工业制品的国际贸易量占到世界国际贸易量的46%(1870年),而人口却只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5%。拿这些数据跟当下的中国做个对比会更直观。今天中国的前两个数据分别是15%、14%,但中国的人口却占到世界的19%。

美国,保护主义的拥护者

美国的例子更有意思。在英国的殖民政策下,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故意压制。据报道,在第一次听说北美殖民者想要从事制造业时,时任英国首相的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1766—1768)说:“一个马掌钉都不让他们生产!”

美国独立之后,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他们国家想要和英国或法国这样的国家打交道的话,就必须实现工业化。这个阵营的领导者就是主管美国经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也就是10美元纸币上的那个人。1791年他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Report on the Subject of Manufactures)中提到,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比如美国,必须保护和扶持“幼稚产业”以对抗强大的国外竞争者,直到这些产业长大。这被称为“幼稚产业理论”(infant industry argument)。汉密尔顿提出使用关税和其他方法帮助幼稚产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运河)进行补贴或公共投资,制定专利法鼓励新发明,并提出改进银行体系的方法措施。

一开始,美国南方拥有奴隶的农场主(后来主导了美国政治)对汉密尔顿的计划进行阻挠。他们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去买“美国北方佬”(Yankee)的劣质产品,而不是直接从欧洲进口更好更便宜的东西。1812—1816年的英美战争(又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美国本土被入侵的战争)之后,许多美国人转而支持汉密尔顿的主张: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制造部门,而这个强大的部门如果不通过关税和其他政府干预,根本不可能出现。唯一的遗憾是,汉密尔顿没法看到他的设想被实现了。1804年,他在一次手枪决斗中被射死了,射杀他的人是时任美国副总统的阿伦·伯尔(Aaron Burr)(那是个野蛮的时代,当时在任美国副总统射杀了前财政部长,却没人进监狱)。

从1816年开始,美国贸易政策的保护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到了1830年,美国的平均工业品关税已经是世界最高,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一百年(几乎每一年都是),直到“二战”爆发才结束。那这一百年里,很多国家的关税就低得多,比如德国、法国和日本。而这些国家,在现在的人眼里,是跟贸易保护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贸易保护主义和奴隶制、联邦主义一起,一直是美国工业的北方和农业的南方争论的焦点。这些议题最后靠美国内战(1861—1865)解决了,最终北方获胜。北方的胜利毫无悬念。北方的胜利,完全是因为它在那五十年里借着保护主义这堵墙发展了制造业。在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那部经典小说《飘》中,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跟他的南方同胞说北方会赢得这场战争,因为他们有“工厂、铸造厂、造船厂、铁矿和煤矿——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南方)所没有的”。

自由贸易的扩张——大多通过不自由的方式

自由贸易确实不必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负责,但整个19世纪它确实都在扩张。有一些扩张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英国选择自由贸易,以及西欧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 agreements,FTA)——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指两国各自向对方取消进口限制和关税。但大部分的扩张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外围,比如拉丁美洲和亚洲。

导致扩张的,是你一般不会跟“自由”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那就是武力(force),至少是武力威胁。殖民是“不自由之自由贸易”最明显的途径,但也有许多没被殖民的国家也都被武力胁迫接受自由贸易。通过炮舰外交(gunboat diplomacy),他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交出关税自主权(tariff autonomy,制定关税的权力),11他们只允许以很低的统一税率(3%—5%)收取关税,虽然可以增加一点政府收入,但不足以保护幼稚产业。

最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但更早的发生在19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拉丁美洲国家,当时这些国家一独立就签下了不平等条约。19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前身)、波斯(现在的伊朗)、暹罗(今日的泰国)甚至日本等一系列国家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拉丁美洲的不平等条约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失效,亚洲的则要持续到20世纪。

殖民政策或不平等条约导致这些国家没能力保护和扶持本国的幼稚产业。这种无能是这段时期亚洲和拉美经济衰退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些地区在这段时期的人均收入呈负增长(分别是每年-0.1%和每年-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