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
他们都是控制型人格的拥有者

霍格伍兹的噩梦
——伏地魔

《哈利·波特》应该是好多人少年时期喜欢看的经典系列之一,而其中的超级大反派——伏地魔,就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型人格拥有者。

伏地魔原名为汤姆·马沃罗·里德尔,是萨拉查·斯莱特林的继承人,唯一拥有与蛇对话能力(蛇佬腔)的人,霍格伍兹魔法学校的级长,男生学生会主席,学校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可以说学生时代的他是集万千光环于一身。

若单纯从巫师角度来说,伏地魔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他天赋卓越,潜心魔法,而且善于寻找前人留下的魔法财富化为己用。但是在整部系列小说中,他表现的信仰权力、迷恋地位、善于控制以及冷酷残忍的行事方式都让人们望而生畏,不敢谈及他的姓名。

孤儿院长大的伏地魔是邪恶的集中体现,他的能量来自于人们的黑暗面。在人类仇恨和偏见的不断推动下,他成了黑暗势力的领袖。

从小说原著中对青年时代伏地魔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年轻人,但显然却并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偷窃他人物品,杀死兔子,滥用自己的魔法,放出蛇怪并栽赃给海格。他杀死自己仅剩的血亲,为了达到目的无恶不作。他傲慢自大,肆无忌惮,无视道德且视生命如草芥。他过分依赖于自身力量,虽然建立了极端纯血论的恐怖组织——“食死徒”,却只是以恐惧来控制整个队伍,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权谋者。

追其根由可以发现,伏地魔的想法邪恶得直白,他做的很多事情都只是因为他想做而已。伏地魔信奉纯血主义(尽管他自己不是),也更因此,他将自己童年的痛苦施加于麻瓜以及非纯正血统的人身上。在他的心中,权力地位等于控制一切。通过总结就可发现,他不需要情感与交际来维系生活:

他可以利用魔法强制好运气(福灵剂);

他可以利用魔法无视空间(幻影移形);

他可以利用魔法无视时间(时间转换器);

他可以利用魔法无视重力(飞天扫帚);

他可以利用魔法无视因果(预言术);

他可以利用魔法读取思维(摄神取念);

他可以利用魔法控制思维(夺魂咒);

他可以利用魔法获得爱情(迷情剂);

他可以利用魔法屏蔽谎言(吐真剂);

他可以利用魔法超越生死(鬼魂、魔法石、复活石、魂器)。

简而言之,他可以利用魔法忽略过程,直接获得结果。这种终极力量已经超越了普通麻瓜的思维方式,更超越了世间的大部分价值,也因此,这些力量成了伏地魔的至高追求。他可以掠夺自己想要的,不惜利用各种不堪的途径,而魔法就成了他的“作案工具”。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是有黑白之分的,但这并不是按照性质分别,而是巫师的自我伦理限制。显然,正是因为这些限制,邓布利多成了众人仰慕的邓布利多,而伏地魔却仅仅是伏地魔。

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型人格拥有者,伏地魔是有着一定的优越感或自卑感的,这主要来源于他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什么一个人会既自负又自卑呢?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来源于“自卑情结”引发的“补偿机制”。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他把“自卑”定义为:对现状的不满足,以及对更高状态的追求,而正是这样的自卑感会促使一个人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但是如果这种自卑感过于强大,导致内心沮丧,无法忍受,并因此影响追求成就的过程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结”。这样的“自卑情结”会引发一部分人的“自动补偿”机制,即努力发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并将其强化。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补偿是过度的、不合理的,甚至完全是对自身一种不现实的臆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优越带来的自负。

分析这个现象,我们就要从伏地魔的出身以及早期生活经历说起,也就是他还是汤姆·里德尔的时候。

汤姆的母亲是女巫梅洛普·冈特,连同她的兄弟以及父亲都是大名鼎鼎的霍格伍兹魔法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萨拉查·斯莱特林的纯血统后裔。而汤姆的父亲老汤姆·里德尔,却只是小汉格顿当地的麻瓜乡绅,同时也是一个浮夸傲慢的纨绔子弟。梅洛普迷恋老汤姆的英俊和财富,就用法术(邓布利多倾向于相信梅洛普使用了迷情剂)使老汤姆爱上了她。

在他们私奔一年后,由于梅洛普怀了孕不想再过这种虚假的日子,于是停止了对老汤姆使用迷情剂。老汤姆清醒后马上抛弃了梅洛普和未出生的孩子。梅洛普孤苦无依,生活潦倒,在1926年末的除夕夜于伦敦的伍氏孤儿院门前生下了小汤姆,对孤儿院员工嘱咐了一句让孩子随他父亲同叫“汤姆·马沃罗·里德尔”后就死去了。

在孤儿院长大的小汤姆·里德尔最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他却意识到了自己可以支配一些特殊的力量,比如隔空移物、与动物对话、让人倒霉,也因此,他被孤儿院的人所惧怕厌恶。大家都误解疏离他,这导致了他的性格有些偏激。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阿不思·邓布利多来到孤儿院并把他带到霍格伍兹。而随着汤姆在学校查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后,他由从前的寡言自卑变得狂妄自大。他闭口不谈过去的劣迹,也未表现出对一些不适当行为的悔意。

汤姆开始疯狂崇拜纯血统,他希望有一天当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时,可以让“全世界的巫师提到他的名字都害怕”。带着这样恐怖的信念,汤姆背地里广招人马聚集势力,在校内伙同一些狂热追随自己的同学成立了帮派(其中一些人就是食死徒的前身)。但是汤姆却并未把他们看作朋友,而只是当作仆人和工具加以对待利用。

初看《哈利·波特》系列时,我一直有个疑问:伏地魔为什么不早早就把哈利·波特杀死,或者说为什么他明明有很多机会直接下手,可是最后都没有得以杀死哈利?

也许有一种性格因素包含其中,伏地魔是自负骄傲的。小矮星彼得作为保密人向伏地魔提供了哈利家的位置,这时就只有伏地魔能找到戈德里克山谷的波特家,亲自杀掉哈利,但是他却在那里吃了人生中最大的亏。而后他的自负心理就一直驱使自己要亲手杀了哈利,这才导致后来哈利因孪生杖芯等原因一次次地逃脱。

而小说中哈利·波特作为伏地魔的对比角色,连邓布利多也曾担心哈利·波特会成为第二个伏地魔。毕竟他与伏地魔也是有些相似处的,比如:

童年的成长环境(伏地魔在孤儿院,哈利在家里饱受姨夫姨妈的苛待;伏地魔没有朋友,哈利也没有朋友);

强大的天赋(两人在黑魔法上的能力确实很强,对于哈利而言,黑魔法防御术似乎是他唯一能保证拿“O”的学科);

内心(这个在诸多方面都可以体现:伏地魔对世界的厌恶,哈利对自身的使命倍感压力)。

这两人之间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与联系,但是区别却在于哈利是在母爱中诞生,而伏地魔的母亲怀孕期间心中充满仇恨,以及两人本质性格的不同从而造就了两者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罗琳也曾在一些文字中描述了关于伏地魔的些许:自我、强烈的支配欲、霸道、不信任人、自负。所以即使伏地魔的魔法力量如此强大,但他仍旧失败了,也注定会失败。他的性格终究导致了这些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