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特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拜占庭)约达尼斯
- 1969字
- 2024-11-03 09:43:25
3 斯堪德扎岛
现在,让我们回到原先的出发地——斯堪德扎岛。在一位出色的地理学者克劳迪乌斯·托勒密的第二卷著作中,提到了下列的内容:在北方的冰海里,静卧着一座名叫斯堪德扎的巨大岛屿,它的形状犹如一片边缘光滑的柠檬树叶,但叶子的后半部分被拉得特别长。
庞培·梅拉(Pomponius Mela)也曾报道过这座岛屿 [26] ,说它处于科丹湾(Codan Gulf)内,正对着始于萨尔马提亚山脉(Sarmatia)的维斯图拉河(Vistula) [27] ,这条河把斯堪德扎、日耳曼尼亚和斯奇提亚(Scythia) [28] 分隔开来,然后分三路流入北海。它的东方还有一个极大的内陆湖,水量充足的瓦古斯河(Vagus)从那里注入其中;在西方,它被无尽的盐水环绕着;在北方也是如此,包围它的大洋完全没有尽头,根本无法航行,日耳曼尼亚海 [29] 实际上只是它的一个海湾。
那里星罗棋布着众多的小岛,为了躲避北方可怕的寒冬,通过冰冻的海面南下的野狼经常在这里迷失方向。这块土地不仅特别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且对动物也同样危险。
尽管如此,斯堪德扎岛上却依然居住着为数众多的民族,托勒密只提到了其中七个的名字 [30] 。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太冷,所以没有任何民族能繁衍到像蜂群那样大的数目。在这座岛屿的北部,居住着名叫阿多吉特(Adogit)的民族,他们每年夏天有40个昼夜能一直看到阳光,冬天还有同样长的时间完全处于黑暗之中。
因此在那里,忧愁和喜悦、好坏时光之间的循环规律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夏天,当太阳从东方返回时轨道偏北,所以他们仍然可以在地平线上看到它的光明。反之,太阳的运行轨道在冬天偏南,导致在北方的地平线以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在那里居住的其他居民有斯科尔菲奈人(Screrefennae) [31] ,他们不会种庄稼,以打猎和捡鸟蛋为生。那里沼泽中的鸟窝数目如此之大,以至于完全可以供应整整一个民族全部的日常食物。另一个住在那里的民族是苏汉斯人(Suehans),他们和图林根人(Thuringian) [32] 一样,饲养着出色的马匹,还经许多其他民族之手,在交通要道上向罗马人出售鼬鼠毛皮 [33] ,并以这些黑色毛皮的优良品质而闻名。这些穿着世界上最华贵的皮衣的人就这样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
除他们之外,那里还居住着一大批其他的民族:陶斯特人(Theuste)、瓦哥特人(Vagoth)、贝尔吉奥人(Bergio)、哈林人(Hallin)、利奥提达人(Liothida)。他们居住在平坦而肥沃的上等土地上,所以必须要提防其他眼红的部落入侵。接下来是阿赫米尔人(Ahelmil)、费奈泰人(Finnaithae)、费尔维尔人(Fervir),以及高提哥特人(Gauthigoth),一个勇敢而好战的民族。此外还有密西人(Mixi)、欧阿格里人(Euagre)和奥廷吉斯人(Otingis) [34] 。他们全都在山冈上凿挖出的石洞里,像野兽那样地生活着。
在更加靠外的地区内,居住着东哥特人(Ostrogoth)、劳马里克人(Raumarici)、埃拉格纳里克人(Aeragnaricii),以及性格比所有其他斯堪德扎的土著都温和的芬人(Finn)。更远的地方居住着维诺维利特人(Vinovilith)和苏台德人(Suetidi),后者以他们在斯堪德扎岛上超常的身高而著名。还有丹人(Dani),他们在把赫卢利人(Heruli) [35] ——全岛身材最高的民族——驱逐走以后,就居住在这附近。
格拉尼人(Grannii)、奥甘迪兹人(Augandzi)、欧尼西人(Eunixi)、泰特人(Taetel)、卢吉人(Rugi) [36] 、阿罗奇人(Arochi)、拉尼人(Ranii)等部落,也都在这一带活动。不久以前,他们被国王罗德乌尔夫统治着,此人因为感到自己的国家太小,所以在哥特王提奥多里克的保护伞之下求得了令人满意的庇护。上述这些民族,在身材和勇气上都大大超过了日耳曼人,他们战斗的方式是极其野蛮的。
[1] 此处的叙述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庞培·梅拉对斯堪德扎岛的存在一无所知。——原注
[2] 即维斯瓦(Wisva)河。萨尔马提亚山脉即喀尔巴阡(Carpathian)山脉,位于中欧南部。——译注
[3] 也译作西徐亚或斯基泰,其疆域大体上即东欧南部。这个名字来自下文提到的斯奇提亚人。——译注
[4] 又称苏阿维海,即今波罗的海。——译注
[5] 出自托勒密著作Ⅱ,11,35。——原注
[6] 普罗考匹乌斯 (Procopius)称之为“斯科里提菲尼人”(Scrithifini),保卢斯·迪亚考尼斯(Paulus Diaconis)称之为“斯科里托菲尼人” (Scritofini)。——原注〔译者按:普罗考匹乌斯,拜占庭帝国将领和历史学家,公元500年前后生于今巴勒斯坦地区的恺撒里亚城,自公元527年起担任拜占庭帝国元帅贝里萨留(Belisarius)的副官,参加了由后者指挥的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著有《秘史》及《波斯战记》、《汪达尔战记》和《哥特战记》等三部战争史,合称《战争史》或《查士丁尼战记》。〕
[7] 西日耳曼民族,公元6世纪之前居住在易北河和威悉河(Weser)之间,于公元531年被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联合征服。——译注
[8] 这里指的肯定是蓝黑色的黑貂皮。——原注
[9] 这段文字无疑有多处残缺。——原注
[10] 东日耳曼民族,也称“埃卢利人”(Eruli)。公元2—4世纪居住在黑海北岸,一度曾是东哥特人的附庸,后被匈人征服。匈人帝国瓦解后,他们也随之独立,占据了今捷克和奥地利北部地区,最终于公元508年被西日耳曼民族伦巴第人(Langobard)吞并。——译注
[11] 东日耳曼民族,于公元488年被意大利国王奥多阿克吞并。——译注